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卓尼縣柳林小學 甘肅 卓尼 747600)
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對策
王凌云
(卓尼縣柳林小學 甘肅 卓尼 747600)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也隨之進行。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與成績,同時也存在困惑與迷惘。鑒此,為了推動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全面深入,就需要直面改革中的困惑,并制定應對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素質(zhì)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與時俱進并逐漸契合教學形勢,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切實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技能、聽說讀寫能力及良好的文學思維。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習慣于采取灌輸式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知識技能傳授要求。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是需要改進的。然而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從而也使得改革進程變得困難重重。下文,我們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困惑,進而有的放矢的論述應對策略。
1.改革理論匱乏,準備工作不足
在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師存在盲目跟進教學改革,對教學改革內(nèi)涵認識不足,最終造成教學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的現(xiàn)象。究其根本,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由于改革理論相對匱乏,部分教師僅是參照某種教學案例,進行模仿性課程與教學改革,但卻沒有認識到改革的真正內(nèi)涵,自然也就難以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改革措施及方法。譬如對于目前較為流行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引進上,也存在盲目套用而致使其教學準備不夠充分的顯現(xiàn),其中最為顯著的問題即在于人數(shù)分配、角色分配、成績分化等幾個方面。
2.統(tǒng)一化教學思想固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即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然而在統(tǒng)一化教學思想影響下,諸多教師在教學改革中依然難以跳出統(tǒng)一化教學窠臼,從而盲目的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以至于諸多學生容易受其他同學的思想行為所影響,并養(yǎng)成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不良習慣。長此以往,則會抹殺學生的個性及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實踐教學較弱,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足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培養(yǎng)學生寫作、口語交際等實踐能力。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部分教師卻僅僅抓住理論研究這一要點,過度重視理論探究,而不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實踐活動,從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逐漸弱化。
4.師生關系建設乏力
古往今來,教師一直都具有不容撼動的權威性。學習求教的過程中,學生通常尊師為父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然而在古代師生之間的關系卻更加親密,生活之中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這對于師生的互動交流則有利得多。反觀現(xiàn)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現(xiàn)狀,則不難發(fā)現(xiàn)師生間的關系明顯缺乏親近感。究其根本,主要是部分教師長期受師本位教學觀念的影響,從而對自身的主導地位形成了固有思想,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就難以正視學生的主體性,自然也就難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了。
1.深入研究教學改革理論,做好準備工作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活動則無疑是始于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即將展開教學改革活動之前,我們應深入研究教學改革理論,并掌握改革的方向、目標、策略、注意事項的改革要點。除此之外,為了做好教學改革準備工作,我們還需切實結合教學條件、資源配置、學生認知能力及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制定契合本班級的教學改革實際方案。譬如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改革之前,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做好準備工作:第一,優(yōu)化分組。優(yōu)化分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合理分配小組人數(shù),一般而言各個小組成員應該控制在4-6之間,男女各半。第二,保證學習小組的各個成員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以及合理的成績差異,從而形成良好的驅(qū)動力。第三,優(yōu)化角色分配,即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及任務,使每個學生都具有確切的職責任務,使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學習鍛煉機會。
2.矯治思想,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往往能夠給學生營造起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心理層面放下戒備,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實際中,我們就應該積極矯治師本位教學思想,并建設其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此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在建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之時,我們首先應該放低自身的姿態(tài),做到“靡持己長,罔談彼短”,即不能以成年人的視域、見聞、智能等因素去看待學生的個人能力,而是應該換位思考,多包容學生的錯誤,并通過賞識教育多多鼓勵學生正視問題、矯正問題,如此一來便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其次,我們還需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問,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譬如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課后的感悟與收獲,幫助學生認清學習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
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要求之一,也是凸顯教學知識應用價值的有效途徑。據(jù)實際而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培養(yǎng)。因此為了深化教學改革成效,我們則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強化體驗式教學,在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譬如在閱讀《雅魯布大峽谷》一文時,教師首先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活動,并讓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穆”、“瑪”、“涓”,了解雅魯布大峽谷的“地理位置”、“地勢情況”、“自然條件”等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最后,在組織學生開展以“說一說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感受”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活動中,我們應該積極正視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解決問題,從而保證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1]劉鳳艷.探究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轉(zhuǎn)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6).
[2]彭梅玲.小學語文現(xiàn)代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的匹配困境及解決思路[J].高考:綜合版,2015,(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