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
“1991年中國與東盟開啟對話以來,雙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東盟旅游市場潛力巨大,2017年是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雙方將以此為契機,為合作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p>
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旅游快速發(fā)展,已成為雙方合作的先導。目前,每周有上千架次航班穿梭于中國和東盟的上百個城市之間,中國和東盟國家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017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東盟共同體建設及“一帶一路”建設都將促進人員往來、加強人文交流作為重要內容,旅游合作在其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深化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大有可為。
中國報道:2017年是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請您介紹一下相關背景,這對中國—東盟關系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楊秀萍: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國—東盟關系的亮點之一。據中方有關部門統(tǒng)計,2015年雙方游客互訪人次達到2364萬,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公民赴東盟國家1709萬人次,東盟國家來華655萬人次。2016年前三季度,雙方人員往來達到2200萬人次。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客源國,而中國主要客源市場前15位國家中,有6個是東盟國家。2016年夏秋季,每周有超過2700架次航班往來于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這種緊密的交流與合作關系有力地帶動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在促進雙方民心相通方面發(fā)揮了顯著作用,為雙方關系發(fā)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2016年9月在老撾萬象舉行的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領導人共同將2017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期待中國與東盟加強合作,開展一系列活動,促進雙方人員往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提出,以教育和旅游合作為優(yōu)先方向,將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中國—東盟關系的新支柱。他還提出,中方愿與東盟探討制訂旅游合作計劃,確立2020年雙方人員往來達到3000萬人次的目標。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對旅游合作的高度重視,為未來合作指明了方向,描繪了新的美好藍圖。
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人與人最直接、最自然的交流方式。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下,今年旅游合作年一定會為中國—東盟關系增添亮麗色彩,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報道:東盟國家為何備受中國游客青睞?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雙方旅游合作面臨哪些新機遇?
楊秀萍:中國和東盟互為重要的客源輸出地和旅游目的地,雙方開展旅游合作具有獨特優(yōu)勢,前景廣闊。
一是地緣和人文優(yōu)勢。中國與東盟國家是近鄰,或山水相連,或隔海相望,文化習俗相通相近。雙方文化交流互鑒、融合發(fā)展的印記在中國和東盟各國隨處可見,游客互訪猶如走親訪友,有著天然的便利條件和情感上的親近感。
二是資源和市場優(yōu)勢。中國和東盟國家旅游資源豐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歷史遺產名錄上,東盟國家共有11處自然景觀和17處文化遺產,中國則擁有50處。雙方的旅游市場都擁有巨大潛力。2015年中國居民出境游客超過1.2億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3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出游次數還將翻一番。據東盟秘書處預計,2017年將有1.21億人次域外游客到東盟旅游。
三是政策和發(fā)展優(yōu)勢。中國和東盟國家都處在快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都更加重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彼此將對方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據了解,中國正根據東盟國家游客入境旅游發(fā)展情況,積極研究制定相關便利化政策措施,積極開拓雙向旅游合作的市場規(guī)劃。東盟制定了《東盟旅游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致力于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老撾、柬埔寨、文萊、泰國等東盟國家近年來大力開拓中國市場,通過出臺專門的營銷策略、簡化簽證手續(xù)等舉措吸引中國游客,取得良好效果。
圍繞今年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雙方正在積極策劃相關活動。去年10月,首屆中國—東盟旅游部門會議在廣西桂林召開。會議就推動建立中國—東盟旅游部門交流合作機制、籌辦旅游年相關活動等達成廣泛共識。東盟結合2017年成立50周年,推出了“來東盟旅游@50黃金慶典計劃”,以進一步強化共同體建設并打造東盟旅游熱點,重點宣傳推介域內50個知名景點和50場熱門活動。東盟將中國作為這一計劃的重要推廣方向。
中國報道:請您談談對未來中國—東盟旅游合作的建議。
楊秀萍: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已取得顯著成績,但依然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
一是完善交流合作機制。期待進一步健全中國—東盟旅游部門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對相關合作的規(guī)劃指導和政策支持,不斷提升雙方合作水平。
二是積極發(fā)掘旅游合作新動能。生態(tài)旅游日益受到重視,雙方可進一步拓展在此領域的合作。雙方旅游機構和企業(yè)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更好地宣傳推介旅游資源。同時,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使旅游帶動更多產業(yè)的發(fā)展。
三是促進互聯互通建設。首先是借助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不斷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和服務設施。其次是“軟件”的互聯互通,出臺更多旅游簽證便利化措施。
四是提升旅游質量。雙方旅游機構和企業(yè)應著眼于旅游市場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雙方應繼續(xù)溝通協(xié)作,加強旅游市場的監(jiān)管,切實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
中國—東盟中心愿以今年旅游合作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中國和東盟各國政府部門、旅游機構的溝通聯系,積極支持、參與和配合相關活動,發(fā)揮好獨特的平臺作用,為中國—東盟關系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