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沫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130021)
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藝術談
孫 沫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130021)
琵琶作為我國傳統(tǒng)樂器的代表,可以通過樂手對琴弦的撥弄使其產(chǎn)生音色上的變化。琵琶演奏者可以通過演奏手法的調整,滿足樂曲對音色的要求,促進音樂感情的表現(xiàn)。琵琶演奏過程中音色的變化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產(chǎn)生的。了解琵琶音色變化的影響因素對于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于此,就琵琶演奏藝術中的音色變化進行了探討。
琵琶演奏;音色變化;情感表現(xiàn);藝術性
樂器的音色對于音樂表演的藝術性和情感表現(xiàn)的準確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發(fā)聲材料的不同和物體振動形式的不同是造成樂器音色差異的重要原因。琵琶多變的音色也是該樂器受到人們青睞的原因之一,演奏者可以通過指法的改變控制琵琶的音色變化,促進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
琵琶演奏藝術即演奏者通過演奏技巧的合理使用以及各種琵琶組合技法的配合,使琵琶在基本發(fā)音狀態(tài)的基礎之上,在音質、音色、速度以及力度等方面產(chǎn)生變化,使琵琶產(chǎn)生豐富的印象,以達到音樂作品意境描寫、形象刻畫和情緒表達的聽覺效果。音色變化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達形式,在一般情況下,琵琶音色有變化音色與自然音色兩種類型。自然音色由于琵琶自身結構、材料以及震動方式的綜合作用,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是主體音色,自然音色是琵琶這種樂器最基礎的音響特點。變化音色則是表演人員在琵琶基礎發(fā)音的前提條件下,使用多樣化的演奏技巧對主體音色進行一定的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掌握琵琶演奏音色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與音樂情感表現(xiàn)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琵琶演奏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了解琵琶音色變化的影響因素并根據(jù)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和情感表達需要,對演奏的技法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與引導,并將其應用于作品的表演中,從而有效提升作品的表現(xiàn)力。影響琵琶音色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1. 動作幅度
琵琶演奏過程中表演人員的動作大小會影響其著力點與動作部位等。在演奏者動作幅度比較小的狀態(tài)下,主要運動部位為手指關節(jié)的伸屈,掌關節(jié)作為琵琶彈奏的力點,肘部為支點,因此,表演人員的動作重心往往都在腕部。當表演人員需要使用較大的肢體動作時,往往需要由手指帶動手臂旋轉,在該情況下,手指與手臂作為主要力點部位,肩部與小臂則為支點部位。琵琶在彈奏過程中的動作幅度與觸弦速度都會對其音色變化產(chǎn)生干擾,當動作幅度偏大時,各大受力支點相對較為靠后,觸弦速度也會比較慢,這時琵琶的音色相對比較渾厚。反之,當表演人員的動作幅度相對較小時,這時演奏者的觸弦速度比較快,琵琶的音色較為清脆明亮。
2. 觸弦速度
在琵琶彈奏過程中,由預備動作的開始到撥弦瞬間則為彈奏的主要運動形態(tài)。因此,表演人員觸弦的速度會對琵琶彈奏的力度、爆發(fā)力以及音量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表演人員的手指開始速度和拂過琴弦的速度都相對較快的情況下,琴弦振動有明顯的突發(fā)性特點,聲音剛勁洪亮,反之,當觸弦速度偏慢時,音色則柔和低沉。演奏者可以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了解觸弦速度與音色變化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演奏者對琵琶音色控制能力的提升。
3. 觸弦角度
觸弦角度、方向、指峰以及觸弦位置的變化也是演奏過程中造成琵琶音色變化的重要因素。觸弦角度和觸弦方向的變化會導致琵琶音頻和振幅的改變,一般來說琵琶演奏時基本觸弦角度在45度左右,如果觸弦角度過小,則琵琶面板與演奏者手指之間的垂直方向的壓力會隨之增加,琵琶的音色呈現(xiàn)出渾厚清亮的特點,如果觸弦角度過大,表演人員手指與琵琶面板的橫向壓力會提升,琵琶音色就會較為清脆。
4. 觸弦重力
