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懷民簡譜(上)

        2017-03-29 09:35:16徐禮節(jié)
        巢湖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17年1期

        徐禮節(jié)

        (巢湖學(xué)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李懷民簡譜(上)

        徐禮節(jié)

        (巢湖學(xué)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李懷民(1738—1793),山東高密人,清“高密詩派”領(lǐng)袖。出身名門望族。少年時(shí)代隨父母寓居晉中6年多;回鄉(xiāng)后習(xí)業(yè)應(yīng)舉,然屢試不中。中年奉母僑居廣西岑溪縣近5年。晚年閑居家鄉(xiāng)。平生交游廣泛,唱和頻繁,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學(xué)理論影響深遠(yuǎn)。

        李懷民;年譜;高密詩派

        李懷民(1738—1793),著名詩人、書畫家,高密詩派領(lǐng)袖。名憲噩,以字行,號(hào)石桐、十桐、敬仲。見 《清史列傳·李懷民》(卷七二)[1]、《高密縣志·人物·李憲噩》(卷一四上)[2]、王熙甫《石桐先生墓志銘》[3]等。著有《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二客吟》(與弟憲喬合著)、《石桐先生詩鈔》《紫荊書屋詩話》等。

        祖父華國(1653—1725)。字端甫??滴醵辏?684)舉人,官至直隸阜城知縣。見《家譜·端甫府君》(卷二)[4]、李克敬《端甫君墓表》[5]等。父元直(1686-1758)。字象先,號(hào)愚村。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jìn)士,官至御史,以“直聲”聞名。見《清史稿·李元直》(卷三○六)[6]、《家譜·象先府君》(卷二)[4]、袁枚《元直墓志銘》[7]等。母宋氏(1706—1787)。膠州人。見韓夢周《宋太君墓志銘》[8]等。叔元正。字含貞,號(hào)雪花。雍正元年(1723)恩科舉人,官河南汝陽知縣。見《家譜·含貞府君》(卷二)[4]等。兄李高(1702—1754)。字志山,號(hào)荊南。雍正八年(1730)進(jìn)士,官至潞安府同知。見李憲暠《李高家傳》[9]、多綸《李高墓表》[10]等。 弟憲暠(1739—1782)。字叔白,因愛周敦頤《愛蓮說》而號(hào)“蓮塘”。高密詩派代表人物。見《高密縣志·人物·李憲暠》(卷一四上)[2]、韓夢周《憲暠墓志銘》[11]等。弟憲喬(1747—1799)。字子喬,號(hào)少鶴。高密詩派代表人物。見《清史列傳·李懷民(附憲喬)》(卷七二)[1]、《高密縣志·人物·李憲喬》(卷一四上)[2]等。妻高氏,繼室傅氏。子三,長詒璠,次詒玙,季詒琳;女一。見《家譜·南七股三支譜圖》(卷一)[4]等。妹適王穎叔。見懷民《春日寄王穎叔》詩序①本譜所引李懷民、李憲暠、李憲喬詩賦分別出自清光緒十二年西安郡齋刻本《石桐先生詩鈔》《定性齋集 蓮塘遺集》《少鶴先生詩鈔》,后文不再一一附注。。穎叔,王克純。字穎叔。膠州(治今膠州市)人。高密詩派“王氏五子”之一。姊或妹李云翹,適濰縣貢生郭同禧。見 《濰縣志稿·才女·李云翹》(卷三五)[12]。姊或妹某適單氏,甥單可玉。單可惠《〈容安齋詩鈔〉敘》:“少從其舅父李石桐、少鶴兩先生學(xué)詩法。 ”[13]

        乾隆 三年 戊午 1738 1歲

        六月十四日,生于山東高密縣(治今高密市)城南四十里待鴻村。見王熙甫《懷民墓志銘》[14]。懷民《鐘銘》:“高密縣南四十里待鴻村有三官廟?!盵15]

        十一月十三日,兄李高季子詒瓚生。見懷民《侄詒瓚壙志》[16]。

        乾隆 四年 己未 1739 2歲

        五月三十日,弟憲暠生。見韓夢周《憲暠墓志銘》[11]。

        是年,單烺賜進(jìn)士出身。見竇光鼐《單烺墓志銘》[17]。單烺(1708—1776),高密“通德詩社”重要成員。字曜靈,號(hào)青侅、大昆崳山人。官至廣平、銅仁知府。對(duì)懷民兄弟的詩學(xué)思想與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

        乾隆 六年 辛酉 1741 4歲

        族兄李緒曾中舉。見 《家譜·南七股長支譜圖》(卷一)[4]。 緒曾(1722—1795),字蘭圃,號(hào)思永。師中子,曾任直隸新安知縣。懷民乾隆三十八年作有《贈(zèng)新安令》。

        乾隆 八年 癸亥 1743 6歲

        “通德詩社”成立,因活動(dòng)地為盟主李長疄?zāi)蠄@,又名“南園詩社”。見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詩序[18]。李長疄,字根田,世稱“南園先生”。高密人,雍正七年(1729)舉人,著有《其田居詩稿》。

        約是年,萊州友人林廷鶴生。懷民乾隆四十七年所作《哭林鳴九二首》其一:“識(shí)君方總角,春宴詠榆錢。一別七千里,相知三十年?!绷滞ⅩQ(1743?—1782),字鳴九,號(hào)云表。萊州掖縣人,著有《青田集》。

