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周密遺民心境的文學表達與文化精神

        2017-04-02 13:23:19劉師健
        關鍵詞:周密遺民筆記

        劉師健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論周密遺民心境的文學表達與文化精神

        劉師健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周密宋亡后以遺民氣節(jié)與筆記“巨擘”名垂于世,遺民身份與著述之間體現(xiàn)著非同尋常的聯(lián)系。其遺民心境在詞與筆記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詞中著重抒發(fā)情志,呈現(xiàn)出悲憤、愁苦、隱忍、退避的歷程;筆記中凸顯反省意識,融匯感性與理性,將精神創(chuàng)傷升華為哲理思考,在反思歷史和抨擊現(xiàn)實中,多維呈現(xiàn)遺民心態(tài);由詞而筆記,隱逸傾向淡化,文化自救意識增強,遺民心境表現(xiàn)得更為冷靜和理智。心境呈現(xiàn)的差異與詞體重在抒發(fā)情志、筆記偏于敘述的文體差異緊密相關。著述充分反映了作者的騷雅人品和堅貞的遺民氣節(jié),其主題超越了文學本身而體現(xiàn)了特定文化的價值尺度,凝聚著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時代的精神特質。

        周密;遺民心境;詞;筆記;呈現(xiàn)差異;文化精神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蘋洲,“弁陽老人”“四水潛伏”,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著名詞人,與蔣捷、王沂孫、張炎并稱為“宋末四大家”。宋亡后,隱而不仕,將自己的抱負與隱衷抒發(fā)于詩文、寄寓于著作,以遺民氣節(jié)和筆記“巨擘”名垂于世。[1]一方面,他與所有宋季遺民一樣,度過了國事蹙迫的晚宋時節(jié),經(jīng)歷了兵禍相接的兩世之交;另一方面,他又有別于其他遺民:有著五世積淀的官宦門庭、富贍廣博的學識思想以及復雜獨特的生活方式與體驗,這使得他在遺民作家群體中卓然自立、獨成一家。目前,學界對周密的研究,多集中探討他作為隱逸遺民的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與風格特征方面①美國學者Ankeney weitz的《Zhou mi's record of clouds and mist passing before one's eyes:An Annotated Translation》從藝術史學的角度研究《云煙過眼錄》。(AnkcncyWeitz《Zhou Mi's Record ofCloudsind Mist PassingBefore One's Eyes:An Annotated Trinslition》,Leiden Brill,2002年版)鄭繼猛的學位論文《宋代都市筆記研究》的第七章將周密筆記《武林舊事》歸入到“都市筆記”,重點分析了《武林舊事》的記事方法。劉婷婷的《周密筆記的遺民情懷與史料價值》認為,遺民情懷滲透在周密筆記的內容和文字的各個方面。(《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操瑞文的《〈武林舊事〉版本流傳及其特點考述》(《文藝評論》2013年第4期)詳細考證了周密筆記《武林舊事》的版本流傳情況。張靜的《周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對周密著作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對其遺民身份與著述之間非同尋常的聯(lián)系,遺民心境在不同文體中的呈現(xiàn)情形與文化精神,尚無涉及。由此,本文以別于傳統(tǒng),側重綜合利用遺民文集和各類檔案、地方志對遺民心態(tài)的研究,從其晚年著述入手,探討其如何微妙地游移于不同文體之間,有差別、分層次地展現(xiàn)其遺民心境,揭示其遺民心境呈現(xiàn)的文體差異,管窺其極具典型意義的古代遺民思想發(fā)展歷程與其形成的深層次文化動因。

