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欣,趙丹鳳,虞 敏,李冬梅,董珍艷,曾 云,梁 麗,貝志紅,左凝華
(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1)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的應用
何春欣,趙丹鳳,虞 敏,李冬梅,董珍艷,曾 云,梁 麗,貝志紅,左凝華
(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1)
目的應用品管圈活動降低住院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選定降低住院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為活動主題,活動前調(diào)查護士壓瘡評估的準確率,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對策并組織實施。結果經(jīng)品管圈活動,住院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由25%降至4.84%;整體圈能力由75%上升到品管圈后的90.33%。結論品管圈活動有效提升了護士的壓瘡評估能力及綜合素質(zhì)。
品管圈;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
壓瘡是長期臥床、年老體弱、昏迷、癱瘓和危重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一旦發(fā)生壓瘡,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長病程,嚴重的可因繼發(fā)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1]。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壓瘡預防和治療工作,減輕患者的痛苦,正確、全面的評估尤為重要。只有評估準確,才能有效防治壓瘡,促進壓瘡愈合[2]。為此,我院2015年7月~10月應用品管圈活動降低壓瘡風險評估的不正確率,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壓瘡風險評分達18分以下住院患者。其中活動前2015年7月10日~20日抽查患者80例為對照組;活動后2015年10月18日~28日抽查患者86例為研究組。對照組男56例,女24例;年齡31~89歲,平均年齡(59.5±29.5)歲。研究組男58例,女28例;年齡30~90歲,平均年齡(58.3±31.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種類、體重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活動前后,由圈員到病房要求責任護士對壓瘡風險評分≤18分的患者進行現(xiàn)場評分,由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現(xiàn)場進行審核復評,以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評價為金標準[3],詳細記錄評分結果,匯總統(tǒng)計品管圈前后評估不正確情況。
1.2.2 成立品管圈小組
由護理部成員及大科護長、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共9人組成品質(zhì)管理小組,設定圈名為“攜手圈”,選出圈長、輔導員各1名,利用頭腦風暴法,選出“降低住院患者壓瘡評估不正確率”為本次活動主題,活動時間為2015年7月~10月。
1.2.3 活動安排
按照品管圈活動步驟,制定活動計劃,以全員參與的方式,開展主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運用質(zhì)量管理工具進行分析。
1.2.4 現(xiàn)狀調(diào)查
抽查壓瘡風險評分≤18分患者80例,采用Braden評分表,對每個患者從患者的感覺、潮濕、活動、運動能力、營養(yǎng)、摩擦/剪切力,共6個方面進行壓瘡危險程度評估。共評估了480項次,通過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復評審核,統(tǒng)計評估不正確項目120項次,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25%。
1.2.5 目標設定
根據(jù)計算公式目標值(改善后不正確率)=現(xiàn)況值-(現(xiàn)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25%-(25%×80%×75%)=10%,由此得出目標值為10%。
1.2.6 要因分析
針對活動前存在的問題,全體圈員進行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1.2.6.1 護理人員壓瘡護理相關知識不足
對評估標準不熟,評估技能不足,缺乏判斷高危壓瘡的醫(yī)學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護理人員對壓瘡風險評估不夠重視,認為責任到人;護士長認為有壓瘡小組管理,對壓瘡評估管理不夠重視;壓瘡聯(lián)絡員評估水平參差不齊,對科室指導不到位。
1.2.6.2 壓瘡記錄及評估工具
入院首次壓瘡評估分值寫在入院評估單,因未達備案分值不用啟用壓瘡風險評估單,故住院期間不能動態(tài)體現(xiàn)壓瘡風險分值的變化;無可隨身攜帶的評估工具卡。
1.2.6.3 風險意識薄弱,缺乏護理壓瘡的積極態(tài)度
部分護理人員在評估時有過度評分傾向,擔心一旦發(fā)生皮膚破潰被追究責任而過度評分,或者部分護士將壓瘡輕度危險的患者評分>18分,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啟用壓瘡風險評估單并每周需評估的麻煩。
1.2.7 擬定對策與實施
1.2.7.1 加強對壓瘡高危因素評估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由于壓瘡高危因素的多因性,患者病情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對患者壓瘡高危因素進行正確評估,護理人員一定要積累醫(yī)學、護理學和臨床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對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培訓作用,在對申報的高危壓瘡進行核查確認是否符合的同時,對不符合項目進行床邊點評指導,對評估方法和要領進行講解;組織全院業(yè)務學習,由護理部主任及國際造口傷口治療師進行壓瘡及壓瘡評估相關知識培訓;為了提高壓瘡聯(lián)絡小組整體素質(zhì),由護理部安排小組成員脫產(chǎn)輪流跟班學習,再要求壓瘡聯(lián)絡員對科室護士進行個性化指導;進行三級質(zhì)控檢查時現(xiàn)場提問、指導,提問結果與該項質(zhì)控檢查分值掛鉤。
1.2.7.2 制定住院患者護理評估工具卡
便于護理人員隨身攜帶,使之能便捷對患者進行評估;重新修訂住院患者評估與護理計劃單,要求責任護士每天對所管患者壓瘡風險進行評估,并記錄具體得分,避免護理人員憑主觀意識判斷是否有壓瘡風險。
2.1 有形成果
通過整改措施,臨床科室對住院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高度重視。通過組織學習等一系列對策實施,便利抽樣法選取壓瘡風險評分≤18分的住院患者86例,共評估516項次,統(tǒng)計評估不正確25項次,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為4.84%,較活動前25%減低20.16%,達到預期目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前后對全體圈員就品管手法、工作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等10項內(nèi)容進行評價,每項分值為0~5分。分別統(tǒng)計每項內(nèi)容的總分,并與改進前比較,整體圈能力由品管圈前75%上升到品管圈后的90.33%。品管圈后圈員除幸福感、積極性外的八項分值均明顯高于品管圈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提升壓瘡評估正確性方面,品管圈是一種有效的、快速的品質(zhì)管理方法,且品管圈使護理管理由傳統(tǒng)方式向現(xiàn)代化管理轉變,護士工作態(tài)度由被動變?yōu)榱酥鲃?,從患者需求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護理質(zhì)量[4]。品管圈活動是臨床護理質(zhì)量持續(xù)改進的有效方法,同時品管圈為員工搭建了充分發(fā)揮和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其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的特質(zhì),有利于激發(fā)護士的潛力,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
通過降低壓瘡風險評估不正確率,準確的篩選出高?;颊?,使護理人員對高危壓瘡患者的皮膚情況高度重視,提前使用相應的預防措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發(fā)生壓瘡率。
通過組織全院學習了壓瘡風險評估、壓瘡形成原因及其需要采取的預防護理措施等相關知識,并對護士進行了理論考核;充分發(fā)揮造口傷口??谱o士的作用,通過脫產(chǎn)輪班學習,提高壓瘡小組成員的整體素質(zhì),提高壓瘡小組工作效能;通過??谱o士及壓瘡小組成員的現(xiàn)場指導等各種措施,有效提高全院護理人員風險評估及壓瘡預防及護理水平,保證患者安全。
[1] 劉紅霞.建立壓瘡評估報告制度規(guī)范壓瘡管理流程[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2):221-222.
[2] 許彩云.壓瘡護理研究新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6):50-53.
[3] 陳 淼,譚惠儀,葉雪梅,李海燕.??蒲膊樘岣咦o理人員壓瘡風險評估能力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4):442-445.
[4] 王 靜,黃建豐,楊亞平,等.應用品管圈活動提升護士壓瘡評估的準確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4):55-57.
本文編輯:孫春宇
R47
B
ISSN.2096-2479.2017.01.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