        乾隆 十二年 丁卯 1747 10歲

        父元直與單烺、單宗元等加盟“通德詩社”。見單可基《〈大昆崳山人稿〉引》[19]。

        弟憲喬生。《清史列傳·李懷民(附憲喬)》(卷七二):“憲喬……乾隆三十年(1765),拔貢生?!盵1]單鉊《李少鶴詩集序》:“年十九以選貢?!盵20]

        乾隆 十三年 戊辰 1748 11歲

        兄李高在山西直隸絳州(治今新絳縣)知州任。初秋,與兩弟隨父母經(jīng)由孤山(位于今山東昌樂縣與濰縣交界處)、潞安府(治今山西長治市)至絳州就養(yǎng)。懷民《單嫂家傳》:“祖母終,兄迎養(yǎng)父母至絳。于是,噩生十年矣,乃始見兄嫂?!盵21]《侄詒瓚壙志》:“余年十一,從父母,偕叔白、子喬,省兄晉中。 ”[16]《孤山憶昔行》:“憶昔總角初成童,嚴(yán)親攜我游晉中?!薄杜c叔白子喬話上黨舊游》:“禾稼盈秋隴,中田饒夏水。”

        友李秉禮生。《國朝詩人征略初編·李秉禮》引張維屏《松軒隨筆》:“丙戌(1826)鑒兒往桂林就婚,君年七十九……庚寅(1830)冬,先生歸道山?!盵22]李秉禮(1748—1830),字松圃。詩崇韋應(yīng)物而號(hào)韋廬。江西臨川縣溫圳(今屬進(jìn)賢縣)人,寄籍廣西桂林。與劉大觀共同刊刻《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著有《韋廬集》。

        乾隆 十五年 庚午 1750 13歲

        與兩弟隨父母居絳州。

        秋,族兄李文齡舉副貢。見《家譜·南七股長支譜圖》(卷一)[4]。李文齡(1707—1774),字夢錫。李詒經(jīng)(字五星)之父。與懷民交往密切。

        乾隆 十六年 辛未 1751 14歲

        春末,兄李高遷潞安府同知,懷民隨父母至潞城(今山西長治市),與兩弟、諸侄讀書署中。多綸《李高墓表》:“辛未,薦異等,除四川順慶府司馬,以侍御公年古稀,請于朝,改補(bǔ)山西之潞安。爰迎養(yǎng)親于官署。 ”[10]懷民《單嫂家傳》:“又?jǐn)?shù)年,兄官于潞,父母復(fù)就養(yǎng),余及兩弟、諸侄讀書署中。 ”[21]又,懷民《與叔白子喬話上黨舊游》:“自我居潞城,方暄已徂寒?!甭撼?,潞安府城?!队衿と詹俊罚骸瓣眩和硪?。 ”

        夏,兄高復(fù)攝絳州。李憲暠《李高家傳》:“遷潞安府同知。未踰月,部議:‘舊例,直隸州升同知殊不合,其自令直隸州徑遷知府?!忠嬗勉ㄣ?,旋攝絳事,遂得疾?!盵9]懷民與父母、弟侄當(dāng)隨至絳。

        是年,兄高得消渴疾。多綸《李高墓表》:“公之再任絳也……戴星出入,雖溽暑不辭,遂得消渴疾。 ”[10]

        乾隆 十七年 壬申 1752 15歲

        與父母、弟侄隨兄李高居絳州。

        春,與林廷鶴相識(shí),在宴會(huì)上同詠榆錢。詳見乾隆八年。

        族叔李師中“一歲三典試”。春主福建鄉(xiāng)試;秋為會(huì)試同考,擢翁方綱;十月復(fù)提督山西學(xué)政。見《家譜·蝶園府君》(卷二)[4]、沈津《翁方綱年譜·乾隆十七年》[23]等。李師中(1689—1754),字正甫,號(hào)蝶園。乾隆元年進(jìn)士,官至山西、貴州督學(xué)。“通德詩社”重要成員。

        乾隆 十八年 癸酉 1753 16歲

        兄李高先后理長子、榆社二縣 (今屬山西),懷民與父母、弟侄隨至二地。見多綸《李高墓表》[10]。懷民《單嫂家傳》:“時(shí)兄已臥疾,余晨夕問謁,或及經(jīng)史文藝,兄輒喜,與論析,忘所苦。”[21]

        族叔李師中遷貴州督學(xué),過長子縣,懷民與兄高拜謁。見懷民《祭督學(xué)叔蜨園先生文》[24]。

        友人單鉊生。懷民《侄詒瓚壙志》:“瓚與余同年生……廉夫, 余友, 少瓚十五歲。 ”[16]單鉊(1753—?),字廉夫,號(hào)菱浦。高密人。監(jiān)生。善詩,著有《薖廬文集》。

        乾隆 十九年 甲戌 1754 17歲

        八月二十四日,兄李高病卒于榆社縣官舍,享年53歲。見多綸《李高墓表》[10]。

        十二月初一日,族叔李師中拜謁孔廟,端坐卒于貴州督學(xué)廨署。見《家譜·蝶園府君》(卷二)[4]。

        乾隆 二十年 乙亥 1755 18歲

        三月,侄詒璁等請山西布政使多綸為其父李高撰寫墓表;不久,懷民與弟侄等由榆社扶李高靈柩歸高密,安葬于縣西祖塋。多綸《李高墓表》:“乙亥三月,詒璁等奉其棺,卜葬于先人之阡,而求余為表其墓?!盵10]懷民《單嫂家傳》:“甲戌,吾兄卒于官。 踰年,兄柩歸。 ”[21]