        一、周密的傳世作品與特點

        據(jù)清江昱《蘋洲漁笛譜考證》《蘋洲漁笛譜集外詞》②參見江昱《蘋洲漁笛譜考證》《蘋洲漁笛譜集外詞》,《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72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57-161頁、190-202頁。夏承燾《周草窗年譜》《草窗著述考》《樂府補題考》相關內容①周密所存著作內容與結集的年代情況如下:《草窗韻語》六卷,“此四十三歲以前詩集,結集于咸淳十年(1274)甲戌?!薄短O洲漁笛譜》二卷,“無入元以后各詞?!薄恫荽霸~》二卷,“阮氏《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一,疑其出后人掇拾?!浞遣荽白远o疑?!薄督^妙好詞》七卷,自錄二十二闕,“此書自選其送陳允平被召詞及《樂府補題·白蓮詞》,結集必在宋亡之后?!薄捌淙朐院笏?,多國族之痛,遺黎之悲?!薄段淞峙f事》十卷,“作于宋亡之后,成書則在《齊東野語》之前?!⑹螂x之意”《齊東野語》二十卷,成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草窗著述以此書為最經(jīng)意,記宋季遺事多足補史闕,其考正古義者,亦極典核。”《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續(xù)集》二卷、《別集》二卷,“繼《野語》而作,亦網(wǎng)絡宋元間遺事……全書四集,皆作于五十以后。”《浩然齋雅談》三卷,“作于《野語》及《絕妙好詞》之后。……以其考證經(jīng)史評論文章者為上卷,詩話為中卷,詞話為下卷?!薄对茻熯^眼錄》四卷,“此書鑒賞書畫古器,略品甲乙……作于六十歲之后。”《志雅堂雜鈔》一卷,“其文與《云煙過眼錄》《癸辛雜識》諸書相出入……始于至元廿六年(1289)己丑,終于元貞元年(1295)乙未?!薄冻螒唁洝范恚颁浱扑稳怂浀巧嬷畡倥c曠達之語……輯錄年代未詳。”《浩然齋意鈔》《浩然齋視聽鈔》“皆止一卷……所記間有與《癸辛雜識》重復者。”(參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周草窗年譜》(附錄一:草窗著述考),337-341頁。),可得知,周密今存十三種著述,呈現(xiàn)以下四個特征:

        其一,入元后,未見周密輯錄詩歌,主要撰述筆記,現(xiàn)存九部筆記中,除《澄懷錄》輯錄年代未詳,《浩然齋意鈔》《浩然齋視聽鈔》所記間有與《癸辛雜識》重復者之外,其余六部創(chuàng)作年代都明確在宋亡之后,且著述年代大都在50多歲以后。

        其二,周密今存詞153首,亡國后僅39首,主要集中作于宋初亡景炎元年(1276)、祥興二年(1279)以及宋亡十年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其后罕見其與友人唱和作詞的記載,詞創(chuàng)作與筆記也有相交的時段,相較而言,越往后,主要以筆記創(chuàng)作為主。

        其三,詞作內容多“感慨激發(fā),抑郁悲壯。每一篇出,令人百憂生焉,又烏烏然稱其為累臣羈客也?!保ā吨芄斲完栐娦颉罚2]與詞寫作有相交時段的筆記內容也多隱寓黍離之痛,幾近晚年的筆記內容則多以故國文獻自任,輯錄家乘舊聞為主。

        其四,他以南宋遺老自居,終身抗節(jié)遁跡,“以無所責守而志節(jié)不屈著稱”“介然特立,足以增亡國之光。”(《題周草窗畫像卷》)[3]不拘泥于進或退,以出世心態(tài)入世,將自己的抱負與隱衷抒發(fā)于詩文、寄寓于著作。

        二、遺民心境在詞中的線性呈現(xiàn)

        寓杭期間,周密的生活無弁陽“山水清峭。遇好風佳時,載酒殽,浮扁舟,窮旦夕賦詠于期間”的優(yōu)雅閑情,只有“頹顏皤鬢,離鄉(xiāng)索立”的艱難凄苦。(《周公謹弁陽詩序》)[3]悲苦之際,詞作中蛻去了詞人往日的欣喜從容之感,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感慨。如同寫西湖,昔日是“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保ā肚未骸罚谖闹兴苊茉~作,均見唐圭璋:《全宋詞》第5冊,中華書局,1965年版。如今卻“甚凄涼,暗草沿池,冷苔侵甃。”(《探芳訊·西泠春感》)宋亡后,詞人不再以畫家般的筆觸去捕捉景物中的神與韻,而是以哲學家的心境來表達歷史滄桑和今昔無常。牟巘認為周密老年“抱崛奇而老憂患,據(jù)會通而觀變化。反博趨約,落其華英”[4],心態(tài)在愁苦中會通變化著,確屬實情。

