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西安外國語大學 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體育精神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價值
陳晨
(西安外國語大學 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體育事業(yè),目的在于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培養(yǎng)國民的文化修養(yǎng),經過長期的發(fā)展,體育精神已在國民心中占據主要地位.高校作為教學基地,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形成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體育精神對于體育教學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得出體育精神對現代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體育精神教育;體育教學;作用及價值
據國務院相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良好,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肥胖趨勢不斷增加,肺活量水平逐步下降.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在學生中逐漸養(yǎng)成一種體育精神,借助這種精神提高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提升高校的教育價值觀念.
所謂體育精神,即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體育運動的方式展現出人類的智慧、力量與進取心理,并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體育價值觀念,是體育運動最高產物[1].體育精神對于人們而言具有啟發(fā)性,能夠培養(yǎng)人們的體育意識及價值觀念,作為一種精神,其更具有特殊性,不僅更多關注價值層面,強調體育組織間所追求的共同價值,而且也追求特殊目標,通過實踐方式使各體育群體之間形成統(tǒng)一的觀念認識.
體育精神教育目的在于通過實踐活動使各體育元素形成特定的體育意識及觀念,從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每個人對于體育的理解不同,并且對于體育項目的適應性存在差別,因此體育精神教學需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追求身體健康基礎追求精神上的健康,在掌握一定技能基礎上進行團體協作,共同發(fā)展.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主要采取體育情境的方式促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精神.
2.1 體育精神的社會性價值
體育精神是一種“看不見的體育”,對于體育的發(fā)展與進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并且最大限度的展現出人類的理性精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體育已經存在數千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諸多特定的社會事物消失,惟有體育被留存且不斷發(fā)展,例如從古希臘發(fā)展至今的奧林匹克體育已歷經千年光陰而不衰,不論是贊美還是批評,人們從中會感受到體育的魅力[2].體育的發(fā)展已深入到社會各層面,一場激烈的球賽,不論是在現場還是電視機前,深深牽動著每一位觀看比賽人的心情,形成極大的影響力.
2.2 體育精神的個體性價值
體育精神之所以展現個體價值,正是因為體育精神有兩部分構成,即人文形態(tài)的體育精神與科學形態(tài)的體育精神.現代社會中的體育運動可以升華人的精神,確證人的價值,通過不斷的對肉體與精神的存在狀態(tài)進行否定與改變,得出了人之將有的境界.從古至今,之所以人類不斷進步演化,變得更加強壯,正是因為人們通過體育的鍛煉與競爭不斷的發(fā)展、磨練自身,使人們不斷向著理想的彼岸前進.使個體價值得到淋漓盡致發(fā)揮的應屬奧林匹克體育,諸多運動員通過激烈角逐爭奪勝利,這其中所體現的不僅僅是記錄的創(chuàng)造,更是將他人作為標桿,不斷使自身變強.因此,在體育運動中所展現出來了不服輸、不滿足的狀態(tài)正是個體價值的體現.
2.3 體育精神的教育性價值
體育精神不僅僅在社會發(fā)揮其功能意義,對于教育而言依然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通過對體育精神的理解與認識,幫助人們形成全新的體育教育觀念.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唯一強調的即是“體育屬性”,為讓學生運動而教授體育,最終只是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通過對體育精神的理解與認識,現代的體育教學樹立了“體育屬性”與“精神屬性”相互滲透的理念,使體育精神得到展現;針對于體育比賽,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多注重功利性,即通過一切辦法使學生增強競技水平,具有較強的短期性,在比賽過后則不再進行體育教學,然而通過將體育精神引入進體育教學中,改變了教師單純教授體育知識,學生單純接受技能的落后局面,促使教師形成體育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第二,通過對體育精神的研究與弘揚,為體育教育增添活力.由于觀念上的轉變,現代高校為使學生真正掌握體育,將體育思想方式、體育意識及觀念融入到體育教學內容中,提升學生的為全面發(fā)展[3].
第三,對人的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響應國家增強全民素質的號召,高校改變教育方式,不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應現代化發(fā)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2.4 體育精神的愛國主義價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體育精神的發(fā)展也受到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是體育節(jié)的盛會,經過四年的艱苦訓練,各國家運動員盼望在賽場上為國家爭光,獲得勝利.比賽中所呈現的勝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著國家、民族的運動水平,同時也體現出國家的綜合實力.因此,運動員將奧林匹克作為展現國家經濟、文化的舞臺,展開相互間的較量而使體育精神成為一種愛國主義教育.
