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lián)濤
美國征收邊境稅幾乎已成定局,而主要的受害者將是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因為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
作者為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jiān)會前主席
傾聽和觀察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表現(xiàn),他那些看似反復無常的言論中不乏條理。特朗普的言論令對手抓狂,因為其言論似乎無視事實、邏輯或語境。
但那些140字的簡短推文向特朗普的追隨者們傳遞出非常簡單的信息:特朗普正在兌現(xiàn)自身承諾——讓美國強大以及美國優(yōu)先。
中國有一部或許能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兵書,名為《三十六計》,其著者不詳。該書可用來解釋特朗普戰(zhàn)略家們背后的真實意圖和打算。
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是“瞞天過海”,比喻如何通過公開行動迷惑大眾,轉移所有人的注意力,從而實現(xiàn)自身目標。該計策的主旨是,保守秘密的最好方法是欲蓋故彰——聲東擊西。
不論其言論多么令人震驚、荒謬可笑并且看似不合邏輯,特朗普及其團隊在一個關鍵信息上始終如一:特朗普將兌現(xiàn)對自身支持者的承諾。反對特朗普的聲浪越大,媒體和民主黨就越成全了特朗普。
兩周前,白宮首席戰(zhàn)略官史蒂夫·班農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解構行政國家”,引發(fā)群情激昂。
在其戰(zhàn)略中有三個垂直的關鍵點:一是更強大的國防和國土安全能力;二是“重建”貿易安排的經(jīng)濟民族主義,比如拒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三是解構行政國家,減少規(guī)章制度和官僚機構。所有這些都訴諸摒棄自由主義秩序的共和黨右翼,自由主義秩序增加了政府規(guī)模和官僚機構,創(chuàng)造出更多規(guī)則和福利,但這些規(guī)則和福利削弱了班農稱之為“開明資本主義”的力量,以及不受高額稅負和大量官僚機構束縛經(jīng)商的自由。
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在為特朗普政府歡呼喝彩,盡管其許多承諾尚未兌現(xiàn)。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所有主要提案似乎都是親商的——降低所得稅、投資1萬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投入540億美元用于加強國防、削減福利成本(奧巴馬醫(yī)改)以及攆走非法“壞家伙”。如果上述承諾兌現(xiàn)(這是個巨大的問號),將對短期增長、通貨膨脹以及創(chuàng)造就業(yè)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如果特朗普不能兌現(xiàn)自身承諾,民主黨人如今越是反對上述提案,屆時就越會被當作替罪羊。
拋開政治因素,上述支出的錢從哪里來?答案就是邊境稅。
大多數(shù)信奉自由貿易以及當前多邊體制的人士忘記了特朗普政府正致力于一系列雙邊談判,這意味著多邊體制將被“解構”,被新的資源所取代。這可能包括對外援助以及美國環(huán)保署等的捐助。
特朗普的團隊正巧妙借鑒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保羅·瑞恩大力主張的邊境稅理念,為自身未來的政策提供資金。彼得森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邊境稅致力于使進口成本不可扣除,相當于對美國出口商品給予25%的補貼,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稅。
短期內,此舉將減少美國貿易赤字,這符合“讓美國再次強大”這一主題。此外,此舉還將刺激通脹,而這正是減輕美國債務負擔所需要的。
在太平洋對岸的亞洲,人們不應被特朗普改口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一事實所蒙蔽。美國征收邊境稅幾乎已成定局,而主要的受害者將是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因為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畢竟,邊境稅雖不是針對亞洲,但效果是一樣的。
因此,在媒體和官僚反對特朗普政策的喧囂中,忽視從白宮傳出的那些看似混亂且矛盾的消息,將錯過特朗普信號的深刻威脅——他將通過解構多邊均衡秩序恢復美國例外主義。
用推文的形式來說,亞洲增長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美國邊境稅。
英國科學哲學家斯蒂芬·托爾敏(1922-2009)認為,在從現(xiàn)代性向后現(xiàn)代性的轉變中,有兩條路徑——一種是在面對未來時具有前瞻性;另一種是懷舊,轉向宗教純粹和民族主義等舊的觀念。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tǒng)并非政治科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1990年所預測的“歷史的終結”,而是歷史的回歸或報復,是美國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正追根溯源,回歸歷史。
管理政治路線中這一劇變將需要亞洲經(jīng)典著作的智慧。當大象進攻時,對很多人來說,三十六計中的最后一計可能是最明智之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痹谌找孀冃〉漠斀袷澜纾瑔栴}在于你可以跑,但你無處可藏。
(翻譯:熊靜,審譯:康娟,編輯: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