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云亭中學
翻轉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江蘇省江陰市云亭中學劉 菊
翻轉課堂就是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誕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微視頻的形式開展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和學習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限制,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客觀真實、靈活自由的教學情境。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難點與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是信息化教學與語文教學改革有效融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就此探討了翻轉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翻轉課堂 初中語文 應用 策略
翻轉課堂是從美國發(fā)起并逐漸擴散傳播到全球范圍內的一種全新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是對現(xiàn)代化信息資源充分利用前提下的高效教學手段,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但我國的翻轉課堂由于傳入時間較晚,當前的課堂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jīng)驗,研究討論翻轉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1.1 選取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內容永遠是教學的核心,但并不是所有海量的內容都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進行選擇,把有價值的重點內容翻轉呈現(xiàn)出來。此外,教師還需要具備對整體內容的宏觀把控與局部把握的能力,盡可能選擇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內容,并合理地分列于不同的微課環(huán)節(jié)中。
1.2 設計教學活動
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翻轉課堂,除了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外,教師還要將課文的朗讀背誦作為重點環(huán)節(jié),因為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在高中前均屬于基礎性知識積累的過程,文中的文字要轉化為實際的情感,就必須通過朗讀與感悟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合理設置各種教學活動,并通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與思想情感的火花碰撞讓學生將自身傾聽者的身份轉化為閱讀者與思考者,通過驅動型任務啟發(fā)情感,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
1.3 評價教學行為
針對翻轉課堂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表現(xiàn),教師也要做出合理的評價。翻轉課堂重在提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翻轉課堂上學生極度自由,而教師則要通過評價手段規(guī)范學生的紀律行為及學習任務的驅動性,總結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微課的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教師會讓學生先學,通過網(wǎng)上查找、課外翻閱等,在相關知識都積累較多的前提下開展才能形成較強的課堂互動,因此微課教學行為評價就能促成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與課后復習的積累基礎,有助于保障教學效果。
2.1補充學生“先學”的不足
由于初中學生的語文成績已產(chǎn)生差異性,而“先學”能力也有高低,因此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存在偏差,應用翻轉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對自身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基礎上的自學,更能彌補先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其中微視頻的播放為學生設疑,有助于激發(fā)學習探究興趣。從這個層面進行理解,翻轉課堂的學習效率遠遠高于先學過程,且成為其很好的補充。
2.2 設計趣味性的課堂活動
在翻轉課堂的應用中,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本身已經(jīng)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其中最能引起學生重視的則是視頻教學。比如在學習《扁鵲見蔡桓公》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模擬扁鵲就醫(yī)時的場景,設置以下的流程展開:(1)翻譯句子。讓學生自行組隊,4-6個學生為一組,通過閱讀交流,分別翻譯《扁鵲見蔡桓公》文本中的重點句意,并選出每個小組中翻譯和表達能力最強的學生。(2)檢驗學生的微課學習情況。推選小組中翻譯能力最強的學生對節(jié)選的段落進行翻譯,最后通過競爭選出其中最好的4名學生。(3)分析扁鵲面對蔡桓公時的語言技巧。將這4名學生組成一個示范性的小組,通過集中討論探討扁鵲高超的語言技巧,并從醫(yī)者的角度對扁鵲就醫(yī)語言和態(tài)度原因進行分析,得出其精湛的醫(yī)學技藝以及面對蔡桓公的語言應用能力,最終表現(xiàn)其膽識與學識,以理服人。(4)模仿環(huán)節(jié)。由選出的4名學生在全班面前進行場景再現(xiàn),巧妙利用文言文知識和翻譯的結合,展現(xiàn)現(xiàn)代文與古文之間的轉換魅力,為臺下的其他學生做示范,演繹《扁鵲見蔡桓公》的真實故事。
2.3 圍繞中心問題進行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盡管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多樣化,但其圍繞的主線卻是唯一的,教師在課前備課準備中必須確保找準主線,才能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深入知識性教學。比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將主線設置為“眼、心、理”的觀花形式,確保設計始終圍繞主線展開。首先以眼觀花,微課制作的主題則圍繞“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展開,讓先學的學生在起始環(huán)節(jié)先找出文本中贊美藤蘿花的句子,并以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現(xiàn)與分享如何感受眼中的美,積累問題,待后續(xù)解決。其次以心觀花,這個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并通過課件表示出來,如從文字中如何感受到作者對藤蘿花的憐憫?多年后,原本稀疏散落的藤蘿花又開了,由原來的枯萎獲得重生,那么為何它能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脫胎換骨?最后是以理觀花,教師通過串聯(lián)全文中有關藤蘿花頑強生命力的語句,并以微課連貫性地展示,待學生觀影后共同交流所展現(xiàn)的有關生命的哲學感受。在微課的模式下,《紫藤蘿瀑布》的課程教學實現(xiàn)了凸顯中心、層層深入的效果,以中心主線串聯(lián)各個部分的知識點,比傳統(tǒng)教學目標更清晰,邏輯更順暢,且通過視頻、圖片、音像等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保障了微課教學的高效性。
【結 語】
由此可見,翻轉課堂并不是先進科技成果的課堂套用,而是要建立在統(tǒng)一中心與選擇重點內容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掌握各種信息技術,注重運用連貫的邏輯性將其與初中語文系統(tǒng)知識的結合與構建,不斷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開拓思維。
【1】李拉目.淺析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J】.新課程(中),2016(10)
【2】常琤.初中語文翻轉課堂之初探【J】.新絲路(下旬),2016(09)
【3】王成龍.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課外語文,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