在琵琶彈奏時,影響力度與音量變化的另一個因素即為表演人員觸弦重力的大小。觸弦重力主要為表演人員在手臂搖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動力,或者說是手臂的重量和手指指力的合力。在一般情況下,琵琶彈奏時的觸弦重力主要為小臂、大臂、手指以及手腕的共同作用力。另外,觸弦速度和觸弦重力往往是同時作用于琵琶的音色變化中的。觸弦速度快且重力較大時,琵琶的發(fā)音較為剛勁,而當重力減小時,琵琶的音色則呈現(xiàn)出明亮、清晰的特點。觸弦速度較慢且重力較大時琵琶的音色較為深沉,而當重力較小時,琵琶的發(fā)音則較為圓潤柔和。琵琶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觸弦重力與過弦速度對演奏效果的影響。
5. 指鋒觸面
琵琶演奏進行時,演奏者與琴弦的指甲觸面和指鋒部位不斷調整,琵琶音色也會相應發(fā)生變化。當減少指甲的接觸面使用指甲的中鋒觸弦時,琵琶的音色會較為明亮清脆。如果增加指甲的接觸面使用指甲的偏鋒與琵琶琴弦接觸時,琵琶的音色會呈現(xiàn)出渾厚圓潤的特點。當指甲的接觸面獲得接觸角度極小、演奏者運用指甲的下偏鋒或者上偏鋒觸弦時,琵琶的音色則會較為堅硬和干癟。
音樂情感展示作為琵琶彈奏的主要內(nèi)容,音色變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音樂作品情感。因此,在琵琶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琵琶音色變化的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琵琶演奏時可以實現(xiàn)樂器音響的變化與情感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
1. 琵琶音色變化與情感表現(xiàn)的關系
音樂之所以可以進行情感表達是由于二者都是在時間中進行發(fā)展的,音樂和情感在速度、色調和力度上變化的相似性是二者得以溝通的根本原因。音樂運動與情感運動在形式上都呈現(xiàn)出節(jié)奏張馳、力度強弱、高低起伏和色彩濃淡的變化特點。琵琶演奏過程將音色變化的應用依附于情感的表現(xiàn),并通過聲響的改變來進行情感內(nèi)涵的表達。琵琶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樂情感感知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琵琶演奏實踐中通過演奏幅度的變化、力度的調整使琵琶音色發(fā)生改變,對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張力、情感維度和情感層次進行表達。琵琶表演藝術正是在音色和情感的異質同構關系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氣韻傳神的演奏意境。
2. 琵琶音色變化的表現(xiàn)功能
琵琶這一樂器以其獨特的音色與泛音特點具有強大的表現(xiàn)性功能,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通過不同的琵琶演奏音色變化來體現(xiàn)不同的表情功能,而這一功能的實現(xiàn)是通過聲音的變化來抒發(fā)演奏者所想要表達給聽眾的思想感情。因此,這就要求演奏者在琵琶演奏過程中能夠將自身對于琵琶曲目演奏的審美想法與心理感受結合琵琶的演奏技法來實現(xiàn)有機的配合,從而將感情借由琵琶演奏的節(jié)奏、音色以及音量等方面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
而琵琶這一樂器,在演奏中表現(xiàn)出來的,無論是行腔歸韻、意境韻味方面,還是演奏者內(nèi)心情感與音樂理念的表達方面,都有著十分突出的表達能力,這都要歸功于琵琶變化多樣的音色特點、表現(xiàn)幅度較大的音域結構以及不斷豐富的琵琶演奏技法??梢哉f,之所以琵琶這一樂器在演奏中能夠表現(xiàn)出來那么強烈的情感傾向,根本原因就在于琵琶的音色特點。因此,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能夠對琵琶的音色特點與音域結構有著較為清楚的認識,在演奏過程中通過演奏技法的合理選擇,將自身感情充分融入到琵琶演奏過程中,從而實現(xiàn)對于琵琶表情功能的良好表現(xiàn)。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一方面需要演奏者能夠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來不斷提高對于琵琶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琵琶演奏技法,從而更好地表達情感。
明確琵琶音色變化的影響因素和音色與音樂情感表達之間的關聯(lián),將其應用于實際的琵琶演奏過程中,對琵琶演奏技巧進行調整以達到控制音色的目標,這是探討琵琶演奏中音色變化的重要目的。
1. 變化音色的控制應用
導致琵琶音色發(fā)生改變的主要因素包括觸弦角度、觸弦重力、觸弦速度、動作幅度和指鋒觸面,在琵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五個因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音樂作品的特點和琵琶的音色特點對演奏的技巧進行調整和藝術處理,通過對觸弦?guī)讉€關鍵點的協(xié)調和整合利用,提高琵琶演奏時音色的變化性,實現(xiàn)琵琶演奏的張馳有度。演奏的過程中要恰當利用右手同時配合左右的“推”、“拉”等按弦技巧,通過左右手的協(xié)調配合,加上顫指、滑指等演奏技巧的使用,提高學生對于琵琶音色的控制能力。
