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李德钖 相聲史上稱“王”第一人
他說對口相聲,也說單口相聲。在說單口時,有四句定場詩:“滑稽昔說東方朔,后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敢把自己稱“王”,在中國相聲史上只有他一人,至今,相聲界無一人不服。
凡是說相聲的,沒有一位不知道“萬人迷”的。“萬人迷”是藝名,本名李佩亭,李德是譜名,生于清光緒七年(1881),北京人。1891年拜師恩緒(為避光緒帝名諱,改名恩培,馬三立的外祖父),并曾向朱紹文弟子桂禎(藝名富有根)習藝。他說對口相聲,也說單口相聲。在說單口時,有四句定場詩:“滑稽昔說東方朔,后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备野炎约悍Q“王”,在中國相聲史上只有他一人,至今,相聲界無一人不服。
在相聲界,門戶之見非常嚴重,但他卻絲毫沒有。1923年,對京津兩地相聲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他,認為張壽臣將是中國相聲的扛大旗者。于是,他讓在北京正大紅大紫的張壽臣來天津與他合作,雖然張壽臣不是他的徒弟,但張壽臣得知后,立即放棄了在北京的高收入,來到天津(并在天津定居,直到逝世),開始了二人的合作。因為張壽臣知道李德 钅腸能耐,會向他學習到很多東西。當時,李德钅 腸42歲,張壽臣24歲。這一老一少合作期間,李德钅 腸向張壽臣傳授了對口相聲《豆腐堂會》《大審案》《拉洋片》《粥挑子》等等,給張壽臣調理了《對對子》《老老年》《全德報》等,單口相聲有《大夫上任》《三怪婿》《三近視》《楊林鏢》《弦子書》《五人義》《古董王》《滿漢席》等,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個段子。兩年之后,李德又提出了分手,是何原因?因為他認為張壽臣已經把他的能耐學到手,學得扎扎實實。更是看到,不久,張壽臣將會成為相聲界的第一把手。在分手前,他還給張壽臣安排了一個好的捧哏,即裕德隆的徒弟陶湘如,以后二人合作達八年之久。不想,這次分手卻成了二人的永別。
他倆表演的《對對子》、《賣對子》、《交租子》、《燈謎》曾由百代公司灌制唱片。民國九年(1920)張德泉病故,李改約馬德祿、周德山與他合作演出。他與馬德祿合編了《大審案》,其內容影射了當時軍閥亂抓人,通過誘供、逼供判人以死刑的暴行。民國十二年起,他與晚輩張壽臣聯袂演出,互為捧逗,整理演出了《老老年》、《對對子》、《哭當票》、《十八愁繞口令》等節(jié)目,并向張傳授了很多單口相聲節(jié)目。李德所會相聲段子甚多,能做到三個月節(jié)目不重復。與京韻大鼓大家劉寶全同臺,在節(jié)目排列上,劉寶全“攢底”,他已居于“倒二”(壓軸)的地位。劉寶全身體不爽時,也曾請他在自己演出后登臺,代為攢底,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邢大軍據《天津日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