        (一)宋初亡時之悲憤愁苦

        宋亡之初,詞人昔日自在的生活蕩然無存,隨即而來的輾轉零落,令其悲憤不已,表現(xiàn)出不可掩抑的故國之思和愁苦情懷。

        一方面是故國淪陷的悲憤心態(tài)。景炎元年春,宋宮室在元軍的監(jiān)押下被迫北遷,浙東等地相繼淪陷,周密遭兵火相逼逃離義烏,后輾轉得以全身回故鄉(xiāng),在會稽王沂孫處,客居一月余。[1]這個時段的冬天,詞人登當?shù)孛麆倥钊R閣,作《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故國遺老目睹故國山川,怎能無慨,悲憤之情奔瀉而出?!肮蕠酱ǎ蕡@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憐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為喚狂吟老監(jiān),共賦銷憂。”“故國”“故園”二詞一瀉而出,書寫流亡歲月中對故鄉(xiāng)故都的刻骨思念。然而江山易主,故園不再,作者痛心疾首,憂愁郁結,以致要呼喚五湖歸隱的范蠡、登樓賦憂的王粲、狂飲銷愁的賀知章同銷萬古愁。詞人隨后又游觀故苑,作《獻仙音·吊雪香亭梅》。登臨蓬萊閣所見景物,已沉痛觸及周密的遺民心事,迨及雪香亭③雪香亭是臨安故宋廢苑——聚景園中之亭?!段淞峙f事》載:“聚景園,清波門外,孝宗致養(yǎng)之地,堂匾皆孝宗御書。淳熙中,屢經(jīng)臨幸;嘉泰間,寧宗奉成肅太后臨幸。其后并皆荒蕪不修。”(周密:《武林舊事》,中華書局,2007年版,106頁。),遂一瀉而下?!皢枛|風、幾番吹夢,應慣識當年,翠屏金輦。一片古今愁,但廢綠,平煙空遠。無語消魂,對斜陽、衰草淚滿。又西泠殘笛,低送數(shù)聲春怨?!币郧暗奶绞⑹赖窖矍爸皇O铝钊顺詈薏灰训膹U綠平煙,面對斜陽衰草他不禁淚滿魂消??陕錅I傷神之后,還是要回到只能聽見數(shù)聲春怨的蒙元的天下現(xiàn)實,其悲憤凄楚的遺民心境表露無遺。

        另一方面是個人愁苦情懷。國仇家恨迫使周密不得不面臨命運歸宿的憂慮,個體愁緒在詞中也可見端倪,詞中多涉“老”“衰”“淚”“愁”“廢”等表示愁苦感情的字眼。如:“相如老去,賦筆吟箋閑卻。此情怕人問著?!保ā洞箜搿ご宏帒雅f》)“絕憐事逐春移,淚隨花落?!保ā蹲S⑴_近·后溪次韻日熙堂主人》)“春恨悄,天涯暮云殘照?!保ā队衤┻t·題吳夢窗霜花豐腴詞集》)亦感嘆流年易逝:“不恨春遲,恨春容易老?!保ā洱R天樂·次二隱寄梅》)“感流年,夜汐東還,冷照西斜?!保ā陡哧柵_·寄越中諸友》)而回首往昔,一切皆空幻如夢:“非非是是總成空,金谷蘭亭同夢?!保ㄖ苊堋段鹘隆沿摺罚┈F(xiàn)實的迷惘愁緒溢出詞外:“翠云零落空堤冷,往事休回首?!保ā短椒加崱の縻龃焊小罚┤松漳腥找鏉庵兀傲⒈M斜陽無語,空江歲晚”(周密《三姝媚·送圣與還越》)

        就是在與友朋唱和時,亦有“家國無窮之慨,寓乎其中,非僅區(qū)區(qū)詠花卉而已。”[5]《樂府補題》中,①關于《樂府補題》,夏承燾寫作《樂府補題考》(見《唐宋詞人年譜》,376-382頁),認為其中詞作皆為感于南宋六陵被發(fā)之事而作,后蕭鵬發(fā)表《樂府補題寄托發(fā)疑》一文(《文學遺產》1985年第1期),對夏的說法進行了駁斥,證據(jù)明確。葉嘉瑩在《王沂孫及其詠物詞》文中認為:“在集會填詞之際,其中作者不免偶或有關于此事之悲慨。而且關于所謂‘有寄托’之作……也并不能如猜燈謎一樣求其句句之必有所實指?!虼宋覀儗Α堆a題》中之寄托,若謂其專詠六陵之事,自不免過于穿鑿,然似亦不必謂其必不指六陵之事也?!保ā段膶W遺產》1987年第6期)“擎露盤深,憶君涼夜,暗傾鉛水?!保ā端堃鳌ぐ咨彙罚┙璋咨徶佋⒈逵駶嵵?,表示對元朝征求遺逸、不予合作的態(tài)度。“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齊天樂·蟬》)借蟬聲,蟬的身世比況自己的遺民襟袍,表明獨抱清高、暗訴悲怨的遺民心態(tài),有著深深的家國之恨和個體之悲。

        (二)宋亡元興時之隱忍退避

        宋亡元興既成事實后,周密的遺民心緒和生命悲情,不斷流淌后逐漸稀釋?!吧角嗲?。水泠泠。養(yǎng)得風煙數(shù)畝成。乾坤一草亭。云無心。竹無心。我亦無心似竹云。歲寒同此盟。”(《吳山青·賦無心處茅亭》)物非人也非,逐漸褪去了往昔的悲苦情調,更多的是以安閑之姿吟誦著安閑情態(tài),透漏出隱忍、退避的閑淡心境。

