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容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初探
楊惠容
近年來,中央政府越來越重視民辦教育,尤其是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民眾來說,民辦高校雖然解決了入學門檻高的難題,但龐大的在校學生數量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供求矛盾也日趨嚴重。通過對民辦高校院校的研究與分析,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民辦高校;本科;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 楊惠容,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助教。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guī)范發(fā)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蔽覈褶k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起點低、規(guī)模小、發(fā)展慢且不平衡??傊?,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的問題。當前不少研究成果,主要關注公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問題,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關注。基于此,本研究從民辦高校實際情況出發(fā),初探其存在問題及對策,保障高校安定穩(wěn)定,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截止到2017年,仰恩大學、閩南理工學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廈門工學院是福建省純民辦本科高校,在校學生總數超過4萬。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等9所獨立院校是福建省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量非常大。
而多數民辦高校,尤其興起的民辦院校,“比、超、趕、贏”的教育理念促使學校嚴抓教學質量、科研成果、學風建設,不同程度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今,網游、桌游、手游、網貸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繼而引申出的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某高校大學生無力償還校園貸跳樓、為交友學網游上癮成疾等問題頻頻發(fā)生,很大程度上警示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平安校園建設。
為了應付地市教育管理部門檢查,民辦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也制定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辦法》等制度,雖有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但在師資力量、設備配置等硬件、軟件上始終無法落到實處。
(二)缺少專業(yè)工作人員
調研福建13所高校,61.3%的高校配有專業(yè)心理工作者。在重點本科中,配有專業(yè)人員的占84.3%,而所調查的民辦高校配備專業(yè)人員少之又少,甚至是兼職心理工作者。民辦高校心理工作者不但難在現有崗位上尋求晉升,收入往往較低。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專門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導致出現一批只懂理論而不懂操作,或只操作而理論知識匱乏的心理咨詢工作者。與此同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兼職學生工作或行政事務,故影響專業(yè)化水平。民辦高校發(fā)生這樣的現象: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亟須預約校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高校卻因為人手不夠,遲遲無法給學生進行咨詢疏導,學生錯過最佳咨詢時間,就只能被轉介校外專門醫(yī)療機構心理科或是精神科。而所謂人手不夠,究其根本情況是校心理咨詢室的工作人員還兼職學校的招生、就業(yè)或者其他學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化是影響民辦高校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根本原因。
(三)缺乏專業(yè)師資培訓
綜觀福建省民辦高校,近些年的輔導員主要是本科生。絕大多數的輔導員僅僅把崗位工作當作是事業(yè)的敲門磚或者跳板。高校在心理咨詢師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忽視輔導員思想教育、情緒疏導等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因人際交往不順暢引發(fā)的學生心理問題,由于輔導員缺乏及時走訪、談心、引導,無法正確運用專業(yè)知識指導學生合理解決溝通不暢問題,錯過最佳介入時機,致使問題惡化。總之,民辦高校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繼續(xù)教育等方面支持力度太小。提供輔導員參加地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會的機會非常少,外出專業(yè)進修培訓機會就更少,目前僅有的是為數不多的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校為輔導員開設講座。而畢竟這樣的培訓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連貫性,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作用不大。
(四)弱化基礎教育功能
民辦高校弱化心理健康基礎教育功能。首先,對大學生出現的一般、嚴重或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分辨不清,無法科學運用參與性、影響性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個案幫扶,而是經常采取“勸退”的方式。如,高校一旦發(fā)生學生心理問題個案,第一時間采取轉介送診,或要求請假回家療養(yǎng)。忽視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教育或普查環(huán)節(jié)。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大學生心理求助方式的調查。諸多高校均采取“滅火”方式而非“防火”?!洞髮W生心理學習與指導》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教材。通過教授這門課程,能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人際關系、戀愛等,并引導學生學會科學處理相關問題。個別民辦高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缺乏專職或具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老師進行授課,教學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在教學方法上只是課堂灌輸,互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開展情況不佳。
(一)客觀認識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人普遍對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等非常敏感,總覺得難于啟齒。其實,心理問題與身體問題一樣,都是對人的健康不利的一種客觀存在。心理正常范疇內存在一般、嚴重、神經癥心理問題。這說明人的心理問題是處于心理正常的前提下發(fā)生的,通過咨詢是可以解決的。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際日趨復雜,導致心理危機日益增多。就大學生群體而言,心理危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大學校園頻頻曝出大學生殺人、自殺、暴力傷人、網絡成癮等現象,這些都是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以“90后”“95后”年輕人為主,呈現出與以往年代的學生不同的特點?!?0后”“95后”大學生見識廣、思想更為開放,自主性更強但普遍不愿意吃苦。網絡化生存是許多“90后”“95后”大學生的常態(tài),他們經常面臨同性、異性或者親情、友愛等情感困擾,消費觀念奢侈且伴有拜金傾向,缺乏安全感和堅定的價值觀。上大學前普遍生活在備受呵護甚至過度愛護的家庭,在進入大學校園生活、學習后,反映在學習成長、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狀況頗多。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摸索中前進,唯有客觀認識上述問題,正確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分析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使之真正規(guī)范、科學,促進民辦高校整體教育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質化建設
1.拓寬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切忌《大學生心理學習與指導》課程流于形式,多聘任專業(yè)人員進行授課,授課前進行集體備課。不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匯報會。形式多樣,師生互動,不局限于輔導員,任課教師、部門領導也可參加。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利用各種新媒體在校園大力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如創(chuàng)建“心靈成長之家”等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報道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及活動開展成果,讓民辦高校更多人了解、關注、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學生工作順利開展。切忌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測流于形式,且不限于一年級學生,根據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專題針對性測試,且及時將材料存檔備查;注重輔導員、任課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做好心理危機干預。
2.注重專職工作人員培養(yǎng)。多開展行業(yè)交流,確保持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證的專業(yè)人員專職從事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教育工作,切不可讓心理咨詢師兼職其他類學生工作事務或者學校招生、就業(yè)等行政工作。同時,應關注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生涯成長,關心其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待遇晉級等關系切身利益的保障性問題,讓心理咨詢師安心開展學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確保學校安定穩(wěn)定工作順利。定期對高校輔導員進行業(yè)務培訓,通過分享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成果,組織思考,注重總結。多安排民辦高校心理咨詢師、輔導員外出學習研修,加強心理問題學生危機干預典型案例學習、交流,總結經驗,分享技巧,提升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能力。民辦高??赏扑]輔導員學習《知心隨想:大學生與輔導員的心靈對話》等書籍,鼓勵民辦高校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積極參與地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作中心、地市教育局舉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會,多多閱讀學習行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得。當所帶學生向其咨詢學習、生活與社會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問題,能運用專長、經驗行之有效答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學生工作。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圍,推進高校安定穩(wěn)定。
心理健康教育在民辦高校的發(fā)展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茖W開展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學校建設安定穩(wěn)定,促進長遠發(fā)展,意義重大。為了民辦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政府和高校應積極配合,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陳新星.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倫理困境及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2).
[2]裴學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維整合型”研究的內涵、特點與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2).
[3]汪海彬,徐俊華,姚本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的現狀[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
[4]賈烜.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家庭因素的測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7).
[5]張孟麗,茹麗先,李曉光.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