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芳芳,張 杰,2,遲艷俠,趙 越,郭曉玲,張向宇
(1.黑龍江省藥學研究所,佳木斯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2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3佳木斯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的制備及性能研究①
祝芳芳1,張 杰1,2,遲艷俠3,趙 越1,郭曉玲1,張向宇1
(1.黑龍江省藥學研究所,佳木斯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2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3佳木斯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制備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研究其抗壓強度、釋藥性能和體外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化學法制備磷酸鈣骨水泥,利用萬能試驗機測試其載荷強度;采用UV測試磷酸鈣骨水泥中慶大霉素釋放曲線;利用IR、XRD和SEM研究磷酸鈣骨水泥的體外生物活性、化學成分和微觀形貌。結果:與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相比,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抗壓強度提高三倍左右,其中慶大霉素的釋放時間增加一倍,體外生物活性提高。結論: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的抗壓強度、延長了材料中藥物釋放時間、提高了材料的體外生物活性。
磷酸鈣骨水泥;CNTs;慶大霉素;載荷強度
伴隨中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nèi)骨材料的需要持續(xù)增長,主要表現(xiàn)為骨折、骨組織壞死、骨癌變等疾病[1,2]。盡管人體骨組織自身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但其自我修復功能只能在小面積、小范圍起修復作用,這樣一來就帶來了對骨修復材料市場的巨大需求?,F(xiàn)在臨床使用的骨修復材料大致分為:自體骨、異種骨和人工骨移植材料。其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發(fā)明了一種新型的自固化生物活性骨缺損修復材料-磷酸鈣骨水泥(CPC),是具有代表的人工無機骨移植材料,磷酸鈣骨水泥在成分上做到了對天然骨的仿生,所以發(fā)現(xiàn)后頓時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3,4]。碳納米管(以下簡稱CNTs)是一種重要的組織工程學材料,力學性能特別優(yōu)異,有較大的強度和韌性。例如,由一層碳原子的六邊形網(wǎng)格卷曲而成的理想的單壁納米碳管的強度約為鋼的100倍,而比重只有鋼的1/6。對于CNTs的細胞毒性,雖然仍有爭議,但是CNTs對骨細胞是生物相容的、對骨組織沒有任何毒性[5,6]?;诖?,本文采用化學法先合成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通過在材料中添加CNTs制備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從而提高磷酸鈣骨水泥的力學性能、生物活性和釋藥性能。
磷酸三鈣,濃硝酸,磷酸二氫鈣,碳酸鈣,檸檬酸,過氧化氫,氯化鈉,氯化鉀,磷酸二氫鈉,磷酸二氫鉀,鹽酸,均為分析純;碳納米管;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自制圓柱型模具(h=3cm,d=2cm)。
2.1 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的制備
固相配制:將磷酸三鈣(TCP)、磷酸二氫鈣(MPCP)和碳酸鈣(CC)按照1:1:1比例稱料,充分混合得到固相材料Ⅰ,共6.00g。液相配制:將檸檬酸與蒸餾水按濃度為5wt%進行配制,得到溶液a;再將磷酸氫二鈉與蒸餾水按濃度為12wt%進行配制,得到溶液b;混合溶液a和溶液b得到液相Ⅱ。用調和刀將液相Ⅱ與固相Ⅰ充分混合后,將其注入模具。使用封口膜將模具封口,放置在恒溫、干燥處避光保存。
對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進行工藝優(yōu)化,分別考察pH值、液固比和固化時間對抗壓強度的影響。其中,pH值:液相Ⅱ的pH值分別為3.0、3.5、4.0、4.5、5.0、5.5、7.0,液固比(mL/g): 液固比為0.3、0.35、0.4、0.45、0.5,固化時間: 2d、8d、16d、30d、60d。
2.2 復合型磷酸鈣骨水泥的制備
CNTs羧基化:精確稱取50mgCNTs置于100mL燒杯,加入60mL濃硝酸,用封口膜封住,超聲30min。加熱至100℃,攪拌5h,冷卻至室溫,再放入75℃烘箱,烘干12h。研磨后密封保存,備用。
CNTs負載慶大霉素: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與CNTs按照30mL:1g比例進行混合,加水稀釋至一定體積,在室溫下攪拌4h,抽濾干燥(溫度80℃),得到載藥CNTs。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按照固相Ⅰ質量的0.3%稱取載藥CNTs,兩者均勻混合后放入模具中,保持液固比為0.4mL/g,再加入液相Ⅱ。pH值為4.5,固化時間分別為5d、10d、20d、30d、60d。注入模具,干燥密封保存,得到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
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精確量取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的量分別為0.2、0.4、0.8、1.2、1.6和2.0mL;液相Ⅱ的量分別為2.2、2.0、1.6、1.2、0.8和0.4mL。將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與液相Ⅱ混合,再加入到固相Ⅰ中,得到混合料漿,注入模具,干燥密封保存。
2.3 磷酸鈣骨水泥體外生物活性
將所制備的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和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分別放入盛有250mLPBS的錐形瓶中,浸泡4周。
2.4 磷酸鈣骨水泥體外釋藥實驗
將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和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浸泡于PBS中,分別在5h、12h、24h、36h、48h時取PBS浸泡液測試吸光度,記為A1i、A2i。得到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和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在PBS中的藥物釋放曲線。
2.5 磷酸鈣骨水泥測試表征
采用XRD射線衍射和紅外光譜對磷酸鈣骨水泥化學成分進行分析。采用掃描電鏡SEM觀察磷酸鈣骨水泥微觀形貌。
3.1 不同條件下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抗壓測試結果
不同pH值條件下所制備的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見圖1。
圖1 不同pH值條件下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
通過圖1分析可知,當pH值﹤4.5時,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隨pH值的增大而增大;當pH值>4.5時,載荷強度隨pH值增大而減小;當pH值為4.5時載荷強度達到最大,約為1.7MPa左右。不同液固比條件下所制備的的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見圖2。
