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論》是洛克對于發(fā)生于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進行的辯護和理論總結,同時也論述了自然法、自然狀態(tài)、自然權利、社會契約等理論,而自然狀態(tài)的存在是洛克本書的立論基礎,這是一種無組織、無政府的狀態(tài)。洛克對菲爾麥的“君權神授”論做了系統(tǒng)的批判后,提出了著名的“財產權”學說。
[關鍵詞]天賦自然的權利;財產權;人權;勞動
在《新華詞典》中對財產二字的解釋是分開的,所謂“財”,是指有價值的、可用于交易之物。所謂“產”,則是指通過人的勞動加工而制成之物。洛克的“財產(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產(權)”就是“物權”,即與人身權利、社會政治權力等相并列的權利;而廣義的“財產(權)”,包括了人的各種權利,是人的各種權利的集合,主要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自由、財產四種權利。洛克的基本主張是用“財產權”的廣義來涵蓋人的一切權利,使人的生命權、自由權、物質財產權三者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財產權”學說的基點:天賦自然的權利
洛克認為“財產權”是一種天賦自然的權利,人們如何能將大自然當中的某個部分轉換成他自己的財產,同時還不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還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只要是他使自然的東西脫離了他的原初狀態(tài)和賦予了他其他價值,他就在這個東西里面增加了他自己的東西,這個東西也就成為了他的私有財產,歸他自己所有基于此,財產權就被當作封建專制權力的對立面被提出來。
洛克認為,生命權是人的所有權利的基點,是每個人最首要、最基本的一種權利。洛克認為,如果一個東西都沒有生命那么就談不上擁有權利,所以生命權是人得到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前提,其他權利由生命權派生、又從屬于生命權。同時,物質財產權是人生命權的有利保障。洛克在《政府論》第五章“論財產”中著重闡述了他的物質財產學說。他認為,人類之所以對自然界中的萬物擁有財產權,是因為具有對他的生存來說是必須擁有的和有利的或者對他的生存來講是有利的一種權利。恰好人有這種對自己有利的權利,人才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占有使用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物財。由此可見,洛克想要論證的物質財產是基于維護人的生命層面上的,是人的生存和生命所必需的。在這里,洛克的“財產權”體系是基于人的理性和自然法而確立的。他認為自然法是財產權、自由權、生命權這三種權利的根本來源,是人的天賦的自然權利。洛克認為,正是由于這種天賦的自然權利賦予了人生命、自由、財產的權利,才使人擁有保護自己的生命、自由、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由此可見,洛克是把天賦的自然權利作為“財產權”學說的邏輯基點的。
洛克就是財產“自然權利”理論的經典代表之一。他明確指出,政府和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人的“財產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而這只是人的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賦自然的權利。社會、政府和法律的首要目的和任務就是保障這種權利不被侵犯。
二、“財產權”的排他性:神圣不可侵犯
人們的財產權利神圣不可侵犯,洛克所講的財產權具有排他性,不經本人同意任何人都無權占用,在保護財產權的基礎之上保障了人的自由權、生命權。
洛克認為,“財產權”是封建專制權力的對立面。他認為,“財產權”的基本作用就是防止其他人的任意侵害,尤其是防止封建專制權力的侵害,否則,它就不是“財產權”了。由于洛克的財產權具有政治色彩,所以提出的“財產”自由也就是政治自由,因為“政治權力是當人們享有歸他們自己處理的財產時才會存在;而專制權力是支配那些完全沒有財產的人的權力”?!柏敭a權”本質上就是防止專制權力的侵犯,所以,對于人民的自由政府不能任意的加以干涉,出于保護人民“財產”需要的目的的行為是允許的。同時,對于專制權力的非法性洛克是通過“財產權利”的排他性加以論證的,闡明建立在“財產”自由基礎上的政府的基本特點,即尊重政治自由和其他基本人權。
三、洛克“財產權”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人權
洛克從人的天賦自然的權利出發(fā),提出了“財產權”學說,包括人的生命權、自由權和物質財產權(即人權和物權)。他們極力推崇“勞動財產學”,把洛克的“財產權”學說歸結為“物質財產權”學說,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人權思想。實際上,洛克在“財產權”的論述中提出反對奴役和束縛,提倡和主張保護人權。我們可以設想,假如人沒有生命、自由,那么私有財產的合法性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認為,洛克之所以極力主張生命權和自由權,是因為其中貫穿和滲透著人權精神,因為企圖奴役一個人就是企圖奪去他的生命,即“誰就同那人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這應被理解為對那人的生命有所企圖的表示”。②而這種人權精神與“財產權”的要求是一致的?;诖耍蹇恕柏敭a權”學說的邏輯立足點和落腳點得以確立:人權的實質、人權與物權的關系,以及人權思想的價值三方面。
洛克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生命權,也就意味著同時失去了自由權和財產權。他說:“奴隸既已放棄了他們的生命,因而也就放棄了他們的自由,喪失了他們的財產?!雹垡虼?,如果一個人能夠主宰自己和自己生命,那他也就擁有設法保護生命的權利。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法律保護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就是對人權的保護,同時也是對人的前途和命運的保護,這也彰顯了法律的價值屬性:指導人的生活。
四、物質財產權的合理性:勞動
