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她非要穿單鞋
早上,山忽然想穿鞋底可以閃閃發(fā)亮的鞋子上幼兒園,但那是一雙露腳面的單鞋。媽媽告訴她這雙鞋子太薄,腳會冷,但她堅持要穿,自己穿上后還反復說:“不冷呀,你看不冷吧?!贝笕嗽綇娬{(diào)外面冷,她就更加堅持。
大冷天,孩子要穿單鞋去上幼兒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但這個“不可以”,要怎么跟孩子說呢?
爺爺奶奶遇到這樣的情況,馬上就會想到用物質(zhì)誘惑來交換。老人最怕孩子哭,只要孩子不哭鬧,什么條件都可以滿足?!澳棠探o你糖吃,你換上棉鞋好嗎?”“你換棉鞋的話,奶奶待會兒就給你買玩具?!鄙揭宦牐R上陰轉晴,丟下手上的單鞋,直奔棉鞋而去。
點評:
這個方法實現(xiàn)了大人的目的,孩子也歡天喜地。表面上看,似乎是良策。但潛在的危害實際上并不比PlanA?。?/p>
第一,混淆孩子的思維:假如要求是合理的,為什么不讓我做?假如要求是不合理的,為什么又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獎勵”我?
第二,孩子不是因為明白道理而服從,而是因為受到誘惑而服從。時間一長,孩子可能會任性,經(jīng)常用哭鬧達成目的;或做什么都沒主見,依賴性強。
再說,這個方法一般只對年齡小的寶寶有效果。3歲以上的孩子主見更強,懂得自我約束,不容易受大人的想法左右,如果開出的條件不是孩子特別渴望的,則根本沒戲。
了解孩子心理的媽媽,沒再勸說,只是悄悄地把棉鞋放在包里。她知道孩子之所以執(zhí)意要穿單鞋,是因為在房間里確實不冷,等到外面體驗過,自己就會改變主意的。果不其然,出門沒走5分鐘的路,山就支支吾吾地央求媽媽回家給她拿一雙厚的鞋子。媽媽說:“我現(xiàn)在幫你變出來吧?!鄙较渤鐾猓樌負Q好棉鞋。一路歡聲笑語。
點評:
沒有說教,沒有哄騙。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媽媽好像什么都沒有做。但是:
第一,孩子開開心心地穿著棉鞋上幼兒園了。
第二,因為媽媽的尊重,孩子獲得了一次體驗的機會。穿單鞋究竟會不會冷?別人的話是別人的經(jīng)驗,孩子未必會信服,只有自己體驗過后才能做出選擇。這實際上為孩子順利地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改變做了鋪墊。
第三,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媽媽獲得孩子的信任:原來媽媽說穿單鞋會冷是真的。下次碰到類似的事情時,孩子更容易采納媽媽的意見。
2歲半左右的孩子,類似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他們并不是為了故意跟大人作對,而是因為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開始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持懷疑態(tài)度,什么事情都想親身體驗和感受一下。這是孩子進步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我們應尊重孩子,盡力提供條件,滿足孩子的體驗欲望,幫助他實現(xiàn)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