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麗,董 博,吳 菲,劉 偉,王大遒,王艷杰,馬景雙
多元智能理論在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宋艷麗,董 博,吳 菲,劉 偉,王大遒,王艷杰,馬景雙
[目的]探討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1級、2012級護理專業(yè)各30名全日制應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2012級為觀察組,2011級為對照組,觀察組將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應用到實訓教學中,對照組則接受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方法,通過考核成績和問卷調查分析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實訓考核總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并在語言言語、數理邏輯、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然觀察5種智能上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生認為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揮優(yōu)勢智能、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且臨床教師對觀察組護生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提高了護生實訓考核成績,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護生的專業(yè)成長。
護理教育;多元智能理論;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Gardner[1]于1983年最先提出的,是在研究腦部受傷的病人時發(fā)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故提出本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在于他們各自獨特的智能輪廓[2]。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個體智能的多元性、整體性、差異性、文化性、實踐性和可開發(fā)性[3]。主要論點集中體現(xiàn)在Gardner[1]198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結構》一書中:①智能的多元性,人的智能結構至少由8種智能(之后又增加第9種職能,即存在智能)組成的,這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②智能的獨立性,每一個體都不同程度地擁有上述8種基本智能,各智能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和相對獨立的表現(xiàn)形式,個體智能的發(fā)展方向和程度受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③智能的情景化?;A護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不僅要重視護生的認知領域,還要重視護生的情感領域。我院在本科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增設了護理技能綜合實訓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護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4]。本研究旨在了解每個護生的智能情況,分析其優(yōu)勢智能和學習特點,為今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以抽簽的方式隨機選擇我院2011級、2012級護理專業(yè)全日制應屆本科各1個班為研究對象。2012級30名學生為觀察組,其中女28名,男2名。2011級30名學生為對照組,其中女29名,男1名。兩組護生的課程標準和授課教師相同,且在校成績、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 本研究安排在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兩周進行,教學內容選擇臨床常用護理操作,教學目標是在護生熟練掌握常用護理操作項目的基礎上,將知識、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進行融會貫通,提高護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新形勢下培養(yǎng)新型護理人才的需要。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教師講授理論要點、教師示范操作、護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觀察組采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2.1 課前準備 授課前,教師應評價護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點,發(fā)現(xiàn)其各自的智能特長,從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各自不同類型的智能。
1.2.2 多元智能培養(yǎng)方案 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以臨床病例、生活實例、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創(chuàng)設案例和綜合性習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齊步走”的形式,真正做到教師的主導與護生的主體相結合,使教學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①語言言語智能的培養(yǎng):根據護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強其健康評估、健康教育、病案討論等語言智能培養(yǎng)[5]。如在靜脈輸液實訓教學中,首先由1名護生作為小組代表講解靜脈輸液的概念、原理等基礎知識,然后教師運用專業(yè)術語講解操作目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采集病史,以加強護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提高言語功能。另外,部分操作項目可采用以案例教學為中心的小組討論方式,逐步改變內向護生在眾人矚目下發(fā)言時的緊張情況,增強其自信心。②數理邏輯智能的培養(yǎng):數理邏輯智能的核心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訓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了解護生思維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護生利用視、聽、嗅、觸覺及輔助工具獲取病人的病情信息,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護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學習護理程序時應指導護生運用邏輯思維綜合分析,理解每個護理診斷都有各自的診斷依據和相關因素,而每個護理診斷之間又具有相關性,護生明確了這些因素以后,才能根據所給案例得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并落實護理措施,當護生在推理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給予適當的啟發(fā)和引導,鼓勵護生將課堂所學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實訓操作中的程序性知識。③視覺空間智能的培養(yǎng):多元智能理論對護生這一潛能的論述突出表現(xiàn)在護生對事物的觀察與想象,這種智能的培養(yǎng)可運用到那些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護生中,讓他們在觀察及想象中來加強記憶。例如,根據基礎護理學實訓特點,利用錄像與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展現(xiàn)壓瘡各期特點,通過圖片和情境的視覺感官刺激引導護生發(fā)現(xiàn)護理問題,并能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從而有助于護生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④身體運動智能的培養(yǎng):身體運動智能是運用肢體解決問題及熟練掌握控制物體的能力。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可優(yōu)先培養(yǎng)那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使其盡快掌握操作技巧,并以榜樣形式影響和帶動其他護生,借此達到共同進步。如演示吸痰項目時,應著重強調眼、腦、手協(xié)調運作,既要順暢美觀,又要避免給病人造成黏膜損傷甚至窒息,這一過程是培養(yǎng)護生肢體動作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及時糾正不協(xié)調的身體姿勢。⑤音樂節(jié)奏智能的培養(yǎng):音樂智能可充分借助到那些歸納能力強且有文藝特長的護生,鼓勵其自編一些順口溜或快板等來對復雜的操作內容進行歸納,并快速記憶。例如,從安瓿中抽吸藥液,護生編寫為“一彈二劃三消,四掰五吸六?!?