        一方面,周密與遺民故老的聯(lián)系更為主動密切,表現(xiàn)出漸趨和緩的遺民心態(tài)。祥興二年(1279),始與張炎、仇遠、唐玨交誼。[1]南宋亡國十周年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三月,招王沂孫、戴表元、仇遠、白珽、屠約、張楧等燕集楊氏池堂。[1]“或膝琴而弦,或手矢而壺,或目圖與書而口歌以呼,醉醒莊諧,駢鏵競狎,各不知人世之有盛衰今古,而窮達壯老之歷乎其身也?!保ā稐钍铣靥醚缂娦颉罚2]在詩詞歌賦藝事中,無視世間的風云流轉,無所謂個人的窮達壯老,盡情領略著不變的清風明月,感受著心靈棲止的永恒桃源。此外,周密還參加了在會稽宛委山房等處的文士集會,多有酬唱之作。文藝雅事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中心內容,在其《弁陽老人自銘》中言:“間遇勝日好懷,幽人韻士,談諧吟嘯,觴詠流行。酒酣,搖膝浩歌,擺落羈縶,有蛻風埃、齊物我之意客去,則焚香讀書,晏如也?!盵6]生活多是風輕云淡的日子,呈現(xiàn)出隱逸恬淡的遺民心境。

        另一方面,也并不排斥友人入仕,折射出入元后政治心態(tài)的平和豁達。在保持晚節(jié)的前提下,對于當時士人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行為選擇給予了充分的尊重與理解。友人陳君衡應蒙元朝廷所召,作者在《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中寫道:“投老殘年,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柳,雁已還、人未南歸?!弊置嫔峡矗憩F(xiàn)對友人極為真摯懇切的懷念之情,仔細體味,實是作者對友人到了北方,面對高官厚祿,是否忘懷自己,忘懷故國的擔心,深沉宛轉地表達了對友人屈身仕元的良苦勉勵,透漏了身為遺民的慘淡心情。在《憶舊游·寄王圣與》中作者寫道:“天涯未歸客,望錦羽沈沈,翠水迢迢。嘆菊荒薇老,負故人猿鶴,舊隱誰招?!睂⒊鍪说耐跻蕦O比作遠在天涯的“未歸客”,巧妙運用“采菊”“采薇”典故,以遺民身份委婉懇切地對王沂孫進行規(guī)勸。贈作品于友人出仕,本身便表現(xiàn)出對改朝換代的逐漸認可。

        在時間的維度上縱攬周密晚年詞作,我們得到一個復雜圖像:既可看到他與友朋交游唱和、認同朋友入仕的種種情形,又可讀出其對于遺民身份的強烈認同,更能感受到他作為遺民由激憤、悲痛而隱忍、退避的生活樣態(tài)和心靈軌跡。

        三、遺民心境在筆記中的多維呈現(xiàn)

        相對于詞的創(chuàng)作,周密晚年更看重筆記創(chuàng)作,投入了大半精力。其筆記著作不僅以高尚的氣節(jié)彪炳史冊,更以拯救民族文化為己任。《齊東野語》書名承《孟子》“此非君子言,齊東野人語也”而來,[7]就含有周密作為齊人后裔紀念中原故土之意。悲憤之中,有著對史實的冷靜反省和對現(xiàn)實的如實指控,遺民心境更為冷靜和理智。

        (一)悲憤情懷,追憶故國

        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感慨:“凡自三月二十日至七月,度宗升遐,賈相持喪、起復、辭免,虛文汩汩,殆無虛日。如此三閱月,內外不安,而國事邊事皆置不問。至十二月十四日透渡,自此喪亂相尋,無復可為矣,悲哉!”[8]這沉重的嘆息,道出了他面對此際時局的悲苦與無奈。進而引用陳過的言論曰:“夫徒以其統(tǒng)之幸得而遂畀以正,則自今以往氣數(shù)運會之參差,凡天下之暴者、巧者、僥幸者,皆可以竊取而安受之,而裊、獍、蛇、豕、豺、狼,且將接跡于后世。為人類者也,皆俛首稽首厥角以為事理之當然,而人道或幾乎滅矣,天地將何賴以為天地乎?”[8]忠憤之氣溢于言表,在呈現(xiàn)這種悲憤之情時,作者有其獨特之處,往往通過對過去的繁華盛景的敘寫凸顯出來。

