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一首歌曲的演唱者來說,想要出色的完成一部作品,需要很多方面的技巧,如呼吸、共鳴、咬字、情感等要素,而我認為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誰會呼吸誰就會歌唱。歌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對良好的發(fā)聲是非常重要的。和諧美妙的聲音源自于正確的呼吸。而適當正確的呼吸控制則是歌唱藝術的動力,沒有正確的氣息支持就很難獲得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
[關鍵詞]氣息控制;哼鳴唱法;呼吸; 咬字;歌唱
從現(xiàn)代任何有關生理學的書籍中都可以找到對呼吸機能的全面說明由于胸或胸腔有節(jié)奏地交替擴大或縮小肺的容積而使空氣清新。由于胸的每次擴大而膨脹,使空氣通過氣管或風管被吸入肺里,這就是吸氣。胸放松時,它收縮而容積縮小,從而把肺中的空氣排出,這就是呼氣。然而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太一樣的,歌唱是為了抒發(fā)情感,對聲音有很高的要求,用氣的好壞決定音質是否優(yōu)美純正,所以,歌唱中的呼吸比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變化多。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許多關于歌唱中如何控制呼吸的理論和觀點。唐代藝人段安杰在《樂府雜錄》中就有了“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觀點;宋代學著張炎在《詞源》中指出:“忙中取氣急不亂,停聲待拍慢不斷”;著名京劇表演大師程硯秋先生說:“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放松”這里所說的“氣沉丹田”指的就是呼吸。這些觀點都說明了呼吸對歌唱的重要性,要想獲得正確的歌唱呼吸,聲樂學習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老師的正確領導下認真體會呼吸的方法,歸納起來呼吸的方法可分為三種類型:
1.胸式呼吸,又名鎖骨呼吸法,因為呼吸時上胸部抬得較高,鎖骨也隨之抬起,因此,這種呼吸法稱為鎖骨呼吸法。它適合一些曲調簡潔質樸,音域較窄的歌唱,但隨著聲樂藝術的發(fā)展,所演唱歌曲作品的旋律曲調已傾向于起伏跌宕,聲樂技巧難度逐漸加大,單純的胸式呼吸法顯然無法為新的歌唱技巧提供最佳的動力而漸漸被淘汰。
2.腹式呼吸法,這是一種單純依靠下降橫膈膜,使下腹腔擴大的深呼吸法。這種呼吸法強調氣息應下沉到下腹部去,部位越深越好,這樣,呼出的氣便具有足夠的動壓,能使歌聲“貫于頂”。但是,這種呼吸法突出的特點是氣吸得過深,很容易造成呼吸器官上下(胸與腹)脫節(jié)、膈肌與胸肋肌失衡,因而,失去了胸肋腔對呼吸的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使歌聲缺乏應有的靈活性。
3.胸腹式呼吸法,這是一種運用胸肋肌肉、橫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它是當前被學術界普遍認可的符合生理科學的呼吸方法,也是在我國民族聲樂教學以及近代歐洲聲樂教學中被普遍采用的歌唱呼吸法。這種方法突出的優(yōu)點是全面的調動了人體呼吸器官的綜合能動作用,通過訓練,使胸腔、肋骨、肋間肌、橫膈膜以及腹肌等相互配合,協(xié)同完成控制氣息的任務。
聲樂初學者對于胸腹式呼吸法的領會及運用上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只能靠自己的體會。初學者在沒有掌握呼吸技巧時有必要進行一些呼吸練習,對體會呼吸的支點、呼吸時各器官相互協(xié)調的運動狀態(tài)是十分有意義的,學生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練習,不可盲目的瞎練。接下來介紹一下基礎的呼吸訓練方法。
一、吸氣
1.用鼻子聞花香的感覺來吸氣。聞花時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練習時感覺花的“香味”隨著緩慢、柔和的吸氣動作,同氣息深深地吸進小腹。小腹在吸氣時完全放松,邊吸邊向外膨脹,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暢,絲毫不緊張。吸氣時,將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然后,注意一下鼻子聞花時小腹起伏的動作:小腹鼓則為吸氣,小腹收則為呼氣。久而久之,就能練成用小腹吸氣而不是用鼻子、空腔、胸腔主動吸氣的快捷的吸氣方法。
2.“打哈欠”練習。人在犯困時不自主地“打哈欠”,這是人體缺氧的保護性條件反射?!按蚬贰笨梢允购粑鞴偾惑w大為張開,練習時去體會“氣息回流、氣息倒灌”的感覺,這就是歌唱發(fā)聲時控制氣息“吸著唱”的感覺。
3.驚訝式吸氣。驚訝式吸氣是利用人在驚訝時生理做出的快速反應,達到快速吸氣的目的,這種吸氣既吸得塊又吸得深,它能使氣息得到快速的控制,能明顯感到腰腹部是擴張的,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呼吸練習。
以上三種吸氣方法,一方面可以通過做一些單純的練習,另一方面就是在演唱中去練習,這也是主要的練習方法,因為純生理性的呼吸不與歌唱結合起來,那么歌唱中所需要的那種深吸氣就無法得到,演唱者大都有這樣的體會。經常感到氣短,氣不夠用,越唱越憋,這與不會運用氣息和保持氣息有關,雖然吸氣很深,但一唱起來氣息很快就跑光了吧。那么怎么保持和運用氣息呢?應該做一些什么練習呢?
