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羽 圖:本刊資料庫
藝術基金會的大未來
文:墨羽 圖:本刊資料庫
何享健慈善基金會-本土電影短片項目海報。
截至2017年2月22日,我國登記注冊的基金會共5593家,其中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有575家,占基金會總數(shù)的10%。在國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藝術基金會,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張伯駒先生自年輕時起,為避免珍貴文物外流,和夫人潘素斥巨資購藏大量書畫文物珍品。在他的藏品中,有我國傳世書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還有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宋徽宗《雪江歸棹圖》等,都是在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2017年2月18日,張伯駒潘素文化發(fā)展基金會揭牌,受到文化藝術界廣泛關注。
近幾年,藝術資助在我國逐漸增多并走進公眾視野,除國家投入的部分項目和資金外,由民間組織的各種協(xié)會和基金會也開始發(fā)力。2016年我國首部《慈善法》出臺,使得很多民間的公益慈善機構能夠以獨立的身份注冊和運營,被認為是慈善元年。一年以內新成立的藝術基金會,還包括專注于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北京798藝術基金會、北京牧云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為蔡志松)、北京元典藝術公益基金會、隋建國藝術基金會成立、靳尚誼藝術基金會、北京國美藝術公益基金會、單向街公益基金會、王式廓藝術基金會、上海市文社藝術基金會、上海寶龍文化發(fā)展基金會、江蘇大劇院藝術基金會等。
截至2017年2月22日,我國登記注冊的基金會共5593家,其中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有575家,占基金會總數(shù)的10%?;饡行木W總裁程剛有言,中國現(xiàn)在可能更關注生存、民生問題,這只是一個開端,但未來3-5年,隨著財富和社會資本的劇增,中國的基金會就會走向文化藝術重構的軌道上來。
表:凈資產規(guī)模超過1億元的24家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基金會
紅線女曾受到扶掖粵劇藝術基金的贊助。
據基金會中心網提供的資料統(tǒng)計,全國31個省市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擁有的文化藝術類基金會數(shù)量,占據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江蘇、浙江、河南、福建等省份緊隨其后,它們在近兩年的GDP排名中,也位列全國前1/3。文化藝術類基金會數(shù)量與經濟發(fā)達程度總體上呈正相關關系,但也因為多種復雜因素而催生出一些特例。云南省盡管GDP排名靠后,但近年來因旅游業(yè)和“文藝滇軍”而備受矚目,文化藝術類基金會數(shù)量躋身全國前十。2013年10月成立的云南省亞洲微電影基金會,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動作,表明云南臨滄政府努力搶占“微電影”新高地拉動旅游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決心。情況類似云南的,還有海南和山西,完全相反的例子是四川。四川省2016年GDP排名第六,全省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基金會僅有3家。
500多家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基金會中,凈資產規(guī)模超過1億元的有24家,大名鼎鼎的上海民生藝術基金會便是“億元俱樂部”中的一位。民生銀行資助的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2017年1月開始兩館合一的搬遷工作,資源整合優(yōu)化,在上海民營美術館遍地開花的競爭熱潮中,布下了全新的戰(zhàn)略格局。
令人嘆服的是,24位“億元身家”的基金會里,竟然有兩家均以扶植粵劇為己任,并且都屬于公募基金會。其中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建立于1992年,算得上是老牌藝術基金會了,由時任廣州市市長黎子流發(fā)起創(chuàng)建,最初得到了林余寶珠、何鴻燊、林文恩、戴德豐、梁秋、林伯欣、梁潔華、霍林淑端、林鳳娥、陶開裕等熱心人士以及一批單位的支持和幫助,籌集到一筆資金,并通過管理和營運增值,在激勵優(yōu)秀劇目創(chuàng)作,支持粵劇藝術改革創(chuàng)新,改善粵劇演出團體的裝備,活躍粵劇演出,扶掖粵劇藝術人才,支持群眾粵劇活動等方面發(fā)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不同于資金來源充裕穩(wěn)定的非公募的民生藝術基金會,振興粵劇基金會近些年募集到的捐贈收入微乎其微,但仍能憑借當年的“輝煌”保障每年300萬以上的公益支出。2006年成立的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從名稱上看,由“振興”到“繁榮”,顯然是預備好來接下接力棒續(xù)寫新篇章的。兩個基金會的主管單位分別是廣州市文化局、政協(xié)廣東省委,政府重視、經濟富庶、民意深厚,這是粵劇藝術之幸。