        《武林舊事》詳述了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jīng)紀、四時節(jié)物、教坊樂部等情況,具體呈現(xiàn)了南宋臨安的繁華風貌。僅其節(jié)日民俗而言,就有元宵時的絳燭紗籠,清明節(jié)時的極意縱游,乞巧節(jié)時的對月穿針,中秋節(jié)的燈燭華燦,重九時的泛萸插菊,冬至時的垂簾飲博。①見《武林舊事》卷二“元夕”,卷三“祭掃”“端午”“乞巧”“中秋”“重九”“冬至”諸條。亦有名目眾多的“ 諸 市”“瓦子 勾 欄 ”“ 酒 樓”“歌 館 ”“ 賃 物 ”“ 作 坊 ”“市食”及“諸色酒名”。②見《武林舊事》卷六諸條。臨安的大小建筑和園林勝景,其方位、名字、來歷也都一一記錄在案。③見《武林舊事》卷五“湖山勝概”條?!吨狙盘秒s鈔》“圖畫碑帖”“諸玩”“寶器”“書史”“圖畫碑帖續(xù)鈔”諸條以及《云煙過眼錄》全書都是記載作者平生所見的字畫、碑帖、奇物,充分展現(xiàn)了宋代豐富的典籍文物。

        敘述的用意何在?作者在《齊東野語》中言:“嘉與好事者共之,庶亦可想像承平文物之盛焉”。[9]希冀來者不忘故國昌盛的文化,表面上寫對舊日生活的留戀,貌似脫離了現(xiàn)實的苦悶,實則是在超然的外表下面埋藏著更深沉的悲哀。正如《四庫提要》評其書時所說:“湖山歌舞,靡麗紛華,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盵10]他在《武林舊事》自序中亦云:“時移物換,憂患飄零,追想昔游,殆如夢寐,而感慨系之矣。”“盛衰無常,年運既往,后之覽者,能不興‘愾我寤嘆’之悲乎!”[11]面對天翻地覆的歷史變動,他難以相信客觀的存在,不愿接受那“朝為綺羅叢,暮作瓦礫場”(《感興二十七首》)的現(xiàn)實。[12]寧愿“夢里瞢騰說夢華”,[13]因此“尋夢”的強烈愿望,就代表了作者對故國的眷戀和痛悼,成了他超越現(xiàn)實巨痛的一種方式。這種經(jīng)歷一個從真實的“有”到“無”的過程,要比“黃粱夢”中那邯鄲盧生更為沉痛,更為苦澀。

        (二)反省意識,追咎歷史

        殘酷的浩劫喚起了作者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深沉的憂患意識,使其融匯感性與理性,將精神創(chuàng)傷升華為哲理思考。在經(jīng)歷了亡國的血的教訓后,他不再“為尊者諱”,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的權臣。誠如《四庫全書總目》之《伯牙琴》提要云:“密放浪山水,著《癸辛雜識》諸書,每述宋亡之由,多追咎韓、賈,有《黍離》詩人‘彼何人哉’之感?!盵14]

        《癸辛雜識》“閻寺”條寫理宗為寵妃修功德院時“內司分遣吏卒市木于郡縣,旁緣為奸,望青採斫,鞭笞追逮,雞犬為之不寧?!盵8]在金遼坐北虎視耽耽時,大小統(tǒng)治者沉浸于湖山宴樂之中,生活極其奢靡。《癸辛雜識》“光祿寺御禮”條記光祿寺行御禮時“炊米之器,皆以溫石未大釜,甑以白檀香,若甕盎之類,皆銀為之,極其侈靡,前代之所無也?!盵8]一些士大夫也不甘其后,《齊東野語》“張功甫豪侈”條直接寫出了南宋士大夫張镃“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盵9]民風亦日漸驕惰。《武林舊事》卷六“驕民”“游手”等條寫臨安“都民驕惰”“都民素驕”和“人物盛夥,游手奸黠,實繁有徒?!盵11]《癸辛雜識》“道學”條揭露了所謂道學之士的可憎面目:“憒憒冬烘,弊衣菲食,高巾破履,人望之知為道學君子也?!彼麄冋涨逭劇⒂谑聼o補,“以致萬事不理,喪身亡國?!鄙鐣诎蹈嗟姆椒矫婷娑荚谧髡吖P下呈現(xiàn)。

        周密在《弁陽老人自銘》中陳述了他撰述的原則:“于古今得失、治亂之故,必審其是,不喜隨聲接響。嘗謂班孟堅不過以成敗論人物,況近世私好竊古眩世者哉?!盵6]表明了撰寫筆記時,不輕信、不盲從秉筆直書的原則。戴表元曾如此評價《齊東野語》:今夫周子之書,其言覆,其事確;其詢官名,精乎其欲似鄭子也;其訂輿圖,審乎其欲似晉伯宗也;其涉詞章禮樂,蟾乎其欲似吳公子季札也。他所稱舉,旁聞曲證,如歸泰山之巔而記封丘之遺,過瞿相之圃而數(shù)射夫之序。[15]對其著述的真實性及史料性稱贊有加。如此真實的反省歷史,足見他強烈維護遺民的身份和其著述時冷靜的遺民心態(tài)。