將煩瑣的抽藥步驟整理成瑯瑯上口的順口溜,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便于護生快速掌握。⑥人際交往智能的培養(yǎng):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應用人際交往智能主要體現(xiàn)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通過護生內部討論、角色扮演、與病人交流等方法來訓練。如在講解為尿潴留病人留置導尿時,鼓勵護生展示導尿前對病人的評估解釋,通過小組互評提高護生的溝通交往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列舉臨床實例啟發(fā)護生,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交流解釋是獲得病人積極配合、發(fā)展護患良好關系、避免不必要護患糾紛的有效保障。⑦自我認知智能的培養(yǎng):針對本次綜合實訓,鼓勵護生制訂學習計劃,使其在學習中客觀正確地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幫助護生認識到自己在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存在的偏差,激勵其積極改進,并指導護生對所學內容舉一反三,及時糾正在實訓操作方面的錯誤。同時對護生提出的學習計劃修改意見給予恰當的表揚。⑧自然觀察智能的培養(yǎng):護理診斷主要依據護士對病人現(xiàn)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觀察總結進行判斷,良好的自然觀察智能的訓練有利于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引導護生通過對病人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觀察,結合所學知識提出護理診斷,并制訂有效的護理措施。
1.3 評價方法
1.3.1 成績評價 考核成績?yōu)槠綍r成績(40%)和終末成績(60%)之和。平時成績主要考查護生的多元智能能力;終末考核則在教學結束時,由教師統(tǒng)一設置問題情境,邀請實訓教學團隊的3名教師和附屬醫(yī)院的3名護士長共同擔任評委,同時對兩組護生進行考核,主要考查護生應用護理學導論、健康評估、人文社科類等學科內容的能力,滿分100分。
1.3.2 學生評價 實訓教學結束后,向兩組護生發(fā)放調查問卷獲得數據反饋。①成人多元智能指標[6]:包括80個條目,共計8項智能。各項智能得分均為0分~40分,32分~40分表示非常擅長,24分~31分表示比較擅長,16分~23分表示有點擅長,8分~15分表示不太擅長,0分~7分表示根本不擅長。②教學效果滿意度:自制問卷調查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內容包括激發(fā)學習興趣、利于發(fā)揮優(yōu)勢智能、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鞏固理論知識、喜歡該模式、學習壓力較大6個條目,采取“是”和“否”進行評價。
1.3.3 臨床教師評價 護生實習1個月后,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臨床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技能熟練程度、護患溝通能力、服務態(tài)度、護理禮儀、健康教育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6個條目,采取“好”“一般”和“差”3級評分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統(tǒng)計方法采用χ2檢驗、t檢驗、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實訓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組別人數平時成績終末成績總成績觀察組3029.40±7.3651.20±8.1080.60±13.64對照組3025.37±6.2747.53±8.6072.90±13.24t值2.2851.6992.218P0.0260.0950.030
2.2 兩組護生多元智能指標比較(見表2)
組別人數語言言語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節(jié)奏人際交往自我認知自然觀察總分觀察組3030.97±7.6429.93±6.2929.93±5.8631.80±6.5529.53±7.4131.57±6.2429.10±5.9131.77±6.31244.60±23.54對照組3026.27±6.8126.57±6.4328.10±5.4627.67±7.1729.40±7.1326.97±6.6728.80±6.0228.30±6.38222.07±26.80t值2.5152.0511.2542.3320.0712.7590.1952.1163.460P0.0150.0450.2150.0230.9440.0080.8460.0390.001
2.3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教學效果滿意度比較 人
2.4 兩組護生實習后臨床教師評價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護生實習1個月后臨床教師評價比較 人
項目觀察組(n=30)對照組(n=30)Z值P技能熟練程度 好2517 一般382.1920.028 差25護患溝通能力 好2619 一般362.1370.033 差15服務態(tài)度 好2322 一般570.2060.837 差21護理禮儀 好2417 一般231.9720.049 差410健康教育能力 好2122 一般470.5700.568 差51解決問題能力 好2418 一般532.0350.042 差19
3.1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多元智能理論給教育界帶來的最大的啟示:應該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對于該種教學模式給予肯定,表示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因為多元智能理論在課程教學中的核心是,為護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和充分的交流平臺,幫助其獲得多種形式的資源,使護生利用多感官學習,從而激發(fā)護生的學習興趣。這與梁海華等[7]研究在護理教學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能提高護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相一致。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生的實訓平時成績和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設計,要求教師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和護生智能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激發(fā)護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當教學者以滿足學生學習喜好的形式展現(xiàn)教學內容時,學生可以更大程度地掌握學習內容[8],取得較好地教學效果。
3.2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提升護生的臨床綜合素質 醫(yī)學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對護理人才的臨床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數護理院校在“一元智能”理論引導下所采用的統(tǒng)一課程與教學模式,扼殺了護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多元個性,有悖于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倡的個體智能的獨特性,限制了護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9]。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對觀察組護生在技能熟練程度、護患溝通能力、護理禮儀、解決問題能力4個方面評價高于對照組(P<0.05)。因為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了解護生的興趣愛好、智能特點、學習強項等,采取風格多樣而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如將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范例演示、操作示范等方式有機結合,逐漸提高操作的熟練程度,同時還幫助護生不斷開發(fā)潛能,要求護生應用護理程序,結合實例圍繞問題進行推理分析,并引導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逐步培養(yǎng)了護生科學的護理臨床思維,較好地鍛煉了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通過小組內部互評演練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護理禮儀;演練中的角色扮演,使護生能更好地換位思考,理解和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提升了護生的責任心和與病人溝通的能力。
