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杰
(長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路徑
王洪杰
(長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是一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問題。本文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四條實踐路徑:一是公務員在具體工作中講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實效,著眼于解決群眾的具體問題;二是挖掘先進典型,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三是適當提高公務員工資待遇、做好公務員獎勵工作,形成鼓勵無私奉獻的良好工作環(huán)境;四是加強法律評價、重視輿論引導,確保服務為民成為公務員工作常態(tài)和普遍遵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政府;服務精神;實踐
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一條重要路徑。正如毛澤東所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1]29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政府服務精神的相關理論被公務員所理解、內化后,可以轉化為中國特色政府服務精神。公務員要為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切實讓人民群眾感知到政府服務精神的存在。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中,要使公務員講求工作方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最關注的民生問題。公務員只有在工作中取得實效,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真正培育出中國特色的政府服務精神。
(一)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講求方法。1934年,毛澤東在談到工作方法時說,不僅要提出任務,還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1]139。公務員沒有適合的工作方法,就不可能順利完成任務,也難以取得工作成效。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中國幾代領導人對群眾路線都有著深刻的認識。毛澤東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方法有著精辟的論述,鄧小平在繼承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江澤民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親自體察群眾的冷暖疾苦,習近平認為要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走群眾路線的本質就是把群眾當親人,多到親人身邊走動,多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需求。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黨開展了兩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正好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要求。實踐活動把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作為切入點,查找自己的問題,解決群眾的困難?!盀槊瘛斌w現的是實踐活動的目標,一切為了人民;“務實”體現的是具體工作指標,講求實效,踏實肯干;“清廉”是完成任務的最關鍵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和保障。第二批實踐活動更為貼近基層,中央政治局常委深入到基層,層層落實領導責任。群眾路線要求全黨各級領導干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正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其實踐活動取得的重要成果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著力解決群眾最關注的民生問題
只有著眼于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才能真正踐行公務員核心價值觀,將“服務為本、忠誠守信、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公務員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讓群眾感受到政府服務精神的存在。解決群眾的具體問題,首先要了解群眾最急于解決的問題,把自己看成是群眾的公仆,深入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真正了解群眾的需要,帶著對群眾的感情、帶著責任去工作,從具體問題入手、從身邊的事情抓起,最大限度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務求見效,以工作實績獲取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就是民生問題。民生問題就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教育、就業(y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2012年11月,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2]近些年,黨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績,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但是,還有一些民生問題如住房、就業(yè)、醫(yī)療、教育、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在短期內難以解決。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群眾的日常生活,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群眾就無法安居樂業(yè),更不能體會到政府的服務精神。
近年來黨中央特別重視解決民生問題,重點在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方面。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主要學習內容是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指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群眾住房問題,還有很多家庭的住房問題沒有解決,政府要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使需要幫助的住房困難群眾受益。2015年4月1日習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在講話中指出了發(fā)展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要意義,讓鄉(xiāng)村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建設好鄉(xiāng)村教師隊伍。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到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世業(yè)鎮(zhèn)衛(wèi)生院,向村民詢問看病是否方便、醫(yī)療費用情況,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對住房、教育、醫(yī)療等民生問題長期高度關注,并經常到相關企業(yè)、基層單位視察、指導工作,體現了一心為民的政府服務精神。
(三)各地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實踐