第一,體育精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作為體育實踐中的一種特殊意識形態(tài),將體育精神引入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可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體育精神有助于人們養(yǎng)成堅定的信念與尋找克服問題的方法.對于多數人而言,若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與挫折,他們的一致選擇即是躲避,因而導致難題愈積愈多,最終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4].然而通過發(fā)揚體育精神,人們會養(yǎng)成頑強前進的心態(tài),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解決問題方式,抱有必勝信心,最終達成自身的成功目標.
第三,體育精神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新動力.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下,若想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利用科學生產力進行不斷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體育精神的存在促使勇于探索,不斷追求,增強創(chuàng)新動力.
第四,體育精神完善了人們的思想意識.由于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多數人對生活逐漸失去希望,產生悲觀心理.然而將體育精神與生活進行融合,增強了他們生活的勇氣,努力追求自身的目標,使其由弱者轉變?yōu)閺娬?
4.1 體育文化宣傳
對于諸多高校而言,體育宣傳設施較少,且宣傳方式單一、力量較弱.較少的高校專門播放體育節(jié)目供學生觀看,無法使學生了解當前的體育進程,同時高校內未進行對體育宣傳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無法促進學校在工作方面的改革,因此嚴重影響了體育精神在校園中的傳播.
4.2 體育知識
雖然高校在逐步增加體育課時間,然而在教學方面,教師教授的主要內容中,體育技能仍然占據主要地位,學生無法獲取更多的體育理論及基礎知識,導致學生知識面變窄,與社會體育發(fā)展相脫節(jié).
4.3 體育觀念
足球場、籃球場等眾多體育設施開放豐富了學生課余后動,使學生對體育具有正確認識,然而這種認識卻停留在傳統(tǒng)意義上,即是只參加了體育運動,而缺乏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并未掌握體育運動的真正含義,制約了體育精神的發(fā)展.
第一,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高校學生從本質上應是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然而由于獨生子女的社會現狀,每個家庭努力為子女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嬌生慣養(yǎng),避免子女吃苦受累,導致子女缺乏堅強的意志及吃苦耐勞的品質,二對于體育鍛煉而言,必須有極強的身體及心理能量與艱苦的磨練作為支撐,因此當這代人面對體育鍛煉時,一致選擇后退,盡量的遠離困難與挫折.若想改變此種現狀,則必須發(fā)揮體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學會吃苦,學會在遇到困難時勇敢前進,學會坦然面對勝利.這樣的學生才是社會所需的真正人才,也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激烈競爭.作為教師必須堅持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的教育,耐心磨練其意志品質,在遵循體育教學的原則基礎上,增加體育運動強度,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第二,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上述內容可知,高校學生普遍缺乏體育的理論與基礎知識,雖然進行體育鍛煉,但大都是盲目訓練.加深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觀、價值觀,促進高校的體育文化繁榮.然而目前眾多教師在教學時單純教授動作要領,而缺少要領背后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無法真正領悟[5].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動作要領結合,完善學生的思想.
第三,加強體育精神的宣傳力度.通過體育傳媒可以使學生快速了解體育文化,通過傳媒傳播的體育知識、新聞等,不僅可使學生快速了解但前體育發(fā)展形式,更可以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體育氛圍.然而就目前高校狀況看,體育宣傳手段較為落后,且宣傳設施稀少,嚴重制約了學生增強體育文化素質的進程.因此,高校需加大投入力度,購置更多宣傳設備,并努力發(fā)揮相關設施的作用,是校園充滿體育精神,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的目的.
第四,增強體育教學的娛樂性.體育自身具有娛樂功能,然而目前眾多高校的體育教學所呈現出的是一種較為嚴肅的態(tài)勢,是教學過于僵化,學生雖然得到相關體育知識,但是并沒有將其進行實踐的興趣,導致教學產生形式化缺陷.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活潑天性,改變教學中沉悶氣氛,加入娛樂元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娛樂中掌握基本技能與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抗挫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造能力.
體育對國民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不但能增強身體素質,更有利于增強思想素質,但目前卻存諸多落后現狀,導致體育精神無法在社會流傳,為此國家應加大力度,努力在高校中改變教學方式,增添體育相關設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真正發(fā)揮體育精神的積極作用,為社會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桂曉艾.試分析體育精神與人格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2):79-80.
〔2〕劉鑫.管窺體育精神與人格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商,2013(5):268-268.
〔3〕王娟娟,張亞南.高校體育教學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人間,2015,192(33):148-148.
〔4〕郭立濤,隗合強.思想教育在高校體育中的重要性[J].新疆教育,2013:168-168.
〔5〕左斌.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體育思想的融入[J].商, 2013(6):236-236.
G807
A
1673-260X(2017)07-0060-02
2017-03-08
陜西省體育局2016年常規(guī)課題:爆發(fā)性項目運動員年度力量訓練計劃制定的科學基礎與模式研究(1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