        約是年,懷民兄弟與單襄棨相識(shí)。懷民《單子起詩集原序》:“自懷民與之交,凡二十年如是……甲午(1774)臘后十日李懷民筆?!盵25]單襄棨(1718?—1775),字子起。高密人。從懷民兄弟學(xué)詩,為高密詩派重要詩人。著有《夢筑堂詩》。

        乾隆 二十二年 丁丑 1757 20歲

        是年,朝廷改定鄉(xiāng)試、會(huì)試之法,廢表、判,增五言八韻律詩。見 《清史稿·選舉制三》(卷一○八)[6]。高密士子遂聚單宗元門下習(xí)聲韻。見李憲暠《單紹伯先生傳》[26]。

        乾隆 二十三年 戊寅 1758 21歲

        是年,父元直卒于待鴻村。《臺(tái)灣通志·政績》:“李元直……雍正八年以御史巡視臺(tái)灣?!盵27]胡萬年《書御史李公(元直)事》:“會(huì)巡視臺(tái)灣御史缺人,特命公往。至則厘剔時(shí)弊奏議十余條……部議當(dāng)左遷。公還至京,久之不得陛見,遂歸。蓋家居二十七年以卒?!盵28]尋,母宋氏于后屋古槐樹下辟讀書堂(“樂荊堂”),延李元烿為師,懷民兄弟及侄詒瓚等遂從之受業(yè)十余年。見懷民《先宜人宋太君遺事》[29]、《侄詒瓚壙志》[16]。李元烿(1724—1768),字無懷。懷民族叔。

        懷民當(dāng)于是年始入科場,“以文受知學(xué)使者,與兩弟同補(bǔ)弟子員,一時(shí)‘三李’之名噪甚”[3]。懷民《喜王生見過贈(zèng)以詩》:“爾來二十有一載,名場大小三十戰(zhàn)?!贝嗽娮饔谇∷氖哪辏?779),前推21年,知懷民應(yīng)舉始于本年。所謂“大小三十戰(zhàn)”,當(dāng)包括每年一度的歲考。

        乾隆 二十四年 己卯 1759 22歲

        約是年,母宋氏口述父元直居官居家事跡,懷民等撰寫父親行狀。見懷民《先宜人宋太君遺事》[29]。

        三月,堂姐丈單煃任福建汀州府武平縣(今屬龍巖市)知縣。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履歷折·單煃》(卷18):“臣單煃,山東萊州府高密縣貢生,年叁拾貳歲?!癯傅酶=ㄍ≈莞淦娇h知縣缺?!≠E拾肆年叁月叁拾日?!盵30]單煃(1728—?),字奎靈,號(hào)云溪。高密人,貢生。懷民幼時(shí)伙伴,堂姐丈。官至湖南辰州府與直隸永平、天津府知府。

        乾隆 二十六年 辛巳 1761 24歲

        懷民兄弟始游單宗元門下,接受其詩學(xué)影響。見懷民《刻紹伯先生詩弁言》[31]。單宗元(?—1772或1773),字紹伯,號(hào)愚溪。高密人。詩人,書畫家。懷民奉為高密“詩學(xué)嚆矢”。懷民作《贈(zèng)單紹伯先生》。詩云:“一家背溪水,郭外有柴關(guān)。……愿得捧琴杖,逐君泉石間?!碑?dāng)是初見時(shí)所作語。

        秋或冬,與弟憲暠作同題詩 《夜坐聞遠(yuǎn)水聲》。徐按:《李石洞先生詩鈔》乃按創(chuàng)作時(shí)間編次,王熙甫《刻桐鶴兩先生詩鈔跋》即云“桐詩原自定十六卷,編年不分體,今仍其舊”[32],此為本譜詩歌系年的重要依據(jù),后不再附注。

        乾隆 二十七年 壬午 1762 25歲

        春,作《寄贈(zèng)盧山人》。詩云“客留春夜坐”。詩題《二客吟》作“寄盧山人王龍翰”,知盧山人即王龍翰。龍翰名建,李憲喬《贈(zèng)王龍翰山人》題注“建”。生平不詳。

        秋,與弟憲暠赴濟(jì)南首次參加鄉(xiāng)試,此后凡六試皆未中式。清鄉(xiāng)試逢子、卯、午、酉每隔三年舉行一次。懷民《祭督學(xué)叔蜨園先生文》:“民出入文場二十載,歷主司七人,獨(dú)不見賞?!盵24]懷民末次應(yīng)鄉(xiāng)試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距本年22年,正所謂“二十載”(取成數(shù))。所謂“歷主司七人”指六次參加鄉(xiāng)試、一次參加遺才試(乾隆四十四年)。又,包云志《袁枚、劉墉、周永年、吳大澄未刊信札四通考釋》所載周永年致李憲暠書:“‘三李’之名聞?dòng)陉柗?、汝安、紉庵者非一日,壬午之會(huì)則不甚記憶矣?!盵33]所謂“壬午之會(huì)”即指本年鄉(xiāng)試。友人方昂、匡文炅中舉。分別見紀(jì)昀《江蘇布政使司方公昂墓志銘》[34]、張同聲等 《膠州志·表十·選舉》(卷一一)[35]。方昂(1740—1800),字叔駒、讱庵,號(hào)坳堂。歷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jìn)士,官至貴州按察使、江蘇布政使。匡文炅(1733—?),字淑辰,號(hào)橘亭。膠州人。乾隆三十一年進(jìn)士,官歷湖北保康、襄陽、天門知縣。與弟憲暠當(dāng)于本年應(yīng)試期間初識(shí)方昂、周永年等。參見前引周永年致李憲暠書。永年所謂 “紉庵”即 “讱庵”。周永年(1730—1791),字書昌,號(hào)林汲山人。歷城人。乾隆三十六年進(jìn)士,召修四庫全書,授編修。趙玉文當(dāng)同落第,懷民作《送趙玉文東歸》。詩云:“落葉滿山徑,秋風(fēng)孤客歸?!薄爸菬o人問,空洲理釣磯?!壁w玉文,生平不詳。據(jù)懷民《寄子起》所謂“于今海內(nèi)稱高手,記耴昌陽趙玉文”可知,為萊陽縣(古昌陽)人。善詩,與懷民往來密切。