2013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各地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特別關注民生問題,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方面成效顯著。廣東佛山市政府在2013年底通過問卷發(fā)現問題,針對群眾意見較多的民生問題,積極改進政府服務。連云港市住房局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主動協調相關部門為群眾解決歷史遺留產權辦證問題,實現全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開通住房服務熱線,做好物業(yè)維修資金使用工作。內蒙古烏海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抓住群眾反映突出的十個問題進行專項整改,取得實效。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在于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政府必須抓住改善民生這個大問題,制定、出臺惠民政策,幫助群眾解決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領導干部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講求工作方法,做好調查研究,深入群眾中去,充分了解群眾困難,在為民辦實事中加深同群眾的感情,逐步將公務員核心價值觀深入腦海、融入實際行動中,切實抓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個良好契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必須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其他人做好表率。領導干部的言行對社會風氣的影響非常大,對教育黨員干部的作用更加具體和有效。培育中國特色政府服務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探索中,必須依靠先進典型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典型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也要以反面典型教育廣大公務員。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缺乏為人民服務的熱情、漠視權力來源,有些人甚至走向貪污腐化之路,不積極工作、不思進取的公務員數量也不少。為此,要設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其工作、生活和學習中,以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
(一)充分發(fā)揮好干部的模范帶動作用
習近平在2013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讓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用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二十個字為好干部立下標準。信念堅定是指這些干部已經形成了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為民服務是指認準工作和服務的目標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強調要做的就是服務工作;勤政務實體現的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不偷懶、不做表面文章、力求實績,敢于承擔責任,包括工作中的一切艱難、工作沒有做好后的自責和甘愿接受任何處罰;清正廉潔意味著放棄一切自利的機會,家人要做好干部的后盾、支持干部的工作。
發(fā)揮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要善于從基層發(fā)現和培養(yǎng)好干部,樹立先進典型。先進典型身上不可能貼著標簽,也不會自然而然產生,要依靠群眾、從基層發(fā)現和培養(yǎng)好干部。榜樣就在身邊,基層永遠是干部成長的舞臺。只有在基層工作過的人才能深刻了解群眾,才能對群眾有深厚的感情。
尋找好干部、樹立新典型必須通過多種方法,組織部門必須走出機關、走進干部群眾,既聽干部自己說,也聽群眾如何議,經過認真觀察、比較、分析,調動各方力量、廣開渠道。除了通過組織挖掘發(fā)現好干部之外,還可以鼓勵好干部毛遂自薦,多渠道發(fā)現人才?!队曛械臉洹肥且徊肯螯h的十八大獻禮的影片,它講述的是李林森的事跡,這位全國優(yōu)秀組織工作干部一生甘于清貧、公正無私、對黨忠誠、為民服務、淡泊名利,組織部門需要像李林森這樣的優(yōu)秀干部。
(二)發(fā)揮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
利用反面典型可以警示教育公務員。2012年12月4日,黨中央提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八項規(guī)定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切入點,以榜樣為鏡就必須拿出具體照鏡子的舉措。發(fā)揮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首先必須做好宣傳工作。宣傳工作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絕大多數公務員會主動關注典型人物的相關事跡,但有些公務員并不太關注八項規(guī)定的相關情況,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對八項規(guī)定的了解情況并不好;其次要讓公務員從反面典型的案件中吸取教訓,對八項規(guī)定的具體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加強典型案件的研究分析工作,找出案件的共性特征,最重要的是總結經驗、教訓,如有必要反思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為什么仍有很多領導干部繼續(xù)走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的道路。
公務員工資待遇低,會影響公務員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使無私奉獻的公務員生活陷入困境,影響公務員為民服務的效果。目前,公務員工資待遇并不高,基層公務員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并不好,會讓一些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公務員陷入困境。需要適度提高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做好公務員獎勵工作,支持并褒獎優(yōu)秀公務員,不讓為民服務者為難。
(一)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待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收入分配改革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到,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努力縮小人們的收入差距。目前,不同行業(yè)人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公務員工資水平在全國各行業(yè)中并沒有居于較高水平,基層公務員的收入明顯偏低,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部門的公務員收入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基層公務員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把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群眾中去,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目前,中國的基層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的60%以上,基層領導崗位有限,干部晉升機會少,晉升渠道窄。此外,基層工作條件艱苦、業(yè)務繁重,導致一些人對工作失去興趣、工作消極、工作效率低下,給群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可以有效提高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真正讓他們扎根基層、服務群眾。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提出在職務之外開辟職級晉升通道,為基層干部開辟了新的晉升渠道,讓基層干部在職務不變的前提下也能提高待遇,調動廣大基層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2015年國家發(fā)改委提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完善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
(二)做好公務員獎勵工作
公務員獎勵是指管理部門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在公務活動中成績突出的公務員個體或者群體施予物質、精神嘉獎的活動。獎勵會使人產生一種力量或形成一種精神。公務員是一個文化水平和專業(yè)素質比較高的群體,在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條件下非常重視精神的需求,會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不斷前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作氛圍和工作格局。公務員獎勵是對公務員工作成績的一種肯定,是激發(fā)和調動公務員服務潛能的有效途徑,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公務員工作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對培育政府服務精神有積極作用?!豆珓諉T獎勵規(guī)定(試行)》明確規(guī)定,對工作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進行獎勵,獎勵種類包括嘉獎、記三等功、記二等功、記一等功和授予榮譽稱號,榮譽稱號包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或“模范公務員”“模范公務員集體”等。
