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敦特古斯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蒙古中學 內蒙古 錫林郭勒 011400)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策略探討
額爾敦特古斯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蒙古中學 內蒙古 錫林郭勒 011400)
高中美術鑒賞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也是現在我國中學教育中出現的一項全新的教育目標。在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向上,多年來教學者們進行了很多研究與探討,希望在不斷地積累和改進中能夠逐步的激發(fā)學生們對于審美的理解,提升學生審美素質。讓學生們能夠從文化情境中來認識美術進而更好地去研究、開發(fā)美術。
高中美術鑒賞;提升審美素養(yǎng);策略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需要不斷改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高中美術欣賞課,它的開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發(fā)揮出德育、智育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為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必須積極尋求切實可行的教學辦法,促進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美術鑒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美術學科涵養(yǎng)有著深遠的影響。
1.在學生方面來說:我國高中學生學業(yè)壓力大是眾所周知的問題,高中學生課程多、學習時間緊迫、課程內容繁復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于高中生應試教育的指導,對于美術課,或許就是簡單的繪畫課,休閑課罷了。除了個別專攻美術專業(yè)的學子,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美術課或許僅僅是可有可無的無聊課程。
2.教師方面:我國高中美術課,對于多數教師來說,僅僅采用的是簡單的粗劣引導式教育,課程枯燥乏味,師生之間也不會有太多的溝通及交流,不會主動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不會去培養(yǎng)對于美術的興趣。或許只是對于我國教育要多元化的一種表象應對罷了。目前我國高中美術教育基本上還停留在粗線條的依葫蘆畫瓢式的教育模式當中,離我們這里提出的美術鑒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往往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像是死水一潭,不會提起學生多余的興趣,更不會調動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索。
1.突破傳統(tǒng)觀念,講究策略,提高興趣
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式已經很難調動起學生對于求學的積極性,只有改變現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對于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才能使人眼前一亮提起更多的興趣。就像欣賞一幅名畫,我們要做的不是成為一個演講者,去介紹這幅畫到底好在哪里。因為這些都是你的認知,強加到別人身上不一定有你想要的效果。兩個許久未聯系的朋友打了一通電話,開口告訴對方“我是某某某”或許并不如“猜猜我是誰”更能提起對方的興趣。欣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同樣如此,老師拿出一幅名畫,“這是誰誰誰的畫,價值多少錢,畫風美在哪里等等”,謎底過早地揭開會很快磨滅掉學生心里的那份新奇。讓學生自己來猜猜這是誰的畫、價值多少錢、這幅畫好在哪里?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是更能激發(fā)學生心中的好奇嗎?想要別人接受陌生的事物,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先提起對方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進一步了解的可能,這一步是我們推行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關鍵。
2.提高教師自身藝術素養(yǎng),深度剖析美術作品
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要比欣賞的層次更高一些,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能夠從美術作品本身來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的美,更應該從深層次的認知去引導學生。因為好的作品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不是一個線條一縷顏色就能夠說清楚的。我們?yōu)楹尾荒軌蛟竭^作品本身,結合作品實際背景為學生進行更深度的剖析呢?一幅偉大的美術作品,一定有它更加深層次的背景才顯得更加厚重。就像我國古代文士所推崇的“梅、蘭、竹、菊”從畫像上去欣賞,它們僅僅是一種美好的植物,而誰能想到在作者繪制這幅作品的時候,經歷了怎樣的人情冷暖、時代變遷呢?這些畫作代表的不僅是一株植物更是作者當時對于生活的感知和人性品格的要求。而這些不就是我們所推崇的美術鑒賞最重要的部分嗎?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把一幅簡單的作品融入生活中,才能更深度的感知藝術的美好。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欣賞古今美術作品,更要運用對于美術作品各方面的感知、體驗去帶給學生審美的享受。
3.多元化教育方式,杜絕審美疲勞
現代教學技術的進步很大,早已不是舊時候單純的咬文嚼字?,F在各學科都在提倡多媒體教學,采用影像、圖畫相結合的方式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本上的一段課文往往不如電視劇里一段對白更容易讓人記住,因為影像、圖畫、聲音相結合的方式更加容易調動起我們的興趣。美術教學同樣適用于此,我們在引領學生去了解一幅作品時,何不采用多媒體教學,多方面地去介紹分析這些作品。講述一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候的時代背景,剖析一下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獨白,聲色俱茂的展現出作者彼時的狀態(tài)和想法,不是更利于學生去理解什么是鑒賞嗎?
4.豐富校園藝術文化活動,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
校園文化活動是推進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辦法,而這已經成為我國教學領域運用較為成熟和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過定期舉辦美術交流活動,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作屬于他們的作品。而學生們通過作品上的交流,能夠更加深對彼此的理解,這對于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引導方法。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在我國各級教育體制中,美術教學早已是必修課程之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是停留在表面。對于如何深度的進行美術鑒賞教學,從而引導學生提高審美素養(yǎng)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幫助學生發(fā)現藝術的美,從而去創(chuàng)作美、追求美是我們推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要求的提高而逐步地完善。相信會有一天,我們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對于藝術教育能進一步深入的挖掘,讓學生們體會到什么是真正藝術的美。
[1]席國平,付振輝.關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25):41.
[2]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52-153.
[3]安靜.高中美術鑒賞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