        乾隆 二十八年 癸未 1763 26歲

        春,作《東溪送客》。詩云“春云亂遠(yuǎn)空”。

        五月,游萊州大基山道士谷,作《游道士谷二首》。歸途作《遠(yuǎn)歸》。詩云“田園新麥?zhǔn)臁薄!胞準(zhǔn)臁痹谖逶隆?/p>

        六月,游古城,作《古城晚眺兼送晛南表兄穎叔妹丈歸南山》。詩云“索索遠(yuǎn)秋急”,當(dāng)為夏末。古城,所在不詳。

        乾隆 二十九年 甲申 1764 27歲

        春,作《對(duì)月憶海東舊游》。詩云“春風(fēng)幾回別”。

        夏,樂荊堂前現(xiàn)五色露,憲暠作《五色露》賦。見該賦之引。首句憲暠自注“樂荊堂乃某兄弟讀書處”。

        晚秋,雨后往高密城,作《雨后入城晚復(fù)歸南村道中》。其一云“策蹇下寒渡”,其二云“蕭然禾黍風(fēng)”。游寓濟(jì)南,作《歷下感秋》。詩云“旅病覺寒早”“那更聞新雁”。

        約冬,作《覽鏡》。

        乾隆 三十年 乙酉 1765 28歲

        清明前后,作《挽歌》(《草堂集》終)。詩云“又是清明寒食天”。稍后,作《東園眺望書懷》《園居三首》《過無懷先生故居今為單方伯第》。后詩云“鶯花別作春”。單方伯,單鉊之父。又作《題七舅新居》。

        四月,作《四月八日憶少年城中舊游》《煙際鐘和韋蘇州同叔白子喬》《瘦騾》。后詩云“步月亦憐春”。

        約五、六月,作《將作書與張嘯廣魚禾》。 張嘯廣魚禾,張鶴。懷民摯友。字陽扶,即墨縣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舉人,官至福建省某縣知縣,著有《大勞山房遺集》。據(jù)周永年致李憲暠書(見乾隆二十七年)推測,二人初識(shí)當(dāng)在“壬午之會(huì)”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鄉(xiāng)試期間,蓋陽扶亦應(yīng)舉。

        七月,作《贈(zèng)夢錫移居》。詩云“谷風(fēng)秋樹遠(yuǎn)”。夢錫,李文齡。

        八月,第二次參加鄉(xiāng)試,未中式??镂年猎跐?jì)南,作《趵突泉觀諸子會(huì)奕贈(zèng)匡淑辰進(jìn)士》。王萬里中舉。王萬里(?—1787),字希江。高密人。高密詩派“王氏五子”之一。

        弟憲喬與喬懷祖拔貢。見《清史列傳·李懷民(附憲喬)》(卷七二)[1]、王煒《〈清實(shí)錄〉科舉史料匯編·乾隆三十一年·四月戊申》[36]。乾隆七年后逢酉年選貢。喬懷祖(1740—?),字令思,號(hào)寧甫。滋陽縣人,官歷山東禹城縣訓(xùn)導(dǎo),四川開縣、廣西天河與崇善,以及廣東開平等縣知縣。

        九月,弟憲喬入京參加廷試,兼謁東閣大學(xué)士兼工部尚書陳宏謀,為父乞墓表。李憲暠《代子喬作謁故相國陳文恭公墓詩》序:“子喬選貢入都,廷試為相公所取士,應(yīng)以縣令銓用,同掌試事者以年少抑之?!标惡曛\《元直墓表》:“山左侍御公既沒之九年,其孤以予知公深,丐表其墓?!盵37]懷民 《送子喬赴都謁陳相公為先侍御乞墓表》:“攜手歲云暮,高樹起秋聲?!标惡曛\(1696—1771),政治家。字汝咨,卒謚文恭。廣西臨桂縣人,雍正元年(1723)進(jìn)士。官歷布政使、巡撫、總督、東閣大學(xué)士兼工部尚書。懷民作《送子喬赴都謁陳相公為先侍御乞墓表》《子喬赴都二日作》,憲暠作《上陳榕門相公(為先子乞墓表)》。

        乾隆 三十一年 丙戌 1766 29歲

        約春,弟憲喬拜謁陳宏謀,宏謀作《元直墓表》[37]。 詳見上年。

        四月,憲喬參加廷試。陳宏謀為考官,擬“以縣令銓用”,乾隆見其幼,罷之。詳見上年所引憲暠《代子喬作謁故相國陳文恭公墓詩》序。又,單鉊《李少鶴詩集序》:“少鶴生有異才,年十九以選貢,高第,當(dāng)除令,天子見其幼,罷之?!盵20]清制,生員拔貢后一般在次年四月參加廷試。