2. 心理音色的控制使用
在琵琶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對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想象力和聽覺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可以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并采取恰當?shù)呐醚葑喾椒ā=處熞龑W生根據(jù)琵琶演奏的場合、地點以及時間對心理狀態(tài)進行控制,用耳朵去聆聽樂曲的波動和內(nèi)心的聲音,將自己融入音樂作品中,去感受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心情,實現(xiàn)自身心境與琵琶演奏的完美融合,并將內(nèi)在情感體驗轉化為外在的演奏技能,從而實現(xiàn)心理音色的有效控制。
3. 情感音色的控制應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演奏音樂作品之前先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核心思想以及情感基調等進行了解,從而準確抓取樂曲的情感,以此為根據(jù)在實際的演奏情境中選擇準確的琵琶音色表達。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琵琶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感知樂曲感情的基礎之上適當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理解。當演奏的效果與預期音色存在出入時要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并就同一音樂作品進行反復的聯(lián)系,尋求音色感知與實際的琵琶音色控制的平衡點,提高琵琶音色控制的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情感表現(xiàn)是琵琶演奏音色變化的重要支撐,掌握琵琶音色變化的產(chǎn)生原因以及音色與情感表達之間的聯(lián)系對琵琶演奏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演奏者可以將理性思維與對音樂作品的想象結合起來,以對音樂作品的詮釋為目的對演奏的音質、力度、風格、音色以及意境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促進琵琶藝術效果的顯現(xiàn)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表現(xiàn)。
[1]梁瑩.琵琶演奏中右手觸弦技術的運用及音色控制研究[J].戲劇之家,2016(02).
[2]陳雯雯.琵琶曲《陳杏元和番》中風格性技法教學探微[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6).
[3]劉夢琦.論中國民族器樂表演中舞臺經(jīng)驗的訓練——以中國民族器樂琵琶演奏者為例[J].戲劇之家,2017(05).
[4]姜義龑.從音樂表演美學的角度淺談琵琶曲《霸王卸甲》[J].黃河之聲,2016(19).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 of Tone in Pipa Performance
SUN Mo
(Ji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n our country, the pipa can make the timbre change by strumming the strings by the musicians. The pipa players can adjust the performance metho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unes for the timbre, and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al feelings. The change of timbre during the playing of pipa is 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any facto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ipa tunes chang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the timbre in the art of playing pipa.
playing pipa; timbre change; emotional expression; artistry
J722.2
A
CN22-1285(2017)020-024-05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5.03
孫沫(1980-),女,吉林藝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樂器演奏與教學。
(責任編輯:孫佳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