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兒子奶聲奶氣地喊我“爸爸”的這個稱呼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前幾年的“老爸”,再接著就是近幾年不知從哪里舶來的粗聲粗氣的“老爹”。
“爸爸,抱抱?!币呀浄浅_b遠。
“老爸,放學來接我!”猶言在耳。
“老爹,你少喝點酒!”忠言逆耳。
我依然是我,他依然是他,十幾年,不知不覺,也莫名其妙,我怎么就被兒子改了好幾道稱呼了呢?
這微妙的變化,需要我花時間來用心好好分析分析。
記得孩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先喊出的是“爸爸”,注意,是第三聲疊詞兒,尾音還拖的有點長,萌萌的,那一瞬間,聽的我心都化了,激動地連連給他伸了幾個大拇指:“兒子,你真棒!”逗得兒子接連喊個不停。他快樂,我享受。
大手牽小手,不幾年,兒子轉眼就長大。
隨著孩子的長大,“爸爸”這個稱呼持續(xù)到他十一二歲,然后“爸爸”開始變“老爸”。
估計是兒子六年級的時候改的口。
那時流行“爸爸去哪兒”,里面的歌詞有句:“老爸,老爸,你到哪里去呀?”
于是順理成章地,我就是他的“老爸”了。
“老爸”就“老爸”吧,終歸還是“爸”。
待到孩子讀了初中二三年級的時候,“老爸”這個稱呼也銷聲匿跡了,我又變成了“老爹”。
在兒子的心目中,“爸”其實就是“爹”,“爹”也其實依然是“爸”。本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
把“老爸”改稱為“老爹”,估計是他這幾年覺得自己漸漸地長大,羽翼漸豐,而同時又發(fā)現我漸漸的兩鬢開始霜白,感覺上了年歲。對一個上了年歲的人稱為“老爹爹”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畢竟又是他爸,干脆就給個面子,稱呼為“老爹”吧。
喊“老爹”也不要緊,關鍵是這小子開始插手干預、指揮我的生活了。
“老爹,欠的很是不是?喝這多酒干嘛?”
于是趕緊放下酒杯,小心翼翼陪著笑臉,生怕惹他不高興:“好好,不喝了,不喝了!”
“老爹,這大歲數了,還熬夜看書寫文章?搞得這么辛苦干啥子?”
于是趕緊合上書,關上電腦:“好好好,聽你的,就睡就睡?!?/p>
十年河東轉河西,我還沒有唱罷,他就開始登場了。
語氣嚴肅,似乎還帶著那么點兒煞氣,不過,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我好,關心我,我也樂得接受。
我估計,“爸爸”變奏曲今后還得改,看吧,照這發(fā)展趨勢,過不了多少年,在他的口中,我可能還會變個稱呼成“父親”,那時,我估計真的是白發(fā)蒼蒼,老態(tài)龍鐘了。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心手相牽,血脈相連,“爸爸”變奏曲,對我來說,其實也就是家庭的歡歌,只要有愛,管他叫我啥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