        乾隆 三十二年 丁亥 1767 30歲

        本年或上年,八、九月間,作《秋日雜興五首》,表達(dá)屢試不第的惆悵與彷徨。

        乾隆 三十三年 戊子 1768 31歲

        八月,絕意科舉而罷鄉(xiāng)試。王熙甫《懷民墓志銘》:“先生自戊子罷解,不為制舉文者五六年?!盵14]弟憲暠赴濟(jì)南應(yīng)舉,因病未入闈;懷民寄詩,憲暠作《闈中雁》。憲暠詩序:“戊子之秋,吾以病不入闈。今來家兄復(fù)以事阻,自家寄詩?!痹娫疲骸鞍嗽鲁饲镅悖腔舱真i闈?!庇肿鳌吨星镅缂臼灏鬃訂獭贰L旌?,作《禱雨》。

        九月,遇甘霖,作《喜雨》。游膠州,作《與穎叔登樓》。

        冬,閑居,作《送山人》《冬居》《冬日溪上遲少荀》。少荀,王清。高密人,善詩。游膠州,作《南山尋張道士晚宿柳家村》(《秋篋集》終)。張道士,所指不詳。

        是年,業(yè)師無懷先生卒,享年45歲。

        乾隆 三十四年 己丑 1769 32歲

        早春,作《早春病中》《早春閑游》。

        三月,作《春霽田原贈(zèng)穎叔》。詩云“綠野涵清輝”。又作《與叔白子喬話上黨舊游》《春日懷舊》《雨后東園藝菊寄紫起》《溪上即事寄柳叟》《溪上寄子受兄弟》。柳叟,所指不詳。子受兄弟,指單勉中、單勉基。高密人。李懷民兄弟的追隨者。又作《古挽歌》《約南溪看桃花未得往花事已闌寄諸弟城中》《對(duì)雨和韋蘇州》。后詩云:“沾濡花上重,瀟灑樹間密?!?/p>

        夏,往高密縣城,途中作《初夏城南道中即事》。居家, 作 《夏日園林端居即事》(《種瓠集》終)。妻高氏卒,作《傷逝》。詩云“始覺夏日長”。王熙甫 《懷民墓志銘》:“先生初娶膠州高氏,繼傅氏?!盵14]送葬,作《送終》。尋,作《夜經(jīng)墓下》《感燕》,傷懷亡妻。

        初秋,作《感秋六首》其一、其三。徐按:其二、其四佚。仲秋,作《感秋六首》其五。晚秋,作《感秋六首》其六;出游濰上,作《濰上阻雨》;尋,作《端居感懷》《落葉》。

        除夕,思念高氏作《除夕》(《后軒集》終)。

        乾隆 三十五年 庚寅 1770 33歲

        正月上旬,嫂單氏卒。見懷民《單嫂家傳》[21]。尋,懷民作《誥封宜人單氏太君家傳》。

        七、八月間,游濰縣(治今濰坊市)玉清宮,作《北宮》。詩云“斷碣埋秋草”。游昌邑縣(治今昌邑市),作《訪于君惠先生幽居》。 詩云“秋色照軒除”。于君惠,于始瞻。昌邑縣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舉人。著有《蟭螟吟》。

        九月,游諸城縣(治今諸城市),作《與友人登瑯邪臺(tái)》。詩云“是時(shí)秋正深”。北游萊州(治今萊州市),訪林廷鶴。明年再游萊州途中所作《積雨平度道中先寄鳴九》:“況與素心期,故人隔年別?!弊鳌兑沟呛I酵ね隆贰:I酵?,在萊州府城東北。

        十月初一,在高密縣城,作《十月一日夜宿單子起宅》。

        隆冬,弟憲喬于高密城中識(shí)單楷,知楷貧困以食木葉;歸告懷民,懷民與憲喬分別作《子喬自縣中來言書田單先生貧狀至食木葉并邀各賦一首為贈(zèng)》(《觀海集上》終)、《贈(zèng)單丈書田(楷)》。懷民詩云“即今三日雪,堅(jiān)臥又誰知”。單楷(1703—?),字書田,號(hào)更生。高密人。貢生,詩人,書法家。性孤介。著有《太平堂詩稿》。

        乾隆 三十六年 辛卯 1771 34歲

        初春,與憲喬攜詩造訪單楷,分別作《贈(zèng)單書田先生》《再贈(zèng)書田翁》。憲喬詩云“檐際未消雪”。

        二月,作《雨后與際上人步溪堧遂登南岡相地結(jié)亭》。詩云“春華帶長松”。際上人,所指不詳。與詩友郊游宴集,作《春郊燕集示子升》。詩云:“忻念春候早,二月花盡開?!弊由?,任鵬舉。高密人,“任氏七子”之一。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貢。善書法。懷民兄弟詩友。

        三月,作《飲酒示子喬》。詩云:“紅芳雖暫歇,綠樹延華滋?!庇肿鳌洞和砼c子喬閑步寄叔白城中》。單烺過訪,作 《單青侅太守見過即事酬短句》。又作 《酬子起夢予贈(zèng)硯見寄》《晨起西齋聞鶯》。游膠州,作《石門寺西山宴集》。詩云“野酌席芳草”。石門寺,位于膠州大珠山麓。離別作《贈(zèng)別王蜀子》。王蜀子,王夏。字蜀子,號(hào)大村。貢生,膠州人。懷民妹丈王穎叔之侄。高密詩派“王氏五子”之一。

