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林
2014-2015年,邢臺縣在丘陵區(qū)的干旱貧瘠的石灰?guī)r區(qū)域營造了萬畝側柏林,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且長勢良好。這種成功栽植模式,得益于采取了一系列節(jié)水保濕,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解決了水源短缺問題,省去了栽植后的澆水環(huán)節(jié),保證了苗木的水分供應,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時延長了造林時間,改變了過去僅靠雨季造林,為春、夏、秋三季造林。現將該側柏造林技術模式總結如下:
一、立地條件及氣候特征
項目區(qū)位于太行山淺山石灰?guī)r區(qū),立地條件非常差。土壤貧瘠,土壤厚度為15-30厘米,且多處裸露石灰?guī)r石;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僅為350-42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雨季,有些村莊經常出現人畜飲水困難現象;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山上多生雜草,少長喬灌木。在該區(qū)域,造林難度大,苗木成活率低
二、樹種的選擇
以側柏為主栽品種,側柏樹喜光、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耐鹽堿,喜鈣質土壤,側根發(fā)達、生長緩慢、壽命長。
另外,可以搭配耐干旱、適應性強的刺槐、火炬等樹種進行混栽。
三、苗木選擇
要選擇粗壯的小苗,側柏苗的苗齡在3-4年生,苗高1米左右,基徑1厘米左右,苗木健壯,無病蟲害危害。。
四、苗木的起運
要選擇營養(yǎng)缽培育的苗木,在起運前,澆一次透水,以保證營養(yǎng)缽不破不散,土團完好。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通風,嚴防溫度過高苗木受熱。
五、苗木蘸漿
苗木運達栽植區(qū),卸苗后隨時用稀泥漿蘸根,在根部形成保護層,防止毛細根風化。
六、假植苗木
如果運輸苗木過多,不能及時栽植,應將蘸好泥漿的苗木用濕土假植在平整的地方,假植后要及時澆水。
七、挖栽植坑
栽植坑的大小以深30厘米、直徑30厘米為宜,最淺不能少于25厘米。栽植密度因地而宜,每畝不能少于100株。
八、套保濕袋
選擇長40厘米,寬30厘米的普通塑料帶作為保濕帶,在袋子底部扎5-6個1厘米左右的小孔。首先,塑料袋內裝10厘米左右的松散肥土;接著把帶有營養(yǎng)缽的苗木放到袋中央;然后向袋內裝表土,土的高度不少于30厘米;隨后向袋內澆1000毫升左右的水;再把保濕袋放到栽植坑內,用塑料袋的剩余部分封住袋口,最后用土把保濕袋埋好。
九、修魚鱗坑
苗木定植后,以栽植坑為魚鱗坑的外沿,向內開始刨坑,里土外翻,保證魚鱗坑的外沿形成寬厚的土埝,并使土層埋住塑料袋10厘米以上。魚鱗坑要外高內低,有利于儲存雨水??拥拇笮∫虻囟?,能大則大。
十、埋玉米軸
在營養(yǎng)缽下部四周填埋玉米軸,利用玉米軸吸水性好、且緩釋保溫的特性,盡可能保障苗木存活和生長用水。
十一、壓石板片(塊)
苗木栽好后,就地取材,選用石板片(塊)覆蓋在苗木周圍,將樹坑壓嚴,減少水分蒸發(fā)。
十二、靠育林板
在栽植苗木的魚鱗坑外沿圍靠“育林板”,育林板選用石膏板即可,大小因地而宜。育林板可起到保水、固土、防火的效果。
十三、栽后管理
栽植后不再需要精心管理,但要特別注意“三防”:防止火災,防止牛羊啃食,防止野兔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