2013年成立的廣東省何享健慈善基金會,以發(fā)起人“美的之父”何享健先生的字號命名,原始注冊資金5000萬元及后續(xù)運作資金主要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捐贈。文化藝術在何享健慈善基金會關注的三個公益慈善領域中排在第一位?;饡谶\作的兩個重大項目,一個是捐贈一個億參與建設的多功能養(yǎng)老服務社區(qū)項目,另一個是占地總面積4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約3億,以營建嶺南園林藝術的時代精品為目標的和園。除此之外,點綴式的持續(xù)支持推進的一些小而精的藝術項目,倒也分外用心,呈現(xiàn)出專業(yè)團隊的素養(yǎng)。如支持“老藝術 新媒介”順德本土藝術活化項目;資助順德首家正式注冊的影像類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梅卡媒體創(chuàng)作中心采集、記錄、保存“當代本土民俗”;連續(xù)兩年資助少兒粵劇訓練計劃等,逐漸對順德本地文化藝術發(fā)展形成有益的補充力量。
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
2016年世界藝術史大會現(xiàn)場。
各省文化藝術基金會數(shù)量
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的活動中,楊瀾帶孩子們看展。
第九屆AAC。
嚴格把握統(tǒng)計口徑,500多家關注文化藝術領域的基金會中,重點關注藝術領域的基金會有173家,占基金會總數(shù)的3%。這里面有在行業(yè)內浸淫三十載的“老大哥”,如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潘天壽藝術基金會、黃胄美術基金會等,也有諸多新銳的后來者。
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成立于1989年,由吳作人、習仲勛、方毅、谷牧等發(fā)起,2016年因協(xié)辦“世界藝術史大會”而頻頻曝光?!笆澜缢囆g史大會”被稱為藝術史的奧運會,1873年以來從來沒有在西方以外的國家舉辦。在中國舉辦,不僅有利于中國學術的發(fā)展和民族文化的復興,也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實現(xiàn)。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早在2010年便決定撥款成立“藝術史專項基金”,支持中國申辦2016年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并為國際藝術史學會學刊和《中國藝術史研究年鑒》的編輯出版提供啟動資金,希望通過此舉能夠提高中國藝術史界的整體學術水平。更加宏偉的目標是,完成國際藝術史研究領域從西方一枝獨秀向西方與中國兩大審美體系雙峰并峙局面的重要轉變。
作為中國最早的、影響力最廣泛的、規(guī)模最大的名人藝術類非公募基金會,20多年來,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圍繞著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批評、藝術史研究、中外藝術交流、藝術教育、藝術管理和社會公益等七個領域,積極有效開展了包括吳作人藝術獎、蕭淑芳藝術獎在內的一系列評獎和學術公益項目資助,20年前曾經的獲獎者大多已成為當今中國藝術界的中堅力量。同時設立各類專項基金,不僅開拓了基金會的工作領域,也吸納了廣泛的社會資源加入到推進中國藝術發(fā)展的事業(yè)中。2015年基金會與北京城建琨廷在房山共建藝術地產項目,同期推出“琨廷藝術實驗計劃”,謹慎地探索著開拓籌資渠道的新的合作模式。
后起之秀雅昌藝術基金會,自誕生便擁有“老大哥”們經歷了漫長摸索階段才獲得的戰(zhàn)略眼光與高端套路。2017年2月22日,雅昌藝術網低調地發(fā)布了一篇新聞,宣稱雅昌藝術基金會“AAC藝術中國”項目正式設立。“AAC藝術中國(Award of Art China)”已經連續(xù)評選了10屆,已然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年度評選,未來的發(fā)展目標是在中國建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當代藝術評選。2012年設立的雅昌藝術基金會,盡管目前的凈資產規(guī)模較小、項目的多樣性與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尚有不足,在雅昌下的一盤棋中,它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藝術基金會的逐漸增多,我國藝術資助的觸角也開始伸向各個層面,資助的方式也更為多元。既有資金、物資等方面的支持,也有服務、智力等形式的幫助。2014年底楊瀾創(chuàng)辦了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倡導以情感教育為主線的藝術教育,目前主推“愛的啟蒙”兒童藝術課程、藝術教師種子發(fā)展計劃、陽光藝術之旅這三項公益活動,并將在未來通過與全國福利院系統(tǒng)的合作,發(fā)揮藝術治療的功能,讓弱勢的、沒有機會接觸到藝術教育的孩子們,能夠通過藝術教育感受到一種更為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楊瀾這次布局的藝術教育領域,從頂層架構上來判斷,讓人有頗多期待。
(編輯/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