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亞娣
材料的色彩語言探析
衛(wèi)亞娣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一件藝術品最先進入視線的是它的色彩,而物質材料又是承載色彩的載體。材料的概念在現(xiàn)代社會的推動下不斷拓展,在當代藝術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F(xiàn)在的藝術家開始關注材料本身的的審美價值及其精神意義,通過運用綜合材料自身的材質與色彩來準確傳達與表現(xiàn)藝術家的思想。文章從材料色彩的材質印象、視覺印象、情感印象三方面來探析材料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將材料運用到藝術的表現(xiàn)中去。
色彩:材料;材質印象;視覺印象;情感印象
20世紀以來,立體主義、達達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風格派等一系列藝術運動風起云涌,加上科技工業(yè)化的迅猛發(fā)展,促使藝術家改變其創(chuàng)作觀念,藝術界出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形式——綜合材料,使得藝術由傳統(tǒng)材料(畫布、紙張、陶瓷、版畫等)拓展到金屬、玻璃、化學物品、電腦影像以及任意的現(xiàn)成品等等。如今,一切都可以成為藝術的材料,換句話說,當今是材料藝術的時代。
材料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不僅影響著視覺,還將人的觸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融入藝術,更好地將人帶入藝術環(huán)境去思考藝術作品。藝術家不是將多種材料進行胡亂的雜糅與簡單的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變它們原有的形狀及特征賦予它們新的形式與意義,打破人們對材料的常規(guī)理解,使其產生新的視覺效果。特定的材料在特定的情況下會表現(xiàn)自身特定的語言,因此必須要對材料進行全面的了解。
色彩是由光產生的。光照在某一物體上,該物體吸收了一部分可見色光,未被該物體吸收的可見光反射到人的眼睛,經過視覺神經傳送給大腦,形成了對該物體的色彩信息。因此色彩的出現(xiàn)必須附庸在一定的物體上,通常我們會把顏色看做某種物體的顏色,比如:紅色的杯子、綠色的樹等。所有物體都有屬于它自己的色彩,相同的顏色也會由于承載它們載體的材質不同,帶給人的感覺也不同。
材料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材質是人們對某種材料的感覺、質感,一般來說就是該物體看上去是什么質地的。材料的材質是該材料的各種可視屬性的結合,比如它的色彩、軟硬、光滑程度等,色彩屬于材質的一部分,材質又通過色彩表現(xiàn)自身呈現(xiàn)的質感。因此材質與色彩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當一種材料被選擇來組合利用時,設計師除了要考慮材料本身,還需要考慮該材料需要怎樣的表面處理才能更好地凸顯它特質、需要呈現(xiàn)怎樣的色澤才能更好地抓住人的視覺。不同的材質決定了其物理特性的不同,而它們的特殊屬性也決定了色彩依附于它們時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本文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質,木材、金屬、玻璃來簡要說明材料的物理屬性帶給人的色彩心理影響。
木材質(包括天然木材以及人造仿木材質)的色彩細分也有很多,但主體色偏向大地色,當一聽到木材時,人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它溫馨、質樸的色彩,整體色感帶給人穩(wěn)重、安定的氣息,同時由于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節(jié)奏較快,社會風氣呈現(xiàn)一種躁亂之感,因此很多設計師都會選用木質材料來提倡一種復古寧靜的高品質生活。像現(xiàn)在都市里的無印良品、品物流形等,采用傳統(tǒng)物質來設計,尤其是木材料這一材質,現(xiàn)在一些精細做工的木材質的產品都已被稱為是高檔品,它的價值的提升包括設計因素、時代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木材屬于天然材料,它自身所帶有的色彩肌理以及它所表現(xiàn)出的質樸又不失大氣的材質色,符合現(xiàn)代人追求的簡約、大氣質樸的生活方式。設想一下如果木材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大紅色,那它又如何給我們一種寧靜樸素之感呢。
金屬的光澤色是它的第一色彩,最具典型代表的金屬色就是金銀兩色。金色富貴、奢華、璀璨、復古,它的色澤帶有珠光感,擁有最輝煌的光澤度,我們印象中的金色就是黃色,但現(xiàn)在“金”已經不是只有黃色了,比如iphone 6出現(xiàn)的玫瑰金,它的成分是黃金加銅加銀或鋅得來的,它是顏色加金屬光澤摻雜在一起的視覺感受。而銀色接近于灰色,但它又帶有自身金屬光澤,給人一種科技感、力量感,常使人聯(lián)想到宇宙等星際力量。嚴格意義上來說金銀兩色不是一種顏色,它是一種顏色加上一些反光金屬材質所組成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才是“顏色”中的特殊色(圖1)。像克里姆特作品中使用金箔、海螺、貝殼等的裝飾,使他的繪畫金光閃閃,熠熠生輝,極具裝飾意味。金箔的使用所產生的效果不是黃色可以代替的(圖2)。金屬材料具有光澤感、色澤豐富、反光性強、肌理細密,在它的表面進行腐蝕、鑲嵌、刻畫、切割等工藝,會呈現(xiàn)出更為奇特的紋理與光澤色彩,形成個性夸張的視覺藝術效果,豐富了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