        初夏,居家,作《雨霽與近鄰小游》。詩云“新華滿禾黍”。又作《寄子受三首》。其三云“登高觀夏云”。

        五月,往萊州,途中作《積雨平度道中先寄鳴九》。詩云“未改午風(fēng)熱”。游海南寺,作《海南寺感舊》。返途作《山店》《歸南村》。前詩云:“石徑早桃熟,山田新麥?zhǔn)??!焙笤娫疲骸霸嫌行鹿稀薄皯?yīng)開梔子花”。

        六月,王穎叔自大珠山贈(zèng)茉莉與小松,作《謝穎叔贈(zèng)茉莉小松》。又作《答客〈勸止吟〉詩》《立秋前一夜感夢》。

        初秋,居家。作《子受求余盆桂意不可拂臨遣凝竚詩以送之》。逢山西潞安府商人,作《逢潞安人實(shí)先荊南先生官其郡》。荊南,兄李高,曾官潞安府同知,詳見乾隆十六年。

        約八月,赴濟(jì)南第三次參加鄉(xiāng)試。初識(shí)永言,招周云圃同泛舟大明湖,作《始晤永言招同云圃周丈明湖泛舟》。詩云“復(fù)此秋雨霽”。永言,生平不詳。周云圃,周炳麟。字少南,號(hào)云圃(一說字云浦)。膠州人。乾隆年間恩貢,選授館陶縣教諭,后歸鄉(xiāng)以教授生徒為業(yè)。落第,作《詠下第寄王蜀子》。

        九月,游大珠山,作《山中與穎叔閑步》《山中尋王蜀子晚歸東村》。后詩云“秋盡暮天高”。

        冬,作《題萊陽仲生所贈(zèng)王石谷〈早春小雪〉畫卷》。仲生,所指不詳。歲末,作《歲暮寄南山王蜀子城北單子起》《酬子起長至日雪見寄》;又作《冬暮村居雜詠寄叔白七首》,憲喬同作《冬暮村居雜詠同石桐作五首》。

        乾隆 三十七年 壬辰 1772 35歲

        孟春,居家。作《送遠(yuǎn)道人歸九仙山》《題遠(yuǎn)道人省故鄉(xiāng)詩后》《送流人》(憲喬同唱 《送流人》?!队^海集中》終)、《酬王蜀子》《和新亭蜀子訪遠(yuǎn)道人時(shí)游九仙山未歸之作并寄遠(yuǎn)道人》。《送遠(yuǎn)道人歸九仙山》云“師去及春輝”?!逗托峦ぁ倪h(yuǎn)道人》云“春風(fēng)動(dòng)遙念”“天寒早雁稀”。遠(yuǎn)道人,張遠(yuǎn)暉。字遂初,蘇州人。新亭,王克紹。字新亭,別號(hào)閑云,膠州大珠山人。高密詩派“王氏五子”之一。

        二月,作《南山早行》。

        三月,作《落花》。又作《子喬招游石溪與諸生會(huì)詩聽遠(yuǎn)道人彈琴即事遣悶示子喬》,憲喬酬《家石桐叔白攜遠(yuǎn)道人來游石溪石桐有詩見示即事為答》。

        冬,作《雪后晚望寄子起》。

        乾隆 三十八年 癸巳 1773 36歲

        春或上年冬,單宗元卒,委詩稿于懷民。見懷民《刻紹伯先生詩弁言》[31]。懷民作《哭紹伯先生三首》。

        二月,單烺受命任貴州銅仁府(治今銅仁市)知府離京,憲喬在京城作 《送單青侅太守赴銅仁》?!肚宕賳T履歷檔案全編·履歷單·單烺》(卷3):“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內(nèi)用貴州銅仁府知府?!盵30]憲喬詩云:“別當(dāng)燕雪霽,吟過楚江清?!弊鳌都娜未笪臏刂荨贰T娫啤按簶湓浇薄?。任大文,字星子,號(hào)東亭。高密人?!叭问掀咦印敝弧梿逃稳莩强h(今屬河北?。鳌都淖訂倘莩恰?。詩云:“關(guān)馬雪中役,淀人冰上行。”尋,作《春日寄王穎叔》、《酬李孟亭》。后詩云:“看長砌旁草,聞開溪里冰?!崩蠲贤?,生平不詳。單烺離高密赴銅仁,作《送單青侅之任銅仁》,子起同賦《奉送族叔青侅守銅仁》。子起于高密城隅筑新齋,作《子起城下新齋》。王克紹贈(zèng)詩,作 《酬新亭 〈重經(jīng)海曲見懷〉》。憲喬游天津,作《子喬?hào)|亭所栽竹已抽新筍因感去年予在海上今子喬游津門成此詩》。

        三月,作《送人往杭州》《單使君說巴力風(fēng)土》《單菱浦寄示〈雨夜悼亡詩〉卻酬此篇》?!端腿送贾荨吩啤皬?fù)是晚春天”。單使君,單烺。單菱浦,單鉊。族兄李緒曾在直隸新安縣(今屬河北)知縣任,作《贈(zèng)新安令》。詩云“春陰縣齋冷”。