        (三)控訴心態(tài),抨擊時弊

        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劫,廣大人民家破人亡,無家可歸,村落蕩然無存,田地荒蕪,幸存者掙扎在死亡線上,賦稅沉重,生活窘迫,周密在筆記中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痛苦進行了揭露和控訴。

        首先是揭露戰(zhàn)爭的殘酷。浩劫之后,路上唯有白骨,不見人煙。蒙城縣“空無所有……沿途茂草長林,白骨相望,虻蠅撲面,杳無人蹤”。舊稱“小東京”的城父縣只“有未燒者十余家”,魏真縣、城邑縣、太康縣“皆殘毀無居人”。[9]

        其次是控訴南宋每年繳納大量歲幣的沉重負擔落在了百姓頭上?!洱R東野語》“淳紹歲幣”條作者感嘆:“開邊之用固無窮,而和戎之費亦不易。”[9]

        再者是痛心于文物典籍寶物之被搶,丟失,被毀?;蕦m的白玉簫管、白玉笙竟然“皆在軍中日得之北方”[8];宋朝內府“極精妙”的書畫在“至元間被斥賣于廣濟庫。”[8]

        還有是控訴元朝吏治的黑暗。《癸辛雜識》“祖杰”條控訴溫州清樂縣惡僧祖杰,慘無人道,還一再逍遙法外,官吏視百姓冤死而不顧,實令人發(fā)指。①見《癸辛雜識》別集上“祖杰”條。更有甚者,元統(tǒng)治者以污辱的態(tài)度對待舊宋皇室?!豆镄岭s識》“楊髡發(fā)陵”條記載了元僧楊璉真伽發(fā)掘南宋六陵的暴行,在皇陵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社會,發(fā)陵的行徑,不啻是對江南人民情感的最強烈的刺激和最嚴重的傷害。作者悲憤不已,在“二僧入冥”條中記載發(fā)陵之僧在陰間“被熾火炙之,叫號穢臭不可聞。”“骨肉皆零落”受盡苦楚的情形[8],借超自然的力量來讓他們得到報應,可見強烈的譴責和控訴心態(tài)。

        遺民身份使得作家晚年的濟世之情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新王朝的不合作態(tài)度,筆記中從不稱“宋”為“前朝”“故宋”仍以“宋”呼之,稱元則為“虜”,元人為“虜人”“北人”等。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使命感,本著不忘本的骨氣,他公開表露自己的民族感情和政治立場。這幾種情感相互衍化,又彼此關聯(lián)。寫故國是在回味,也是在記載的同時進行反思:正因為有如此之盛,才使舉國上下陷入軟靡之中,失去進取收復之意,才導致今日之悲。同時,也是在控訴:由于異族的入侵,才會國破家亡,導致流離失所,因而顧念以往,回味過去。身邊的不幸更使作者倍覺舊日生活的可愛,愈加詛咒命運的殘忍。這數(shù)種情感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又互相強化。

        四、心境溯源:文化困境與心理理性的雙重動因

        從上文分析可知,晚年周密對前朝的眷戀和對往事的追憶從未停歇過。在日常生活中,為排遣憂愁,他與友朋聚集唱和,卻常憶起宋元易代的慘痛歷史;也因一些具體情境觸發(fā)情緒,以著述方式來抒發(fā)其對前朝的緬懷;贈詞于友人出仕,表現(xiàn)出對改朝換代的逐漸認可。這種遺民心境呈現(xiàn)出的多重情感,與呈現(xiàn)特征漸趨冷靜和理智的深層動因是什么?筆者認為可從文化困境與心理理性兩方面做一探討。

        (一)文化沖突使其陷入困境

        季羨林先生曾在《陳寅恪先生的愛國主義》一文中說:“一個民族的真正覆滅不是國家政權的倒臺,而是文化的消失。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是歷史信息的記載,是判別民族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文化不僅是維系民族情感的紐帶,也是傳承古今文明的重要橋梁,而且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等同于國家?!盵16]從這種意義上說,由宋入元不僅是政權的更替,而且是文化習俗的侵染和沖突。作為一個一向有著正統(tǒng)自律意識的文人士大夫來說,他所依附的社會、制度,所信奉的國家遭到另一權力的挑戰(zhàn)和抗衡,內心不得不變得離散駁雜,代之以憂心、不安、緊張的情緒,精神危機日益明顯。正如方東美在《道家精神與佛學智慧》一文中說:“在衰世里面,知識階級可以產生很大的覺悟。為什么呢?因為知識階級在一個衰退的時代里,所感受的痛苦、所感受外來的刺激、所感受種種的憂患,超過一切其他的人?!盵17]

