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有言,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這個“不滿”既不是牢騷滿腹的抱怨,也不是杞人憂天的恐慌,更不是生不逢時的空想,它是一種不拘泥于眼前、不停滯在當下的思進之舉,既是未雨綢繆的反思,也是洞若觀火的審視,更是醍醐灌頂?shù)纳钍 A曋飨谛履曩R詞中更是殷切囑托,“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時值“脖子以下”改革調(diào)整之際,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常懷“不滿”之心,善行“不滿”之路,勤做“不滿”之功,恰逢其時,至關(guān)重要。
選擇“不滿”,意味著回歸初心,知責而為。隨著年輪的更迭,歲月的流逝,多少人資歷閱歷與日俱增,精神狀態(tài)卻每況愈下,以前勇于參與百家爭鳴,如今卻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曾幾何時沖鋒陷陣的“初生牛犢”卻淪為偏安一隅的老氣橫秋。究其根源,不是天命所歸,也不是制度使然,而是初心漸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沒有“放牛娃”的過去、“嚼菜根”的曾經(jīng)、“泥腿子”的往昔,怎會有光鮮亮麗的當下、風頭正勁的自己。常想一想兵之初、官之初,沿著夢剛開始的地方重拾離去的腳步,看一看今天的作為是否吻合昨日的憧憬,現(xiàn)有的職銜能否對稱肩上的重任,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yè);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之所以選擇“不滿”,就是要校正偏差,對表歸零,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始終把自己的職業(yè)看成事業(yè)來付出、把崗位當成站位來堅守、把使命重于生命來踐行,從而無愧于心,更無愧于黨員干部這一稱謂。
選擇“不滿”,意味著拒絕平庸,知短而進。一個人可以很平凡,但絕對不能平庸。平凡與平庸,一字之差,天壤之別。軍人的崗位很是平凡,角色也確實普通,但決不能沒有追求、甘于平庸。反觀左右,身邊總有一些人以“平庸者”自居,年紀輕輕卻暮氣沉沉,能力平平卻沾沾自喜,總想著“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信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天琢磨“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敢擔當,不負責任,一心只想當個“逍遙官”。習主席曾引用“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一古訓來告誡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作為軍隊黨員干部,豈甘平庸?怎能平庸?面對改革這場大考,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游離邊緣,要始終懷揣“不滿”的心態(tài)知責盡責、敬業(yè)精業(yè),始終運用“不滿”的思維反思工作、衡量任務(wù),始終貫徹“不滿”的精神主動作為、積極有為,始終堅持“不滿”的標準跟蹤問效、狠抓落實,以無愧于心、無愧于己的實際行動向組織上交一份合格答卷。
選擇“不滿”,意味著揮別安逸,知難而上。幾十年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沒有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淡忘了斬棘披荊,導致少數(shù)人怕吃苦,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wù)時,擔心吃大苦流大汗;怕?lián)?,擔心事情辦不好,板子打到自己身上,個人利益受到損失。于是乎在困難挑戰(zhàn)、壓力沖擊面前打起了“退堂鼓”,寧可選擇安逸舒適,也不選擇過多作為;寧可選擇無事“一身輕”,也不愿主動“挑大梁”。舍不得蜜罐生活,就看不到蒼穹廣闊;離不開溫室暖床,必然見不到明媚陽光。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大考當前,重任在肩,作為黨員干部,更應(yīng)多一些“不滿”,少一些“不愿”,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率先垂范、勠力先行,拿出“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奮,拼上“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甘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奉獻,堅持“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用軍人的血性和擔當書寫忠誠,自覺做改革的實干家和促進派。
【作者系遼寧省軍區(qū)司令部直工處政治協(xié)理員】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