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
漲價反而賣得俏
劉 兵
近日,得知一家大商場倒閉后有一批商品超低價待處理,老林捷足先登,把貨物全部買下來。接著,他在菜場附近找了個近百平方米的短租門面房,開始了轉手生意。
開張初期,—些買菜的中老年顧客懷著好奇心進店張望,發(fā)現全都是日用商品,有手套、椅墊、電熱扇、護手霜、鞋帽等,琳瑯滿目。老林根據商品的不同價值,分成了5元、10元、30元、50元和80元等區(qū)域,標價很低,讓人動心。
一位精明的家庭主婦東瞄西瞅,跟旁人說道:“價格好像很低廉,但是網上可能要更便宜些?!鳖櫩椭杏腥穗S聲附和:“有可能,但網上看得見摸不著,還是這兒來得實在?!边€有人疑竇叢生:“東西賣得這么便宜,是不是質量差?”有個中年男子壓低聲音說:“以前我見過這樣的,起初把價格標高,然后隔一陣就降低不少。我們現在買了,說不定過幾天會后悔的。”這樣一說,好多顧客把手里的東西放下,空手出門,只有少數顧客買了急用品。
過了幾天,那些惦記著店里便宜商品的顧客又來了,可進店后,他們卻意外地發(fā)現,所有商品價格都調高了,多的漲1元,少的高出0.5元。還是那位中年主婦在嘀咕,抱怨店老板腦子有毛病,完全不懂得做生意,最后,她極不情愿地挑了幾樣東西。還有的顧客經過幾天的觀望和試用,覺得商品質量沒問題,盡管價格微調,但還是比街頭那幾家雜貨店要便宜很多。
幾天后,老林又微調了價格,雖然上調不多,但對顧客的心理卻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就在老林對外表示準備第三次微調價時,顧客的承受能力到達了極限。當天,店里人氣很旺,東西幾乎被“搶光”。
老林為此感嘆道,做營銷就像跟顧客進行一場心理拉鋸戰(zhàn),考驗智力和耐心。有時使怪招,揣摩透顧客的心思,順藤摸瓜,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