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韋皋:和南詔、拒吐蕃的大唐天才軍事家(上)
□木匠
他曾作為大唐帝國蜀中最高軍政長官,在和南詔、拒吐蕃的同時,更是將蜀中治理得五業(yè)興旺、社會和諧穩(wěn)定、府庫充盈、文化大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
后人在評價他治蜀的功績時,常會引用南宋著名詠史詩人徐鈞的一詩,詩曰:撫邊年久賦徭寬,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雖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時難。
根據(jù)滄溟水的小說《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改編的歷史劇《大唐榮耀》,當(dāng)下正在北京衛(wèi)視熱播。該劇以唐朝的睿真皇后沈珍珠為靈魂人物,講述了一個跨越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的宮斗故事。至于說沈氏如何與一開始的廣平王、后來的代宗皇帝李豫,夫妻情深,又如何的心存社稷,當(dāng)安史之亂發(fā)生時,主動要求留在長安,與城中的百姓共進退;安史之亂后,又如何以其賢良,協(xié)助代、德兩宗,為大唐帝國的重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云云,都是小說家之言,不足為信。余私以為,在中國的歷史上,真正有為帝國的強盛做出過杰出貢獻的皇后(皇太后),只有三位: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后;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馮太后,還有一位,就是曾一度稱帝的則天大圣皇后。不過,在沈氏生活的年代,倒是有我特別景仰的一位大將軍,他就是德宗朝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
韋皋,字城武,生于公元746年,卒于公元805 年9月13日,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京兆韋氏,乃是當(dāng)?shù)赝?。不過,韋皋家這一支因已幾輩子沒出過做大官的人物了,所以家道已顯頹勢,是故從他一生出來,就被家庭寄予了厚望。
唐傳奇《宣室志》,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說韋皋出生后,在家人給他辦滿月酒時,突然來了一個胡僧,自稱已活了幾百歲了,來這兒是給孩子祈求富貴長生的。韋家人一聽,都很高興,便急忙把他請進了屋。那知他一見到孩子,就立刻給孩子深施了一禮,說道:“故人,別來無恙乎?”更讓韋家人沒有想到的是,襁褓中的嬰兒竟然咧開小嘴,沖那胡僧笑了,韋家人都感到十分驚訝,便問那胡僧:“這孩子出生才滿月,為何與大師卻像是久別重逢了一樣?”胡僧言道:“此子乃是諸葛武侯傳世,東漢末年,我在劍南,與諸葛丞相有過多年的交往。一月前諸葛丞相曾托夢給我,說將降生于你家,而且將來他還是會回到蜀地,去做那里的統(tǒng)帥。”這當(dāng)然是無稽之談,韋皋后來鎮(zhèn)蜀21年,其治蜀思路與諸葛武侯倒是很有些相像,特別是在治軍上,“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吐蕃……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韋皋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安史之亂中度過的。其間,他曾客居江夏(今湖北武漢)兩三年,在姜刺史家,陪姜公子讀書。由此還引發(fā)了一個人鬼情未了的愛情故事。這個我們留到后面再講。當(dāng)郭子儀收復(fù)長安后,韋皋也從江夏回到了長安。
寶應(yīng)二年(公元763年)三月,唐肅宗駕崩,一表人才的韋皋被選為挽郎(出殯時,走在靈柩前面,唱挽歌的少年)。代宗大歷初年,韋皋出任了華州(今陜西華縣)參軍。此后的十余年間,他一直奔走于各個節(jié)度使府,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時年已經(jīng)30歲的韋皋來到成都,進入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張延賞的幕府,做了一名幕僚。結(jié)果,被張夫人苗氏相中,招為女婿。
奈何,張延賞卻對他這個女婿,不是很瞧得起。時常對他加以羞辱。身為幕主的女婿,卻不受老丈人的待見,韋皋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難免會在同僚中發(fā)點牢騷,結(jié)果話傳到老丈人耳中,又遭到了一頓訓(xùn)斥。老丈人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他在張府中的地位,就連府中的丫鬟奴仆都很輕視他。好在還有苗夫人罩著他,認為他將來必會有一番大作為。妻子張氏也很賢惠。看到丈夫受了委屈,嘗含著眼淚對他說:“郎君七尺之軀,文武全才,難道就打算在我家沉淪下去,被府中上下的人所譏誚嗎?不如我們還是離開這里吧?!睆埵系囊环捝钌畹卮掏戳隧f皋,也大大地激勵了韋皋,于是他立即向老丈人提出,要自己到外面去闖闖。老丈人正巴不得把他趕走,立刻就應(yīng)允了,還假惺惺地送了他七頭驢所馱的財物。韋皋也算是有骨氣,每到一個驛站,就留下一頭驢,行經(jīng)七個驛站,就把老丈人送的財物全部奉還了回去,只帶走了妻子送的妝奩和自己的一些財物。
時,宰相張鎰出為鳳翊隴右節(jié)度使,張相對韋皋向有耳聞,知其為人,就讓他做了“營田判官”,在隴州行營管點雜事,并“得殿中侍御史"。
德宗李適(也就是沈氏的大兒子)即位后,便力圖消藩,致使多地發(fā)生了叛亂。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淮西(今河南汝南)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唐,攻襄城。德宗派兵前去討伐,結(jié)果被圍。德宗繼派涇原兵去解圍。時,涇原節(jié)度使朱因其弟朱滔謀反,被軟禁于京城。涇原兵在路經(jīng)長安時,因賞賜不周,發(fā)生嘩變,占領(lǐng)了長安。朱被皇袍加身,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史稱“涇原之變”。時任鳳翔兵馬使的李楚琳原是朱的舊部,他見舊主當(dāng)了皇帝,便殺了張鎰,投降了叛軍。當(dāng)時,韋皋的頂頭上司牛云光也是朱的舊部,也想發(fā)動兵變。他覺得韋皋是個人才,就想拉韋皋和他一起干,結(jié)果卻被韋皋仿效周瑜的臨江會,將牛云光、蘇玉(朱派來接應(yīng)朱的家臣)一干人等殺了個一干二凈。
德宗還朝以后,論功行賞,韋皋也因臨危不茍,處亂不驚,誓死效忠大唐,而被升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旋又被提升為大將軍。一年以后,也就是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又被擢升為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并取代了他的老丈人張延賞,成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離開成都不到三年,就實現(xiàn)了強勢逆襲,從一名普通的幕府判官躍升為藩鎮(zhèn)節(jié)度使,一方大員,還戲劇性地接替了自己老丈人的職位。這對于他岳父張延賞來說,絕對是不可想象和難以接受的。韋皋在赴任時,也考慮到了老丈人的感受,他一路上化名韓翱,不敢聲張,直到離成都府還有三十里的天回驛,才有人向張延賞報告說:“來接替你的是金吾將軍韋皋,而不是韓翱?!泵绶蛉嗽谝慌月犃?,接口說道:“若是韋皋,那一定就是我家女婿了?!碑?dāng)時,張延賞還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你那個女婿恐怕早已死在山溝里了,怎么可能來接替我的位置?真是婦人之見。”第二天一早,張延賞得到消息,韋皋已從天回驛啟程,往成都而來,立刻親率城中大小官員出城相迎。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新任節(jié)度使竟然真是三年前被自己趕走的女婿時,頓覺羞愧難當(dāng),頭也不敢抬地說:“我真是沒有知人之明?。 边@正是:宣父從周又適秦,昔賢多少出風(fēng)塵。當(dāng)時甚訝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