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要】本文對比兩位教師執(zhí)教《老人與海鷗》教學片段,基于教學時間相對緊湊的情況,探究讓學生對篇幅較長的教材文章學得扎實、理解透徹的方法對策。
【關鍵詞】長文短教 《老人與海鷗》 對比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A-0060-03
何為“長文短教”?“長文”就是篇幅長、文字多、訓練點多、內(nèi)容豐富的課文,“短教”就是在把握學科本質(zhì)、凸顯教學重點、選取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挠柧?,以深入探究,提高教學實效。小學各年段教科書中均有不少篇幅相對較長的課文,這些長文該如何教?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這不僅是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難以把握的難題,而且也是不少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面臨的困惑。近期,筆者分別聆聽兩位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第一課,從中對于教學這類長篇課文有了一些思考。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一)教學片段回顧
A教師首先提問學生“你們見過海鷗嗎?在哪里見過”,接著出示與課文故事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學生質(zhì)疑,最后揭示課題。
B教師采用“單元導語”的方法引入課堂,讓學生閱讀課文第113頁段落內(nèi)容,使其明確本組課文學習的要求:繼續(x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對比分析
筆者認為,B教師的教學處理方式更能體現(xiàn)本學段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在學習一組新的課文之前,B教師讓學生閱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通過自讀、自悟,與同學交流,明白了本課學習的重點是快速默讀,體會課文在表情達意方面的特點,從而明確學習目標。而A教師的引入設計,看似意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但是教師將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引導學生對海鷗的交流、了解以及思維訓練價值的質(zhì)疑活動,這樣形式的教學活就值得大家商榷了。
(三)對策
“長文短教”并不是簡單地把一篇課文的教學由兩個課時壓縮為一個課時,而是借力“短教”聚焦教學的重難點,使課堂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等凸顯重點,深入淺出發(fā)揮課堂的效率?!伴L文短教”的關鍵詞為“短”字,“短”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nèi)容精當,教學過程簡約。教師應認真研讀文本,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及特點提出體現(xiàn)本年段教學特點的,符合年段教學要求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應明確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應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予以落實。
二、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一)教學片段回顧
1.師A(出示兩組詞語):請大家齊讀下列詞語。
應聲而來 有聲有色 起起落落 抑揚頓挫 駐足觀看
相依相隨 盤旋翻飛 連聲鳴叫 肅立不動 白色漩渦
(生齊讀)
師A: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1:老人愛海鷗的畫面。
師:誰能再說得具體一些?
生2: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畫面。
生3:海鷗為老人送行。
師A:從這些畫面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伴”“送”),誰能結(jié)合板書說說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寫“老人陪伴海鷗”,哪些自然段寫“海鷗送別老人”。
生4:第1至第13自然段寫“伴”,第14至第19自然段體現(xiàn)寫“送”。
師A:現(xiàn)在請看著板書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生5:這篇課文寫了“老人陪伴海鷗”和“海鷗送別老人”的故事。
2.師B:生字詞大家都讀準了,我們再一起來學習課文。大家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生默讀課文,耗時2分鐘)
師B:誰來說一說?
生:課文主要寫了老人喂海鷗以及老人去世后,海鷗為老人送行的故事。
師B:說得真好。
相機板書:
老人海鷗
(二)對比分析
A教師由詞語教學入手,將老人喂、喚、談海鷗的畫面以及海鷗送別老人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提煉出兩個字“伴”“送”,接著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分別描寫“伴”“送”的自然段,再讓學生借助板書概述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B教師直接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歸納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最后歸納出“喂”“送”二字。筆者認為,A教師的教學手法略勝一籌,這樣教學更貼近不同層次的學生,相應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B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歸納主要內(nèi)容,既耗時又有一定難度,歸納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完整、簡潔地將主要內(nèi)容說出來。此外,A教師在教學細節(jié)處理上仍有缺憾,表現(xiàn)在簡單地為“短”而短,生硬地弄出幾個沒有涵蓋全文內(nèi)容的字來,也沒有在理清文章表達順序上下功夫。
(三)解決對策
追求教學的巧妙,是把書讀薄的智慧,也是長文短教的精要所在。小學高年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尤其對長文的學習,理清作者的思路是首要任務。學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去閱讀課文,才能透徹理解內(nèi)容,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課文《老人與海鷗》是按照因果敘述的順序來寫的,老人生前照顧海鷗是因,海鷗在老人過世后的種種表現(xiàn)是果。教師可以在整體感知時注重引領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如“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海鷗守老人(伴、送、悼、留)”“老人念海鷗”等。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對于主要內(nèi)容的掌握才會更加明了,教師就可以提綱挈領地進行課堂教學。
三、突出重點,取舍得當
(一)教學片段回顧
1.師A:你覺得哪件事最能體現(xiàn)老人對海鷗的愛?默讀課文第1—13自然段,并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寫下讀書體會。(生自由讀文)
師A:哪件事最能體現(xiàn)老人對海鷗的愛?誰先來交流?