玻璃最大的特點就是透光、透明,這種透光性會隨著玻璃的角度以及厚度帶來不同的色彩通透性。因此玻璃色彩與光照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同一種形態(tài)的玻璃隨著光照條件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璀璨靈動的色彩?,F(xiàn)在,隨著玻璃工藝的發(fā)展,對其表面進行的特殊處理,改變了玻璃的外觀與其特性,在光的照射下,所形成肌理色彩呈現(xiàn)著其他材料不可比擬的效果。比如透明玻璃的采光性能較好,在室內使用,通透寬敞;磨砂玻璃透光不透視,遮蔽隱私卻又不減弱光線的射入;教堂彩色玻璃花窗色彩豐富神秘,其作用相當于墻,但比墻好在自然光線可以照射到教堂,通過彩色玻璃的折射,教堂充滿神秘、絢爛、豐富的色彩。還有如今的裂紋玻璃,在不影響透光性的前提下,用玻璃自然美感的裂紋,豐富了玻璃的形式美。除了玻璃,還有鏡子、塑料等材質的透明度、反射光等特性與色彩的互相結合,經過光的折射可以表現(xiàn)出多種形式。層次豐富美觀,具有很大的裝飾意味。(圖3、圖4)
圖1 蘋果6的玫瑰金、金色、銀色、銀灰色
圖2 克里姆特《吻》
圖3 教堂彩色玻璃窗花、玻璃房子
圖4 英國藝術家Liz West在圣約翰教堂的色彩反射裝置
色彩的物理效應:溫度感、距離、重量、尺度。而這些都是通過眼睛傳遞給人腦。色彩進入眼睛的第一感覺是色相,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即該材料是紅色、黃色還是綠色。色相表現(xiàn)著色彩的溫度感,色彩本身并沒有冷暖,是色彩的物理屬性與人的經驗相互作用產生的,顏色的色相是在人心理形成的冷色、暖色之分。比如紅色系給人帶來溫暖,使人想起火,為暖色,藍色系象征著冰雪,給人帶來寒意,為冷色。色彩依附于材料,因此依據(jù)色彩與材質的軟硬將材料可以分為冷質材料與暖質材料。如木材的色相在黃、紅、褐之間波動,色相偏暖,因此為暖質材料,像毛毯、織物等材料,由于其材質柔軟,因此在頭腦中的第一印象都為暖質材料。金銀兩色一般都為金屬等硬性材料的附著色,所以為冷質材料。材料的軟硬兼具視覺與觸覺兩種感知,設計時需要依據(jù)空間位置、面積關系,來調整好色彩之間的軟與硬,材質之間的軟硬搭配,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空間感、視覺平衡感。
由于人眼的視錯覺,色彩會產生距離、重量、尺度的物理效應,即色彩的輕重、遠近、大小。顏色深的物體總比顏色淺的物體看起來距離遠,顏色偏黑的物體總比顏色偏白的物體看起來重,顏色深的物體總比顏色淺的物體看起來小。顏色較深的木材色總比顏色較淺的木材顯得重(圖5),如若將這幾種顏色的木材做成相同的椅子放在一個空間中,第四種顏色的椅子會比第一種顏色的椅子顯得靠后。顏色淺的椅子會比顏色深的椅子感覺面積大一些。這就是色彩的物理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它的應用案例也不在少數(shù),比如:送快遞所使用的箱子一般都為淺色,這是因為在快遞員搬送時,第一視覺感受不會覺得很重,因此精神上不會有壓力,如果箱子換成黑色,一看就有重量感,當工作量很多時,這些黑壓壓的箱子會讓人疲勞,產生煩躁情緒。
除此之外,材料材質的粗糙程度也影響人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比如啞光材質和亮光材質,啞光材質具有“漫反射”效應,沒有眩光,不刺眼,不會造成光污染,給人以穩(wěn)重素雅的感覺,而亮光表面光潔,反射光相當于鏡面反射,給人華麗絢爛的感覺。這種啞光與亮光所造成視覺感知效應被廣泛應用在陶瓷、汽車、家居裝飾等,豐富了人們的材料視覺色彩。對于光滑的材料,在人眼看來,色彩明度較高,這是因為光滑的表面在光的照射下形成高光,提高了色彩明度,而粗糙的材料表面,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高光沒有產生的陰影強烈,因此明度降低。因此人眼可以在沒有觸摸的前提下,大致看出一種材料的光滑程度,這是由于人的視知覺對光的反射程度的感應。
材質由于自身肌理的紋路,比如它們自身的凹凸與紋絡,像石頭這種具有粗糙之感的材質,由于其表面有細微的凹凸,根據(jù)光的照射所形成的陰影、明亮,使得其至少會有兩種顏色,還有木材、大理石等天然形成的肌理紋絡與它主色調之間的微妙的色彩關系,在纖維藝術與裝置藝術的表現(xiàn)中也經常有利用材料自身的天然紋理來表現(xiàn)藝術家的藝術思想。
材料質感“色差”就是材質與其色彩在人眼的注視下,傳遞給大腦所造成的冷暖、輕重、遠近、大小的視覺差。每種材料有其自身特有的材質屬性,同一材質又有著多種顏色,因此在選好材質之后,同時要考慮材質的色彩運用所營造的環(huán)境效果。
圖5 木材的不同顏色
色彩本身就是感性的東西,單純的評價材料色彩,以及材料色彩的視覺印象都離不開描述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
同一種材料不同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官體驗,就拿木材來說,就有大約15種顏色,比如:微黃、黃白、黃色、微褐、紅褐、深紅褐、黑色等,由于大自然中樹木的種類較多,導致木材也有不同的顏色,明度較高的,偏白色系的木材就會給人明亮、華麗、整潔干凈、較為現(xiàn)代化的心理感受;而偏黃色和淺褐色,明度適中的木材,給人一種質樸、大氣、儒雅的心理感受;明度較低的偏深褐色以及黑色的木質材料,給人一種復古、穩(wěn)重、規(guī)矩、肅雅的心理感受。
