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that kind of time pressure weighing us down, its hardly surprising that we live with one eye on the clock. Bu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is kind of time-awareness actually leads to worse performance.”
現代人為何總是覺得忙碌不堪,難道真的是壓力過大嗎?來自牛津大學時間使用研究中心的專家稱,近幾十年來,在歐洲和北美地區(qū)人們工作的總體時間并沒有增加。數據顯示,人們嚷嚷著自己十分忙碌,事實上是生活在一種忙碌感之中?,F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無限拓展的世界之中,時刻想用有限的精力和能力去完成無限多的工作。然而,收不完的郵件、開不完的會議、讀不完的材料、應接不暇的新觀點和資訊都無疑成為壓力的罪魁禍首。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日益加強的時間意識實際上會導致其發(fā)揮失常。忙碌時,人們極可能做出糟糕的時間規(guī)劃,承擔不能勝任的工作或是分不清任務的主次,并陷入忙碌感帶來的無限忙碌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
“Just the presence of a police officer in a school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a student will be referred to outside law enforcement for even minor misbehavior.”
從校園暴力到槍擊頻發(fā),近年來有關美國校園安全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7年,十分之一的學校中有執(zhí)法人員長期“駐扎”,到2014年,采取此項舉措的學校數量增至三分之一。近20年間由于校警數量激增,社會團體和過百所教育機構聯(lián)名呼吁機制改革??尚>脑黾硬皇菫榱烁行У乇Wo學生安全嗎?為何會遭到社會人士乃至學生家長的抵制?原因在于,學校執(zhí)法者的職責并非僅限于保護學生安全,他們還包攬了糾正學生行為的任務。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調皮搗蛋,本無可厚非??墒沁@些小打小鬧的行為被學校執(zhí)法人員無限放大,上升至停課、記過、開除甚至青少年犯罪的程度。在家長眼中,校警似乎已成為學生墮落的幕后黑手。校警也曾因暴力執(zhí)法而使其形象一落千丈,上述種種原因激起了人們的抵觸心理。
“Climate change is accelerating, causing longer and deeper droughts, flooding and other disastrous events. Smallholder(小農) farmers and their families suffer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more than anyone else. ”
凜冬已至,嚴寒難耐,罪魁禍首當屬拉尼娜現象,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并不陌生。該詞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反常下降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相反。近幾年極端天氣現象頻發(fā),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除了要添衣保暖外似乎沒受到什么影響,但是極端天氣對農業(yè)沖擊之大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其中要數小農經濟最受影響。食物短缺,經濟停滯,這在不久的將來都會逐一顯現。那么要如何幫助農業(yè)基礎薄弱的國家渡過難關?研究表明,牲畜的作用不可小覷。環(huán)境智能型農業(yè)就是把牲畜養(yǎng)殖與農業(yè)生產結合起來。牲畜產生的糞便等成為土壤中的肥料,使土壤變得更加肥沃,適應能力更強,既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產量,又能更好地抵抗干旱等極端天氣。這種一體化生產,使牲畜和農作物互相作用,備受小農經濟的青睞。
“People who claim they can thrive on just a few hours of sleep may actually be more tired than they realize.”
眾所周知,當我們睡眠不足時更易疲憊暴躁??墒悄闵磉呌袥]有這樣一群人,當你睡眼惺忪哈欠連天時,他們卻精神抖擻活力四射,然而你們的睡眠時間是一樣的啊,甚至你比他睡的時間更長。難道睡眠真的因人而異嗎?科學家通過對839人的腦部進行掃描后發(fā)現,那些在過去一個月里平均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的人,雖然有一部分聲稱睡眠時間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卻在腦部掃描的過程中呈現出睡著的狀態(tài)。這不僅是因為疲憊,還因為腦掃描這一過程十分無聊,導致注意力降低。那些睡眠不足者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疲憊,畢竟如果大腦打盹不到兩分鐘的話,我們是很難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偷偷補了一覺。
“While many people love a good rare steak(半熟牛排), others(ahem, Donald Trump) have a fear—or at least concerns—about eating meat that looks bloody.”
