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 張艷華
古時行軍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是這樣,只有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廣泛積累,才能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要想使學生能夠?qū)懗鲑|(zhì)量較高、令人滿意的作文,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指導學生在平時做有心人,學會積累作文素材。
1.引導學生多讀。作文之道,首先在多讀。閱讀可使人開闊視野,啟迪思維,積累語言,豐富寫作資源。古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縱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里面有許多課文是可以用來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積累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通過“讀”這一方式,精心指導,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借助引導學生反復品味,使他們深刻領會文章作者在字里行間的意韻,增加學生的語感;另外,通過學生的反復閱讀,也能夠?qū)W生進行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掌握豐富詞匯的同時,寫出完整、優(yōu)美的句子,為將來自己的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中的“廣玉蘭”一課時,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語句,比如“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那里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盛開著的廣玉蘭,潔白柔嫩得像個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這些優(yōu)美、形象、生動的語句只有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學生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熟記之后,一旦學生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就能夠派上用場,有的學生也會自覺地進行模仿,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指導學生多背。有經(jīng)驗的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背誦”是小學生學習語言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經(jīng)常要求學生背誦有質(zhì)量的文章或者片斷,對提高小學生的記憶力、文字理解力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背誦還可以促進和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課外閱讀和背誦的數(shù)量,可見從上到下都注重了學生語言方面的積累,要求能夠把語言積累落到實處。而事實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zhì)精美的佳篇名作,優(yōu)美句段,如果在平時的早讀時,能夠堅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背誦相關的句、段、篇,長期堅持下來,學生語文的底氣就比較充足,也為今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就會改變學生原先那種“怕寫作文”的現(xiàn)狀,甚至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啟發(fā)學生多想。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具有善于想象的特征,而這種年齡特征通過我們老師的引導,用于學生的寫作的話,將會大幅度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比如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那我們老師就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分析課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當故事講到一半或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故事的結(jié)局留給學生自主地思考,讓學生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故事按上各種各樣的結(jié)尾,再讓他們把結(jié)尾續(xù)寫下來,通過這種故事形式的交流與訓練,既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減輕他們對作文的懼怕感,又能夠達到積累的目的,這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選材就會比較寬泛,作文的質(zhì)量也會大地提高。
例如:我在上《濫竽充數(shù)》一課時,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述課文的內(nèi)容,在故事結(jié)束時,留給學生一個問題:想象一下齊湣王繼位后,南郭先生的命運。孩子們以高漲的熱情,充分的想象構(gòu)畫了南郭先生的生活圖景:有的說,南郭先生懂得了沒有真才實學將很難立足于社會,因而真誠地拜師學習吹竽的本領……有的說,南郭先生跑到其它的小國家繼續(xù)招搖撞騙,結(jié)果惹來殺身之禍……有的說,他逃回家后終日惶恐擔心被抓,因而隱居山林,過起田園般的生活等。通過這種相互間的故事交流,在大大調(diào)動原先的積累和想象的同時,也進一步為想象的空間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以便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1.觀察分析。我們的大自然賦予了萬物以生命,其間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都以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展現(xiàn)給我們,它們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從而為寫作積累素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能夠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大自然,積累必要的寫作素材。春天,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觀察校園內(nèi)的桂花、雪松、棕櫚等花木資源,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它們?nèi)~的顏色、形狀,使學生對各種植物葉的特點了然于心,寫作的時候就能夠妙筆生花;冬天,可以組織學生觀賞雪中的景物,了解雪中大自然的景物特點……通過引導學生借助細致的觀察與分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廣開“材”路。社會生活猶如一個大镕爐,其中的時事、政治、新聞和學生身邊發(fā)生的新鮮事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源泉。所以,我們語文老師可以經(jīng)常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鼓勵他們注重獲取生活中的有關信息,學會自主地積累寫作素材。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很好地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借助感受現(xiàn)實生活的機會,獲取真實生動的寫作素材。比如:外出觀菊展、賽詩會、讀書交流會等。這些活動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寫作空間,積累第一手寫作素材。
3.及時采擷。除了上面講到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以外,學生的課外讀物同樣是取之不竭的“寶藏”,它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知識。為了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可以給學生列出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并且指導學生及時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yōu)美句、段以及相關的寫作知識及時地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做到經(jīng)常翻閱,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這些有備的努力,使學生把“要求”轉(zhuǎn)化為“習慣”,再由“習慣”轉(zhuǎn)化為“自然”,到寫作時,才思泉涌,一個個素材便呼之欲出,而且文章也顯得題材豐富,條理清晰。
總之,學生寫作的素材就在他們身邊,只要我們經(jīng)常性地引導他們多讀、多背、多看、多想、多記、多寫,寫好作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相信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養(yǎng)成了“廣積糧”的習慣,他們定能成為寫作上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