3.3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發(fā)揮護生的優(yōu)勢智能 人的智能特點和表現(xiàn)是不平衡的,每個人都有相對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多元智能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言語、數理邏輯、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然觀察5種智能領域。因為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每個護生的優(yōu)勢智能,重視傳統(tǒng)教育下所謂的“差生”,給予積極而客觀的評價,同時告知護生人的智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得到開發(fā)和逐步提高,從而樹立其自信心。通過交談發(fā)現(xiàn),原本內向的護生也開始主動參與評估病人、小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語言言語和人際交往智能都獲得較大提升。差異教育的實施使得護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演練和操作展示,身體運動智能得以更好地發(fā)揮。同時本研究突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平臺和網絡學習資源,建立網絡課堂學習,擴充相關真實案例,有利于護生自然觀察智能的培養(yǎng)。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認為該模式有利于其優(yōu)勢智能的發(fā)展。這是因為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每個護生的優(yōu)勢智力領域和學習風格,做到因人而異、揚長避短,并使其在對相關教學材料的接觸和運用中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這與韓斗玲等[5]研究結果一致。
3.4 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相結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終末成績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基礎護理學實訓傳統(tǒng)的以終末操作考試為評估護生能力的方式,對于身體運動智能占優(yōu)勢的護生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于其他不同智能輪廓的護生則會在實訓考核中感到較為困惑[10]。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由多種能力構成,因此評價方式不應是單一的操作考試,而應是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相結合。為此,根據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的特點,在保持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加大了教學過程中對護生的多角度評價,目的是了解護生的智能特點和學習興趣,制訂適合護生智能發(fā)展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和情境,喚醒其優(yōu)勢智能。經過反復調查研究,本研究護生實訓成績的比例為:終末操作考試占60%,在教學過程中分階段進行的提問、病例討論、對病人評估、操作規(guī)范等占40%,把終末考試和平時成績結合起來,將考核貫穿于實訓教學的全過程,不僅評價護生學習的成果,而且對其學習過程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態(tài)度、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進步給予評價,從而促使護生在認知領域、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得到全面發(fā)展。
3.5 多元智能理論對師資團隊智能的要求 “世界上沒有智能結構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是霍華德·加德納關于人類智能理論的第一個觀點,要想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的多智能人才,既要重視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師個體的智能優(yōu)化,又要加強師資隊伍素質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教師的素質由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品德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因素構成。而多元智能理論則要求教師立足于護生的多元化智能結構組織教學,將“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建立一種主動調控式教學[11]。這就要求實訓教師應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養(yǎng)兼容并蓄的當代多元文化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進行實訓教學革新。本研究正在嘗試將實訓教師分設為人文型、技能型、雙師型,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發(fā)揮最大的實訓教學效果。
3.6 思考與探討 首先,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應量力而行,要兼顧優(yōu)秀的師資團隊、合理的班級規(guī)模和良好的教學條件等。其次,由于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成績形成性評價標準,本研究通過自編量表對護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對于研究結果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但仍可看出多元智能理論對于促進護生多元智能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對護生開展個性化教學,不但有利于提升實訓教學效果,還有助于提高護生的臨床綜合素質,加速其角色轉換。
[1] 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1.
[2] Campbell LCB,Dickinson D.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M].霍力巖,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3-4.
[3] 胡靜,劉蕾,丁寧.多元智能理論在本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118-119.
[4] 周麗華,夏立平,王蘇平.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實施與評價[J].護理研究,2016,30(2A):493-495.
[5] 韓斗玲,呂金菊,曾等娣.多元智能理論在護理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3):1184-1186.
[6] 哈維·席爾瓦,理查德·斯特朗.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M].張玲,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24-127.
[7] 梁海華,余慕雪,謝巧慶,等.兒科護理實習教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0):1836-1837.
[8] Denig S.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learning styles:two complementary dimensions[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4,106(1):96-111.
[9] 范美,劉蕾,丁寧.多元智能理論在本科護生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105-106.
[10] 劉穎,劉長紅,李明杰,等.1年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多元智能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0C):3725-3727.
[11] 何穎梅,余婧.護理專業(yè)中專生多元智能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1,8(8):368-370.
(本文編輯 蘇琳)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for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ong Yanli,Dong Bo,Wu Fei,etal
(Nursing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110032 China)
宋艷麗,講師,碩士研究生,單位:11003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董博、劉偉、王大遒、王艷杰、馬景雙單位:11003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吳菲單位:110023,沈陽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引用信息 宋艷麗,董博,吳菲,等.多元智能理論在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7,31(9):1129-1133.
R47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9.034
1009-6493(2017)09-1129-05
2016-05-23;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