        宋朝的覆滅,尤其是蒙元初期,無論是生存際遇還是風俗習慣、文化制度等都給士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周密的正統(tǒng)儒家思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產生了“瓊湖歌月,白發(fā)簪花,十年一夢揚州”(《聲聲慢·送王圣與次韻》)的強烈反差。在詞作中感嘆吟詠,以尋求心靈的暫時歸依和寄托。但畢竟無可奈何花落去,作為一名儒家現(xiàn)實主義的行道著,他始終忘懷不了現(xiàn)實的責任,反思生命存在的意義:“洊遭多故,遺編鉅帙,悉皆散亡。老病日至,忽忽漫不省憶為大恨。閑居追念一二于十百,懼復墜逸為先人羞?!盵9]潛心著述,追懷過去,傾瀉自己積習已久的文化情感,寄希望于來日:“成均舊規(guī),后來不復可見矣。謾言所知者數(shù)則于此,亦可想見當時學校文物之盛,庶異日復古或有取焉?!盵8]既無法使自己融入新的異族權力統(tǒng)治下,又不可能回退;只能帶著無根的情緒,在邊緣地帶徘徊,在新舊交替政權中,將這種用世之心和民族情感寄予著作中?!疤煜轮危吩诔?;天下亂,史寄匹夫?!盵18]時亂世危,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存國史的責任,立功不成,反諸立言,以保全生命和堅守節(jié)操,“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盵19]在這種文化沖擊的困惑與痛苦中,他既有著沉痛的悲憤,悲憤之余,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遺民身份和強烈的復國使命,這就使得其遺民心境呈現(xiàn)既有線性發(fā)展趨勢,又有更為多維和立體化的特征。

        (二)理性心理使其自適而自持

        周密遺民心境的呈現(xiàn)特征跟宋代理學思想深化對其心理思維的影響有較大關聯(lián)。南宋理學家們“欲奪回久已失去的精神陣地”[20],在對前代哲學思想懷疑否定的基礎上建立起肯定內在心性、強化自我價值的帶有思辨性的哲學思想,重新確立了由“外王”而“內圣”的民族本位文化的正統(tǒng)地位,改變了道學對于人生的遠距離凝視的方法,重視主體的感覺經(jīng)驗,強調對于理的體驗式追求而不是道學的認識式印證。①馮友蘭先生在比較朱熹和陸九淵時曾說:“朱熹區(qū)別心與性,完全不是文字上的區(qū)別;從他的觀點看來,實在的確存在著這樣的區(qū)別。不過,朱熹所見的實在,與陸九淵所見的實在,迥不相同。在朱熹看來,實在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抽象的,一個是具體的。在陸九淵看來,實在只有一個世界,它就是心(個人的心)或‘心’(宇宙的心)?!保T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264頁。)消弭了情、理的對立界限,在把握物理的基礎上寓性情于自然物象之中:“幽居默處而觀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盵21]普遍主張用道德理性對人的情感嚴加規(guī)范,要求情發(fā)而自然中節(jié),努力從自然萬物中,尋求自我解除壓抑,自我實現(xiàn)的自適進而自持的心理,力圖體現(xiàn)一種綜合“大恕孔悲的仁者情懷、高雅得體的義者風范、自然超逸的達者智慧的理想人格?!盵22]

        處在異族統(tǒng)治下的周密的生命情感尤顯突出,他深摯地追懷過去,反映了人性本身的一種普遍懷舊心理。在情感的掙扎過程中,他努力尋求自我的適應?!盎螂[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zhèn)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情?!盵23]面對元人統(tǒng)治已成定局的際遇,隱逸行為方可成全遺民的堅貞峻卓人格,他理性地選擇了隱居的生活形態(tài),晚年往來于杭、湖之間,“或隱幾著書,或狂歌醉墨?!盵24]詩文創(chuàng)作為其提供了政治緊張下的舒緩的平臺,在諸多藝事中,把持住自我的情感,實現(xiàn)了心理的自適而自持。