洛克“物質財產權”理論是建立在自然狀態(tài)之下提出的。洛克認為,可以從自然理性和上帝的啟示兩個方面來說明,“人類一出生即享有生存權利,因而,可以享有肉食和飲料以及自然所供應的維護他們生存的其他物品”。這樣,就需要把上帝給予大家的東西通過一定途徑將其變?yōu)閭€人私有。對于“撥歸私用”的問題,洛克通過“勞動”這一媒介論述了其合理性。也就是說,人們通過“勞動”的方式增加共有財產的價值,使其變?yōu)閭€人的私有財產。從洛克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在原初狀態(tài)時上帝給予人類普遍共有的東西,每個人都沒有私有物品。但也有特殊情況,每個人擁有自己“人身”的所有權。洛克明確指出:“土地和一切低等動物為一切人所共有,但是每人對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沒有這種權利?!彼种赋觯喝说摹吧眢w所從事的勞動和他的雙手所進行的工作,我們可以說是正當?shù)膶儆谒??!币簿褪钦f,他從事的勞動和進行的工作是歸他自己所有的。所以,只要人們使某一件在自然狀態(tài)中存在的東西脫離了原初狀態(tài),融入了他自己的勞動,使它變成了一件擁有新價值的東西,那就歸自己私有,不再屬于公共物品。這樣,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類共有的物品被貼上了私人的標簽一一勞力。被賦予新的價值的東西,也就成了“勞動者的無可爭議的所有物”,洛克著名的“勞動學說”由此產生。
由洛克的“勞動學說”我們可以看出,他想從“勞動滲進”理論來說明社會契約和法律不能產生私有財產,因為它是自然演進的結果,是以人的生存權、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為基礎產生的,這也使得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具有堅實的理論論證。他的論證思路可以概括為“共有物一一勞動一一財產”,而古代羅馬法學到近代自然法學派關于所有權起源的思路則是“無主物一一占有一一財產”。通過這兩種思路的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洛克“財產權”學說用“勞動”論證了“占有”的合法性,這也是他的進步性,即首先論證“個人對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其次得出“個人對自己的勞動及其成果”也享有一種所有權,最后論證了私有財產的正當性。
同時,洛克運用“勞動”這一媒介說明了物質財產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使得人與客觀物質世界產生了聯(lián)系,而且也說明了人與自己的主觀世界之間存在聯(lián)系,從而使勞動成為連接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洛克就認為,人自身“擴大化了”的私有財產可以通過“勞動”由客觀世界轉變得來,并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組成部分。同時,洛克通過“人人應享有人身自由權利”這個觀點,闡述了人人都應當享有的自然權利,即物質財產權存在的合理性。這個觀點也證明了私人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徹底摧毀了封建特權階層以權利“神授”為由巧取豪奪、不勞而獲、肆意踐踏人民權利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洛克在論證“物質財產”的合理性時,捍衛(wèi)了人的中心地位,從人的自然權利出發(fā)。他認為,“物質財產”是人自身“財產權”的派生物,必須通過“勞動”賦予其價值才能“撥歸私用”,在勞動中人的價值也就得以體現(xiàn)。因此可以說,洛克通過物質財產合理性的論證豐富和發(fā)展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自然權利一一“財產權”理論。
洛克反復強調的觀點是:“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是,洛克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將勞動價值理論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他說:“將絕大部分的價值加在土地上的是勞動,沒有勞動就幾乎是分文不值?!蓖瑫r,洛克進一步指出:“在絕大多數(shù)的東西中,百分之九十九全然要歸之于勞動?!甭蹇苏J為,勞動是一切價值的源泉,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都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我們幸福的生活也是勞動給予的。
但是,洛克的論證是否能夠為“私有財產權”的產生提供了足夠的理論依據(jù)呢?而我認為,洛克的勞動價值論也是不完美的,是存在缺陷的。對于洛克勞動價值論中的缺陷,馬克思指出,洛克所認為的價值僅僅是指使用價值,而勞動也是指有形的、具體的勞動而已,對于勞動的量的問題并未涉及。也就是,洛克所說的“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或“勞動是價值的源泉”的說法,實際上僅僅是指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或物的有用性,而不涉及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實體。此外,若對洛克的“所有價值的源泉——勞動”這一觀點做進一步探討,就不難發(fā)現(xiàn),洛克這一論證也缺少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是由于,對于一塊土地上的增值部分來講,雖然你具有所有權,這也僅僅是對增值部分來說的,而對整塊土地來講究竟歸誰無法充分證明?根據(jù)經濟學中土地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解釋,如果長時間對一塊土地進行耕種,這塊土地的肥力會不斷下降,變得越來越貧瘠,產出不但不會增值反而會下降。因此可以看出,洛克的某些理論是有缺陷的,也不是完美的,需要正確的看待,辯證的使用。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洛克“財產權”的內涵,論述了洛克“財產權”的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對于“財產權”理論存在的局限性方面做出了突破,在人權方面極力呼吁和捍衛(wèi),在他的“財產權”理論體系中將人權和物權統(tǒng)一起來。他的這些理論在他所生活的17世紀和當代社會都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因此他的一些思想觀點被后來許多西方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關注、繼承和發(fā)展。同時,在人權和物權方面洛克的一些見解十分獨到、深刻,對我國構建物權、人權的制度保障以及政府體制改革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洛克.政府論[M]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
[2]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
[4]霍布斯·利維坦[M].黎思復,瞿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作者簡介:李雷雷,女,黑龍江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20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