        晚秋,王夏病歸故里,作《寄懷王蜀子病還故山》。詩云“歸客病兼秋”“閉戶多黃葉”。又作《送周松干游遼東》《詠貧士贈(zèng)林鳴九》《送林二偕劉明府之任河南》。后詩云“落葉滿行路,送君秋已殘”。周松干,生平不詳。林二、劉明府,所指皆不詳。

        是年,張鶴攜全家游寓濟(jì)南;母卒,歸葬故鄉(xiāng)即墨。懷民乾隆四十年所作《送張陽扶佐莊使君幕校士河南》:“前年游稷下,將母住齊州。母卒始?xì)w葬,暫一省林邱?!?/p>

        乾隆 三十九年 甲午 1774 37歲

        春,張鶴自濟(jì)南來訪,作《張陽扶自濟(jì)南過宿別》。詩云“夜涼春雨賒”。游膠州大珠山,作《石門寺曉起禮佛遂步至南澗》《與穎叔宿山廟》。后詩云“空廊春草深”。返歸前,作《游麻衣洞將歸因雨復(fù)留贈(zèng)王穎叔兄弟》。詩云“春雨應(yīng)無限”。

        六月,完成《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作《訂〈中晚唐詩人主客圖〉既成悵然有感題卷末二首》?!吨赜喼型硖圃娭骺蛨D說》款識(shí):“乾隆甲午長夏高密李懷民識(shí)?!盵38]造訪宋氏表兄,作《題宋氏表兄村居》。

        七月,與弟憲暠往濟(jì)南第四次參加鄉(xiāng)試。游濼口,作《濼口山寺》。游華不注山,作《登華不住閣讀呂仙詩》。詩云“客行悲早秋”。游岱山,作《登岱過靈巖寺雨后作》《與叔白登太山絕頂懷子喬燕中》。懷民《赴岑日記》“(十二月)十七日”眉批:“甲午科與叔白游岱。”[39]游蟠龍山洞,作《贈(zèng)蟠龍山洞道者》。

        八月,返濟(jì)南,聞族兄李文齡卒,作《濟(jì)南聞族兄夢錫沒》。

        九月,落第歸鄉(xiāng)。友人中舉后復(fù)還濟(jì)南,作《送友人秋捷后復(fù)還濟(jì)南》,感慨“門戶漸衰微”。游膠州,作《阻雨地藏庵》《甲午秋日同王新亭穎叔再游大珠山》《宿山家》?!蹲栌甑夭剽帧吩疲骸芭R海草庵小,云中三兩間。”

        冬,與友人會(huì)于西莊,作《冬日會(huì)西莊示弟》。尋,作《寄新亭蜀子》。又作《冬日雜詩二首》。其二:“側(cè)聞西南夷,恃險(xiǎn)肆頑兇。去歲上將死,蠻路遂不通?!彼^“上將死”當(dāng)指去年夏定邊將軍溫福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而戰(zhàn)死于木果木(今金川縣西北)。事見《清史稿·高宗本紀(jì)》及同書《溫福傳》(卷三二六)。

        是年,與憲喬合作完成《二客吟》。《二客吟》所收詩作中,已知?jiǎng)?chuàng)作時(shí)間最遲的為《送友人秋捷后復(fù)還濟(jì)南》。協(xié)同單子起刪定其詩稿,編成四卷,計(jì)六百四十六首,并請刊刻,子起不愿。臘月,為子起詩集作序。見懷民 《單子起詩集原序》[25]《〈夢筑堂詩初集〉序》[40]。

        乾隆 四十年 乙未 1775 38歲

        初春,張鶴赴河南佐莊方耕提督學(xué)政,作《送張陽扶佐莊使君幕校士河南》,憲喬同賦《送張陽扶赴莊侍郎河南幕》。懷民詩云“出門瞰春光”,憲喬詩云“朝使迎看雪”。莊方耕(1719—1788),經(jīng)學(xué)家。名存與,字方耕,號(hào)養(yǎng)恬,江南武進(jìn)人。乾隆三十九年提督河南省學(xué)政。游諸城縣(治今諸城市)盧山,作《游盧山西澗亭》。返鄉(xiāng),夜集東亭賦詩,作《東亭月夜宴集分韻得“宵”字》,憲喬同賦《春夜東亭燕集分韻得“佳”字》。盆梅初開,作《盆梅和叔白詩》(《觀海集下》終)。詩云:“漫疑春信早,不受曉霜欺?!?/p>

        九月,單子起卒,作《哭單子起二首》。其二:“秋霖初歇處,庭菊盡開時(shí)?!睉梿掏x《哭子起》。登山探奇石,作《西石》。詩云“群壑競秋爽”。

        是年,王熙甫從憲暠學(xué)詩。見王熙甫《蓮塘先生哀辭并序》[41]。王熙甫,名寧煊阜,號(hào)直庵。高密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jìn)士,官至御史。懷民表侄,高密詩派“后四靈”之一。與劉大觀商定,最早整理并勘刻李懷民《中晚唐詩主客圖》。

        [1]王鐘翰點(diǎn)校,清史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5933.

        [2]余友林,等.高密縣志[M].臺(tái)北:成文出版社,1968:856、837、759.

        [3]王熙甫.石桐先生墓志銘[M]//李懷民.石桐先生詩鈔.光緒十二年西安郡齋刻本.

        [4]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簡稱《家譜》)[M].同治十年石印本.

        [5]李克敬.皇清敕授文林郎直隸阜城縣知縣加一級(jí)例贈(zèng)翰林院編修端甫李君墓表(簡稱《端甫君墓表》)[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6]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30、3151.

