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體系已經不斷地得到修改、完善,公民道德和法律意識也都得到相應提升。中國已經擺脫了又窮又亂的年代,可是直至現在我國法律體系方面仍有漏洞,公民道德素質水平也還有待提高。為此,主要從群眾哄搶現象簡要分析我國當前法律意識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群眾;哄搶;法律意識;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66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文明建設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然而在社會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負面現象,諸如“中國式過馬路”、“群眾哄搶”等。以“群眾哄搶”現象為例,這在我國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只是在法制文明建設下的當前社會,此現象也越來越受世人關注?!叭罕姾鍝尅彼鶐淼呢撃芰恳呀泧乐氐赜绊懳覈鐣拿鞯慕ㄔO,尤其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經濟及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頻繁,這種現象嚴重地損害了有著五千年文化以及文明大國的國際形象。而且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地影響我國經濟建設與發(fā)展。
2群眾哄搶現象事例
(1)2013年1月,一輛大卡車在高速匝道出口發(fā)生了側翻。該車上裝有幾十噸甘蔗,在車子側翻的剎那間甘蔗全部掉了出來。附近好多村民見狀紛紛跑上前去,如果不看后面的狀況,還真以為這些村民是來救助司機的呢。然而,村民們卻不顧危險全部上前去搶甘蔗。路政人員在鳴槍后才有效地制止了哄搶群眾,但這些哄搶群眾一直不肯離去。
(2)同樣是在2013年,在距長沙雨花收費處幾公里處的京港澳高速上接連發(fā)生了多起交通事故。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不僅僅是復雜的天氣,更主要的還在于當地的村民的不法行為。據悉,由于事故而導致車上的大量柑橘和土豆散落一地,附近的村民爭相哄搶從而導致了交通事故接連發(fā)生。
3群眾哄搶現象頻出的原因
群眾哄搶現象頻出,筆者認為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最主要幾點原因如下。
3.1群眾“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
我國自古就有律法不外乎人情的說法,并且在我們法律執(zhí)行的時候也的確會考慮人情以及實際情況,對待一些違法事實實施從輕懲罰。但是就是這種傳統(tǒng)使我國公民大多數都有法不責眾的心理。以上哄搶現象也是一樣,人人都想著:反正這么多人都在搶呢,誰會管我搶不搶啊,就算警察來了也不可能把那么多人都抓起來的。這種思想一直延續(xù),許多公民就肆無忌憚地進行哄搶。
3.2執(zhí)法不嚴,破窗效應
由于群眾哄搶現象總是會牽涉到好多人,警察們也不敢輕易地處治這么多群眾。群眾哄搶一般是發(fā)生在一些特殊事故之后的,這時候現場混亂,就算警察及時趕到現場也很難把控現場情況,事后哄搶群眾早已逃之夭夭,警方也很少“浪費警力”去追查參與群眾。按照“破窗效應”來說,往往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一次哄搶不追究的先例就會引發(fā)不斷的哄搶事件的發(fā)生。
3.3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
通過上面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道德素質低下的群眾在面對有人傷亡的情況下,甚至不顧自己的危險去投機取巧,趁火打劫搶甘蔗、柑橘等。哄搶群眾不顧事故現場的受傷人員安危以及別人的經濟損失而只顧自己能搶多少東西。人們不禁反思,在利益面前為何如此“麻木不仁”?,也有人質疑說,中國人已經不窮了,為什么還會發(fā)生哄搶現象呢?其實,這不關窮不窮的事,這些現象充分暴露了我國存在著一大部分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的群體,他們在哄搶中得到的是“意外收獲”所帶來的“刺激”和“滿足”,他們對自己的道德素質體現以及違法行為毫無意識。當然這也反映了我國當前道德以及法律意識教育嚴重缺失的現實情況。
4從群眾哄搶現象探尋我國法律意識教育缺失的對策
群眾哄搶現象已經足夠突顯當前我國社會道德文明與法制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但是面對這些現象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4.1強化法律意識教育普及到每個人
法律意識教育不到位造成群眾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行“搶”,對于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的現實情況,我們必須保證我們基礎的法律法制教育要做到位。對學校硬性規(guī)定開設法律意識教育相應課程,從年輕一代抓起培養(yǎng)法律意識、杜絕群眾哄搶等違法違規(guī)現象。城市居委會、農村村委會按期定時組織法律意識教育,有計劃地組織群眾對我國法律條例進行學習和探討,并收集典型案例分享給群眾,從而培養(yǎng)群眾的法律意識,以法律意識正確引導群眾心理,讓群眾了解哪些是合法行為、哪些是違法行為。
4.2嚴抓典型,殺“雞”儆“猴”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群眾之所以無所畏懼地哄搶是“法不責眾”的心理作祟。為增強我國公民法律意識、遏制群眾哄搶現象繼續(xù)上演,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對于哄搶事件置之不理的警察及地方警察局給予嚴厲懲罰,對于帶頭發(fā)起哄搶行為者依法嚴懲,絕不寬恕。摒棄有法難依的思想,對于違法亂紀者嚴厲處分能夠有效制止群眾違法現象,也有助于讓群眾清楚地了解群眾哄搶行為的違法性,有利于在群眾心里形成更強的法律意識,讓群眾深刻記得法不可違。
4.3強化哄搶的追究力度
對于違法的哄搶行為,執(zhí)法部門應該強化案件的追究力度,不放過每一個涉事人員,不能因為哄搶的價值低或者是受害者的不追究等,就放棄對違法人員的追究或者是僅僅對一小部分人追究。一定要事無巨細,做到一人違法,一人問責,多人違法,多人問責。從嚴執(zhí)法才能從根本上根絕這種“僥幸”的劣根現象。讓人們逐漸形成“不敢搶”到“不想搶”,直到最后的“不愿搶”的意識,從而提升了人們的法律意識。
4.4借助媒體等傳播法律意識
媒體的傳播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媒體傳播信息的能力也眾所周知。針對我國當前法律意識教育缺失的問題,我們亦可以利用新媒體等方式來進行法律意識的教育。在報紙、期刊等上面設置法制專欄以普及法律知識、在互聯(lián)網上主動推送法律意識教育節(jié)目及法制小故事、設立專門的法律廣播頻道專門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甚至在出租車上硬性播放法律意識教育講堂內容。媒體的強大傳播功能來回循環(huán)并且漸進,則會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我國當前法律意識教育缺失問題也能得到改善。
4.5強化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
道德素質的提高是我國公民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前提,只有從根本上提高了國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進一步地提高國民的法律意識。撇開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而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不現實的也是空洞的。從哄搶現象來看,其根本上也折射出當前我國部分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低下,這些國民素質及法律意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注重培養(yǎng)公民思想道德素質也是我們在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同時必須要抓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對好人好事進行表彰,例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節(jié)目以及最美稱號的頒發(fā)都有利于培養(yǎng)我國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弘揚正能量,樹立喜人的新風氣。
5結語
中國式群眾哄搶現象不是簡單的社會文明與素質問題,更是嚴重的法治問題,鮮明地襯托出我國當前法律意識教育缺失的問題因而決不可忽視。只有加大我國的法律知識普及與教育,從提高道德素質水平、加大追究力度以及正能量的宣傳等多個角度來提高我國國民的法律意識,才能促使我國經濟與社會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當然這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大江網.貨車側翻甘蔗散落遭村民哄搶路政人駐守12小時替貨主看護[EB/OL].新浪新聞,2016.
[2]瀟湘晨報.長沙車禍后上百村民排隊上高速哄搶柑橘[N].新浪新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