全國和各省區(qū)市開展的評選表彰活動在公務員隊伍中樹立了學習榜樣,為培育政府服務精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公務員獎勵工作,公務員獎勵制度的激勵作用日益凸顯,但公務員獎勵制度仍然存在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現行的公務員獎勵制度沒有實行差別獎勵,公務員獎勵忽視了公務員需求的差異性,很難取得最佳的激勵效果。其解決的對策是按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對公務員進行差別獎勵。
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可以有效約束和規(guī)范公務員的行為,正確的輿論評價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確保服務為民成為公務員的工作常態(tài)和普遍遵循,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
(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規(guī)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價值導向健全完善法律法規(guī)。“任何社會要使其核心價值體系得到社會成員的普遍遵循,都必須將其價值理念寓于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憑借國家法律的權威力量加以強制推行?!盵3]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需要法律法規(guī)的支撐和保障。法律具有的權威性、強制性和懲戒性可以有效約束和規(guī)范公務員的行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寓于法律法規(guī)中,借助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促使公務員產生為民服務的良好意愿,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中國現行法律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作了有力的法律支撐和保障,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念在憲法和其它法律法規(guī)中有充分體現。
目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納入到法制建設中,使基本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必要的法制要求,在具體法律法規(guī)中體現公務員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用法律法規(guī)的權威性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活動。公務員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要得到法律的肯定和認可,而公務員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嚴懲。行為自律和外在強制力量同時發(fā)力,才能強化公務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轉化,使公務員核心價值觀體現在行動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逐步得以完善,必將有力推動支撐和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設。
(二)重視加強輿論評價
社會輿論是指相當數量的公民為了某種需要和利益而公開表達的態(tài)度、意見、要求、情緒,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進行交流,具有強烈的實踐意向的群體意識。社會輿論是一種隱蔽的強制力量,能推動或阻礙社會上的意見。輿論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正確的輿論評價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公務員核心價值觀被公務員廣泛認同,有利于公務員正確的行為選擇,促使公務員從他律走向自律,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有積極的作用。
應積極引導輿論宣傳好干部事跡,重視群眾對公務員的評價,從群眾評價中發(fā)現好干部。加強輿論評價,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群眾評價什么、讓群眾了解什么。輿論要積極宣傳好干部事跡,讓更多的人了解公務員真實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輿論評價機制。同時,要重視和及時掌握群眾對干部的評價情況,把群眾的態(tài)度和愿望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取向和依歸。群眾評價主要是看干部干沒干實事,看干部工作做的怎么樣。
(三)確保為民服務成為公務員的工作常態(tài)和普遍遵循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價值導向的法律法規(guī)和正確的輿論評價是強大有效的外力,可以促進服務為民成為公務員的工作常態(tài)和普遍遵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
為民服務成為公務員的工作常態(tài)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最佳實踐成果。常態(tài)是指平常的、正常的狀態(tài),為民服務是公務員工作平常的、正常的狀態(tài),是公務員應該保持的工作狀態(tài)。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是公務員隊伍的最高價值追求,要求公務員時時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無論在什么單位、什么崗位,都必須始終做到愛崗敬業(yè)、注重工作細節(jié)、服務熱情周到、保持服務熱情。讓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還要會為人民辦事、能為人民辦實事,廣泛接觸群眾,了解群眾的需求,生活在群眾中,如楊善洲這樣的樸實干部,真正能服務、植根、融洽于人民群眾中,充當人民的服務員,是服務群眾的模范。
為民服務成為公務員的普遍遵循、杜絕貪污腐化行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依歸。為民服務是每一個公務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現實中并不是所有公務員都能擁有服務精神,實際情況是,很難保證所有公務員都能把學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融入政府服務精神以及體現到工作中。政府服務精神主要體現在好干部、好黨員身上,這部分模范人物都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能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發(fā)生在少數公務員身上的貪污腐化行為會給公務員隊伍帶來極壞的影響,必須經過長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會提高群眾對公務員的認同度。
實踐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重要路徑,但目前公務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工作,需要廣大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義轉化為服務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本文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路徑探索中,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托,總結了以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典型示范、公務員待遇、公務員獎勵、法律評價、輿論引導、服務常態(tài)化等關鍵詞的相關路徑。這只是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政府服務精神及政府服務精神培育路徑的初步探索,尚無法全面展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全貌和精髓。這幾條路徑可以強化公務員對以“服務為本、忠誠守信、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為基本內容的公務員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有助于在實踐中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理論學習內容,為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政府服務精神的實踐路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2012年11月15日)[N].人民日報,2012-11-16.
[3]周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5.
D61
A
2095-7602(2017)09-0021-05
2017-04-23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與政府服務精神研究”(2016B1)。
王洪杰(1969-),女,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從事政治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