二、呼氣
1.發(fā)“絲”音吹氣練習。門齒輕合,嘴唇咧開,舌尖抵下齒背。小腹深吸氣之后,讓氣息從齒間摩擦而出,發(fā)出“絲”的聲音。此時,歌手將注意力放在腰、腹之間,體會氣息的飽滿狀態(tài),感覺一下門齒對氣流形成阻力時收腹提臀與腰部擴張上下用力的對抗感覺。找到了呼吸的對抗力,就可以控制氣息從深部位細長、均勻、緩慢地呼出。練習日久,便可發(fā)出很長的“絲”音和很短的“絲”音,也可以長短結合著練習。
2.嘆氣練習。深吸氣之后略作停頓,然后從胸口“嗓子眼兒”的位置,以嘆氣的感覺發(fā)出一個“嗨”字,說“嗨”時讓聲音先虛著出來,以氣帶聲,慢慢把聲音說響。練習時,垂直向下嘆氣,讓氣流向下滑動,并向腰的四周“鋪開”。這時,喉部與聲帶沒有任何感覺,既不感到緊張,也感覺不到聲帶上掛著聲音。而這種圓滑、通暢、明亮、柔和的聲音,感覺是從胸口發(fā)聲位置上“嘆”出來的。 經常堅持嘆氣發(fā)聲練習,能使聲音很快流動起來。它對于解決聲門擠卡,發(fā)音苦難的問題,有著特殊的功效。嘆氣發(fā)聲的方法,是歌唱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歌唱呼吸的具體運用中要力求做到:吸要輕松而自然,像聞香氣一樣,發(fā)自肺腑地均 勻、平穩(wěn),不聳肩(聳肩時呼吸淺,氣息儲量少,是一種消耗性的呼吸),不吸出聲。要根 據歌曲樂句需要,吸得適量,不能過多、過緊;呼氣時要注意胸廓、兩肋保持吸的狀態(tài),不 塌胸,以膈肌和兩肋腹肌的共同配合有控制地呼氣。呼氣要柔和、連貫,集中而有彈性,仿 佛氣息在體內反復循環(huán)。吸和呼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歌唱就是要在呼和吸兩對肌肉群的 對抗中尋求平衡。不少歌唱家都強調,歌唱中要“唱時想到吸,吸時想到唱,所有字都要吸 著唱”,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氣息,也是聲音統(tǒng)一的前提條件。
歌唱活動中歌者要根據歌曲中樂句的長短要求、音區(qū)的高低、情緒的變化來調整氣息, 并要求演唱中做到“忙中取氣急不亂,停止待拍慢不斷,好處大取氣流連,拙則少入氣轉換”。 使整個歌唱過程從容、完美??傊?,呼吸是歌唱的生命,要獲得美好的聲音就必須練好呼吸, 運用好呼吸。你若要立志歌唱,首先得練好呼吸這一基本功。
綜上所述,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它直接影響歌者歌唱的音準、音質和藝術表現(xiàn)。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離不開氣息的支持,要想獲得美好的聲音就必須練好呼吸。
參考文獻:
[1]沈湘.聲樂藝術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
[2]韓德森.歌唱藝術.南京出版社.2001年.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楊俊平,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4級研究生,專業(yè)為音樂學,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