同一種顏色不同材料給人的感覺也不同,這主要是由于材質物理屬性對所承載的色彩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紅色織物的柔軟,紅色金屬的硬冷,紅色石頭的粗糙,紅色玻璃的光滑透光……光滑、透明、瑩潤的材料人們可以感受到細膩、靜謐、溫柔;粗糙、摩挲的材料使人感到質樸、艱澀、古樸。材質的不同,其色彩的附著就會形成色彩的色差,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同一材料同一顏色由于排列方式、編織方法的不同也會造成色彩差異,當然這是因為光的陰與影、明與暗,使材料與光發(fā)生反應,突出工藝手法,通過使用肌理紋絡產生不同的色彩效果。比如纖維藝術中的不同的編織法、栽絨法等表現(xiàn)面與面的之間起伏轉折的色彩變化,凹凸有致,所產生的陰影與光呈現(xiàn)一種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這在繪畫表現(xiàn)中也有體現(xiàn),通過筆觸的堆砌、錯落來表現(xiàn)斑駁、皴擦的視覺印象。
材料色彩對人產生的情感印象不是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們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而賦予的文化特征,材料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材料色彩所帶給人的情感來自于生活的經驗。
如今,在材料藝術中,不管是二維平面作品還是具有前衛(wèi)性的三維裝置藝術,都將材料這一元素運用進去,通過特有的技法突出材料色彩,表現(xiàn)材料自身美感。隨著藝術范圍的不斷擴大,藝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致使材料的使用從紙、布、纖維等擴展到蠟、火藥、化學物品等,每種材料有適合自己的特性,都帶有自己獨特的色彩。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新材料都在尋找著新的語言與新的表現(xiàn)形式,它的材質、色彩、肌理、物理屬性都是它如今被廣泛使用不容忽視的因素。因此要想使所選材料能有效的表達自身的創(chuàng)意與想法,就必須熟悉每種材料的特性,當然最重要是材質本身色彩,以及可實現(xiàn)的人工色彩,還有材質色彩所造成的視錯覺,這在綜合材料繪畫藝術、裝置藝術、空間表現(xiàn)中是必須要被重視的。在進行創(chuàng)作與設計時,能將材料自身的語言發(fā)揮出自己特有的價值,豐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作獨特嶄新的藝術效果。
[1] 李倩,許梅.色彩與材質的表現(xiàn)關系研究[J].文教資料2009,37(26):89-91.
[2] 張瑩.色彩表現(xiàn)中的材質因素[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3] 夏理斌.材料色彩解讀[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8.
[4] 蔣汝佳.材料的魅力——綜合材料藝術中材料的選擇與運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5] 李彬.材料·藝術·設計[D].重慶:重慶大學,2003.
[6] 余雁.構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The Color Language Analysis of Materials
WEI Ya-di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First into the eyes of a work of art is its color, and material is bearing the carrier of color. In the contemporary art,the concept of the material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modern society development,has already occupied the position of nots allow to ignore.Artists now begi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material itself, b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terial itself material and colour to accurately convey thoughts and performance artis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color from three aspects: material impression, visual impression and emotional impression, so as to better apply the materi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art.
colour;materials;material impression;visual impression;emotional impression
www.artdesign.org.cn
J0
A
1008-2832(2017)03-0108-03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