半熟牛排讓很多食客望而卻步,原因很簡單,牛肉里滲出來的“血水”讓人觸目驚心,再好的食欲都消失無蹤了。殊不知,我們以為的“血水”其實是肌紅蛋白——給肌肉組織輸送氧氣的蛋白質。它們接觸空氣會變成紅色,而高溫加熱又使其變?yōu)樽厣?。我們通常看到的“血水”其實是烹飪時溫度不夠高,肌紅蛋白還未嚴重變色而已。新切下來的牛肉顏色略紫,暴露在空氣中變成新鮮的紅色,使人們覺得肉質新鮮。幾天后肌紅蛋白氧化,肉質顏色加深乃至變成棕色,雖然超市對變色的肉類打折處理,但它們依然新鮮。不過鑒于肉類已經在超市放置了三四天,建議買回家后還是立即食用吧。
“The copper goddess is an artistic masterpiece—but also a longstanding symbo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1926年,位于紐約曼哈頓下城區(qū)的拉扎勒斯制表家族的三個“臭皮匠”(The Lazarus Brothers)打起了自由女神的主意:美麗的女神,怎么可以沒有手表呢?所以他們主動要求為女神制作一塊夜光的腕表戴在她那高舉火炬的手上。而當時負責管理自由女神像的美國陸軍部竟也認真地考慮了這個提議。雖然最后沒有同意,卻不是因為這三位仁兄有讓女神代言自家手表的企圖,而是手表這種現代科技產品和穿著長袍的新古典主義女神的風格實在不搭。同時他們也擔心如果開了先例,往后要求女神與時俱進的變動會層出不窮。但實際上,自由女神像一直在經歷技術升級。單說雕像上下的燈光照明所經歷的波折就有好些:有段時間的光照角度讓女神在黑夜中成了無頭女鬼,還有段時間的光影效果讓女神成了雙下巴……雖然最終燈光問題解決了,內部電梯也安上了,但這些都稱不上是真正的技術奇跡(technological marvel)。實際上,自由女神像本身——直視前方,點亮未來之路——才是引領進步的標志。
“People get better at playing the games, but there are no convincing signs that those improvements transfer to general mental skills or to everyday life.”
隨著移動端設備的普及,益智類游戲打著“寓教于樂”的旗號大行其道,聲稱玩家通過玩有趣的游戲,就能鍛煉記憶力、注意力、大腦處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等能力,提高整體智力水平,何樂而不為呢?因此,人們很舍得為益智類游戲花錢。據統(tǒng)計,2013年人們在益智類游戲上的消費為7.15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會達到33.8億美元。而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把所有關于益智類游戲的論文—— 一共374篇統(tǒng)統(tǒng)梳理了一遍,卻發(fā)現該類游戲那套“寓教于樂”的說法十分牽強。某個游戲玩多了,玩家的游戲技巧會逐漸提高,但這種提高是否轉化為某項能力乃至推動整體智力水平的提升,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卻得不到有效的證據支持。不過他們也指出,通過游戲來提高腦力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它沒有游戲公司讓我們以為的那么輕松罷了。
“Virtually every film in modern memory ends with some variation of the same disclaimer(免責聲明): ‘This is a work of fiction. Any similarity to actual persons, living or dead, or actual events, is purely coincidental.”
對于很多人來說,看完電影后即使記不住人物和情節(jié),有句話也會背得滾瓜爛熟,那就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然而你知道這句聲明背后的故事嗎?1932年,美國米高梅公司(MGM)出品了一部傳記片《妖僧與皇后》(Rasputin and the Empress),影片是根據俄國歷史上著名的“殺不死的妖僧”拉斯普京(Rasputin)的故事改編的。在米高梅公司拍攝的影片開頭,有這樣一行字:“這是一個關于王朝毀滅的故事,片中的一些人物至今還在世……”而這在世的人,實際上就是暗殺了拉斯普京并且流亡在外的尤蘇波夫和他的妻子伊琳娜。尤蘇波夫對號入座,發(fā)現影片中關于伊琳娜的一部分情節(jié)并不屬實,于是便以誹謗罪起訴了米高梅公司,并獲得了12.5萬美元的賠償。從此之后,各大電影公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侵權糾紛,便在影片結尾注明了免責聲明,于是這一耳熟能詳的句子從此誕生并延續(xù)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