        [7]袁枚.巡視臺(tái)灣監(jiān)察御史李公墓志銘(簡稱《元直墓志銘》)[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8]韓夢周.皇清誥封宜人李母宋太君墓志銘(簡稱《宋太君墓志銘》)[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9]李憲暠.潞安司馬李君家傳(簡稱《李高家傳》)[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0]多綸.皇清誥授奉政大夫山西潞安清軍糧監(jiān)總捕同知荊南李公墓表(簡稱《李高墓表》)[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1]韓夢周.皇清文學(xué)李君墓志銘(簡稱《憲暠墓志銘》)[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2]常之英,等.濰縣志稿(第二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99.

        [13]單可惠.《容安齋詩鈔》敘[M]//單可玉.容安齋詩鈔.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14]王熙甫.皇清文學(xué)李君墓志銘(簡稱《懷民墓志銘》)[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5]李懷民.鐘銘[M]//余友林,等.高密縣志.臺(tái)北:成文出版社,1968:1448.

        [16]李懷民.侄詒瓚壙志[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7]竇光鼐.朝議大夫貴州銅仁府知府護(hù)理糧驛道單君烺墓志銘(簡稱《單烺墓志銘》)[G]//錢儀吉.碑傳集.臺(tái)北:明文書局,1985:卷105.

        [18]單烺.大昆崳山人稿別集[M].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19]單可基.《大昆崳山人稿》引[M]//單烺.大昆崳山人稿.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20]單鉊.李少鶴詩集序[M]//李憲喬.少鶴先生詩鈔.清光緒十二年李楹西安郡齋刻本.

        [21]李懷民.誥封宜人單氏太君家傳(簡稱《單嫂家傳》)[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2]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初編[M].臺(tái)北:明文書局,1985:卷56.

        [23]沈津.翁方綱年譜[M].臺(tái)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2:14.

        [24]李懷民.祭督學(xué)叔蜨園先生文[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5]李懷民.單子起詩集原序[M]//單襄棨.夢筑堂詩初集.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26]李憲暠.單紹伯先生傳[M]//余友林,等.高密縣志.臺(tái)北:成文出版社,1968:1233.

        [27]唐景崧,等.臺(tái)灣通志[G]//孔昭明主編.臺(tái)灣文獻(xiàn)史料叢刊(第一輯).臺(tái)北:大通書局,1984:481.

        [28]胡萬年.書御史李公(元直)事[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9]李懷民.先宜人宋太君遺事[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30]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G].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205、11.

        [31]李懷民.刻紹伯先生詩弁言[M]//單宗元.愚溪集.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32]王熙甫.刻桐鶴兩先生詩鈔跋[M]//李憲喬.少鶴先生詩鈔.清光緒十二年李楹西安郡齋刻本.

        [33]包云志.袁枚、劉墉、周永年、吳大澄未刊信札四通考釋[J].中國文化與典籍,2005,(2):74-78.

        [34]紀(jì)昀.江蘇布政使司方公昂墓志銘[G]//錢儀吉.碑傳集.臺(tái)北:明文書局,1985:卷87.

        [35]張同聲,等.膠州志[M].臺(tái)北:成文出版社,1976:421.

        [36]王煒.《清實(shí)錄》科舉史料匯編[G].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9:409.

        [37]陳宏謀.皇清誥封奉政大夫巡視福建臺(tái)灣等處地方兼提督學(xué)政四川道協(xié)理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前翰林院編修李公墓表(簡稱《元直墓表》)[M]//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38]李懷民.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M].咸豐四年新化鄧瑤敬校跋本.

        [39]李懷民.李石桐先生赴岑溪日記(簡稱《赴岑日記》)[M].山東省博物館藏稿本.

        [40]李懷民.《夢筑堂詩初集》序[M]//單襄棨.夢筑堂詩初集.上海:高密單氏石印本,1927.

        [41]王熙甫.蓮塘先生哀辭并序[M]//李憲暠.定性齋集.光緒十二年李楹西安郡齋刻本.

        A BRIEF CHRONICLE OF LI HUAIMIN’S LIFE(Ⅰ)

        XU Li-jie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Li Huaimin(1738-1793),who was born in a distinguished family in Gaomi,Shandong Province,was the leader of“Gaomi Poetry” in Qing dynasty.He lived in the middle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with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and then studied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his hometown but failed many times. He looked after his mother in Cenxi of Guangxi Province for 5 years in his middle age,and then spent his later years in Shandong Province.He made a lot of friends and created many poems in his life.His poetry and theories had a profound effect.

        Li Huaimin;Life chronicle;school of Gaomi poetry

        K825.6

        :A

        :1672-2868(2017)01-0088-08

        責(zé)任編輯:楊松水

        2016-08-15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xiàng)目(項(xiàng)目編號(hào):12BZW070)

        徐禮節(jié)(1965-),男,安徽潛山人。巢湖學(xué)院文學(xué)傳媒與教育科學(xué)學(xué)院教授,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文獻(xiàn)學(xu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成人av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天堂线上免费av|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伦伦|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人不卡另类日韩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欧美v亚洲v日韩v最新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韩国日本久久|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a√无码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午夜成人理论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美女被插到高潮嗷嗷叫|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97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久久无码精品九九|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一区hh|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男女动态91白浆视频| 中字乱码视频|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av电影不卡| 羞羞色院99精品全部免|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男女在线免费视频网站| 男女互舔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