圖2 不同液固比條件下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
通過圖2分析可知,當液固比<0.4時,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隨液固比增大而增大;當液固比>0.4時,載荷強度隨液固比增大而減小;當液固比為0.4時載荷強度達到最大,達到2.5Mpa左右。
不同固化時間條件下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見圖3。
圖3 不同固化時間條件下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
通過圖3分析可知,當固化時間<30d時,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隨固化時間增大而增加;當固化時間達到30d時,載荷強度達到最大,約3MPa。
由圖1、2、3可知,當pH值為4.5、液固比為0.4mL/g、固化時間為30d時,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達到最大,說明抗壓性能達到最佳。在該最佳條件下制備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進行以下實驗。
3.2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抗壓性能測試結果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的載荷強度變化曲線見圖4。
圖4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載荷強度隨固化時間的變化
通過圖4分析可知,當固化時間<30d時,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的載荷強度隨固化時間增加而增加;固化時間達到為30d時,其載荷強度達最大,為10MPa左右。與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相比,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的載荷強度提高近3倍。所以,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磷酸鈣骨水泥材料的抗壓性能。
3.3 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的釋藥性能
通過圖5分析可知,對于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藥物釋放速度較快,12h時藥物基本釋放完全;對于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藥物釋放速度明顯減慢,24h時藥物釋放濃度達最大。也就是說,與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材料相比,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釋藥時間延長了1倍,即磷酸鈣骨水泥中添加CNTs可有效降低藥物釋放速度。
圖5 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a)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b)中慶大霉素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3.4 復合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的體外生物活性
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和磷酸鈣基體材料分別在PBS中浸泡4周時的紅外光譜見圖6。
通過圖6可知: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b)在513和1053cm-1左右處有PO43-吸收峰, 1535cm-1處出現(xiàn)吸收峰屬于CO32-,3489cm-1附近出現(xiàn)寬吸收帶屬于締合OH-。與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a)相比,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b)在513、1053、1535和3489cm-1處的峰面積變寬,吸光強度變大,
說明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中類骨磷灰石的含量高于負載慶大霉素磷酸鈣骨水泥,即CNTs的加入提高了磷酸鈣骨水泥的生物活性。
圖6 磷酸鈣骨水泥基體材料(a)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b)在PBS中浸泡4周的紅外譜圖
3.5 復合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化學成分和表面形貌
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的表征如圖7所示。通過圖7(a)可知,載藥CNTs的磷酸鈣骨水泥材料(a)中主要化學成分為CaHPO4·2H2O,還有少量的Ca10(PO4)6(OH)2。其中,CaHPO4·2H2O的存在有利于誘導新骨的生成。由圖7(b),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微觀形貌呈鱗片狀結構。
圖7 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的XRD(a)和SEM(b)
本實驗采用化學法制備了磷酸鈣骨水泥材料,最佳制備條件為在pH值4.5、液固比0.4、固化時間30d;磷酸鈣骨水泥中添加CNTs后,其抗壓強度提高3倍,藥物釋放時間延長1倍,體外生物活性提高;載藥CNTs磷酸鈣骨水泥化學成分為CaHPO4·2H2O和Ca10(PO4)6(OH)2,并且為鱗片狀結構。
[1]VenkatasubbuGD,RamasamyS,RamakrishnanV.Hydroxyapatite-alginatenanocompositeasdrugdeliverymatrixforsustainedreleaseofciprofloxacin[J].JBiomedNanotechnol, 2011, 7(6):759-767
[2]洪漢標,陳楷正,陳堅,等.同種異體骨移植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雜志, 2012, 6(1): 47-48
[3]潘杰, 王勇. 新型人工骨的臨床應用[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9): 40-41
[4]鐘招明, 韓智敏, 修虎, 等.同種異體骨移植的免疫反應及處理方法[J]. 江西醫(yī)學院學報, 2003 , 43(6): 146-147
[5]姬海寧,張懷武. 納米碳管的研究與發(fā)展[J].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01, 32(4): 37-40
[6]KimBS,MooneyDJ.Developmentofbiocompatiblesyntheticextracellularatricesfortissueengineering[J].TrendsBiotechnol, 1998, 16(5): 224-230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編號:81601616;2.黑龍江省博士后基金項目,編號:LBH-Z15164;3.黑龍江省科學基金項目,編號:H2016086;4.佳木斯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015xj23。
祝芳芳(1993~)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張杰(1979~)女,黑龍江嫩江人,博士,講師。E-mail:zjie612@163.com。
R
A
1008-0104(2017)01-0003-03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