        基于這種由情感掙扎后而自適自持的理性心理,他在不同文體中呈現(xiàn)了不同的遺民心境。面對突如其來的亡國時局,他選擇了“能言詩之所不能言”的詞體,[25]以抒發(fā)情志尋求心理的自適,呈現(xiàn)出由悲憤、傷痛、傷感、隱忍、退避的歷時線性發(fā)展趨勢。隨著情感的漸趨平靜,逐漸有一種自我把持的能力,面對既定的事實,理性地選擇筆記文體,展開對歷史的反思與總結,將宋朝典章制度、城市文化記錄在案,撥開歷史的塵埃找尋它的真實,指出繁華社會衰敗乃至滅亡的根源,使筆記文體由以往重客觀記述,轉向為記述與心緒闡發(fā)并進的文體,以此更全面、具體地記載故國歷史和文化,更為冷靜和理智地表達遺民心境。我們由此推測,晚年周密創(chuàng)作中無詩歌的個中情由,恐怕與詩歌文體特征與其遺民心境的表達不甚切合有關。①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闭f明詩歌有一種宏遠的境界,含不僅之意于言外。面對突如其來的亡國之痛,身世之悲,周密怎能不直言其事,述其情懷,因而更多地選擇了與其心境契合的詞和筆記文體,對于文體的自覺選擇,正是其理性心理的一種反應。中華書局,2009年版,46頁。

        可以說,對于文體書寫與遺民心境呈現(xiàn)之間的關系,周密有著一種比較自覺的意識。這種意識,在閉門遁跡、獨立歲寒之操的遺民鄭思肖、汪元量等人的著述中是不存在的。在與周密有著密切往來、處境約略相似的謝翱、張炎等人的著述中,也是不存在的。在危難之際,他不再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傾向于隱逸和對現(xiàn)實的逃避,[26]而是將心中最普遍、最深刻的東西通過懷舊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作者一種深層次的心靈觀照,一種高境界的社會反思,轉而為文化自救而努力。因此,我們說,相對于那些頹廢自憐、披發(fā)入山野的遺民,周密無疑表現(xiàn)得更具主動性和自我個性。

        要之,忠君戀闕、心系故國是周密遺民心境的核心,他主動選擇田園,最終在困惑與痛苦中沒有出仕新朝而保持了遺民本色,通過著述展現(xiàn)了自己的騷雅人品、踐履了堅貞的遺民氣節(jié),使作品的主題超越文學本身而體現(xiàn)了特定文化的價值尺度,凝聚著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時代的精神特質。這便是我們在深層次文化背景中,用還原歷史的目光與人性的心理重新閱讀周密晚年不同文體的著述,而獲得的理解與釋然。

        [1]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戴表元.剡源文集[M]//四庫全書:第11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3]王行.半軒集:卷 8[M]//四庫全書:第 123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牟巘.題周公瑾《自銘》后[M]//李修生,等.全元文:第7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5]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6]朱存理.珊瑚木難[M]//四庫全書:第 81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8]周密.癸辛雜識[M].北京:中華書局,1988.

        [9]周密.齊東野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0]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1]周密.武林舊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2]方夔.富山遺稿[M]//四庫全書:第 118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3]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

        [14]鄧牧.伯牙琴[M]//四庫全書:第 118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5]戴表元.齊東野語·序[M]//李修生,等.全元文:第12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103.

        [16]季羨林.季羨林講演錄[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132-136.

        [17]蔣國保,周亞洲.生命理想與文化類型——方東美新儒學論著輯要[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285.

        [18]鄭思肖.鄭思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96.

        [19]李澤厚.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09.

        [20]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02.

        [21]蘇軾.上曾丞相書[M]//蘇軾文集:卷 48.北京:中華書局,1986:1379.

        [22]周裕鍇.自持與自適:宋人論詩的心理功能[J].文學遺產,1995(6).

        [23]范曄.后漢書:第 10 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2755.

        [24]牟巘.周公瑾贊[M]//李修生,等.全元文:第 7 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725.

        [25]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46.

        [2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102.

        I206.6

        A

        1001-4225(2017)10-0022-07

        2017-03-21

        劉師?。?980-),女,湖南長沙人,文學博士,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南宋士人心態(tài)與筆記創(chuàng)作的正與變研究”(16YBA254)

        (責任編輯:李金龍)

        猜你喜歡
        周密遺民筆記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西夏學(2017年2期)2017-10-24 05:34:22
        照應周密,行文流暢
        學寫閱讀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夏天的風秋天的霧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梅花綻放 滿園春香
        黃梅戲藝術(2016年2期)2016-07-05 01:53:42
        我的自然筆記(一)
        論明遺民姜埰及其《自著年譜》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国产极品久久久久极品| 中文字幕第八页|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鲁信|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黄色一级大片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97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日本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色www无码|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视频一中文有码中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欧美日韩另类视频| 国产女主播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网站大全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男女互舔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亚洲AV片a区二区|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精品少妇大屁股白浆无码| 精品亚洲国产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