生1:老人喂海鷗的部分最能體現(xiàn)他對海鷗的愛。
師A:我們一起來學習老人給海鷗喂食的部分(課件出示相關文段)。這部分你對那個句子感受最深,最能體現(xiàn)老人對海鷗的愛?
生2:我找到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從“很小心”“退開一步”這兩個詞語,我感受到了老人對海鷗的愛。
師A:談得很好,還有誰想說?
生3:“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jié)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鷗之間很有默契,表現(xiàn)出老人對海鷗的愛。
師A:是啊,老人與海鷗如此默契,他僅僅是一次、兩次給海鷗喂食嗎?
生4:不是,要很長時間才能這樣。
師A: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寫的。
課件出示描寫老人外貌的句子。(生齊讀)
(師A出示課外資料,生聯(lián)系課外資料談體會;師A指導朗讀)
2.師B: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在描寫老人喂海鷗的部分畫出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生默讀課文)
師B:我們一起來交流讀書體會。誰先來說?
生1:我從第二自然段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愛。課文說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就是為了給海鷗喂食,跟海鷗相伴。
課件出示:
1里:500米 20里:1000米=10公里
師B:“二十余里”相當于從我們學校到廣西大學的距離。大家一起讀讀課文,想一想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2:是一位愛海鷗的老人,每天都走這么遠的路去陪伴海鷗。
生3:是一位家境不富裕的老人。
師B: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4:課文里寫他穿著褪色的衣服,藍布包和大塑料袋也是褪色的。
師B:是啊,三個“褪色”寫出了老人家境貧困,可是他仍然堅持給海鷗喂食。請你讀一讀這個句子,把老人對海鷗的愛讀出來。(生5讀課文)
師B:誰再來讀一讀?(生6讀課文)
師補充出示課外閱讀資料:老人生平簡介。
師B:全班一起讀一讀這段話,把老人對海鷗的愛送到句子里去。
師B:我們繼續(xù)交流,還能找到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二)對比分析
以上兩個教學片段耗時均在十分鐘左右,兩位教師都能抓住文中的詞句引導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也相應拓展了課外閱讀材料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但筆者認為,A教師的課堂容量更大、教學效果更好。A教師能結(jié)合實際教學需要,讓學生學習品味老人給海鷗喂食的動作,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默契后,略讀描寫老人外貌的文段,這樣對教材內(nèi)容編排順序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diào)整,課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教師僅僅教授老人描寫外貌的文段,這一部分內(nèi)容學生一讀就懂了,并不能體現(xiàn)本文動作描摹的特色,也不是最能體現(xiàn)老人愛海鷗的部分,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去研讀。
(三)解決對策
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就要避免采用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而是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對每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大膽取舍。面對這樣一篇長課文,學生應重點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通過讀、思、議、練,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如直奔老人喂海鷗的畫面,通過抓關鍵詞“很小心、退開一步、撮起嘴、邊走邊放、有聲有色”來感受濃情厚誼,有效引導學生達到快速默讀的教學目標。學生交流匯報,通過快速抓關鍵詞掌握有效閱讀的方法,鍛煉了他們的閱讀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在讀與悟中實現(xiàn)情感共鳴。
四、落實語用,言意兼得
(一)教學片段回顧
A教師將第三自然段變式成小詩的形式,幫助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的情誼。
B教師在教學“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時,注意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提煉描寫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感受其表達特點,并相機板書在黑板上。
(二)對比分析
學生對于語言材料的品味和感悟雖然同屬于語用層面,但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語言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上,還應當憑借文本去體會其語言表述形式,在關注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應留出更多時間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A教師突出人文精神的體驗、感悟、培養(yǎng),沒有關注“怎么寫”的問題。而B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卻缺少相關的語用訓練,兩位教師的教學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
(三)對策
語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課程,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花費時間讓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如親人般的愛,還要重視語言的理解和品味,如對“很小心”“抑揚頓挫地呼喚”“親昵”等詞語進行研讀,滲透描寫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揣摩文中對動作、語言摹寫的方法,進行想象寫話的拓展訓練,并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寫一寫。這樣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既積累語言文字,又實現(xiàn)了對文本內(nèi)容情感的升華。
總之,長文短教力求簡約高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聚焦一個目標,做到重點突出,挖掘深刻,訓練扎實,智慧取舍,引導學生感受語言之美、人文之美,收獲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