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濱
摘 要:小說這一文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而小說因為其所反映內容的深刻性、所布置場景的廣闊性也深受讀者的喜愛。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做好小說部分的教學工作對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小說教學發(fā)展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小說教學;策略
小說因為其個性鮮明的人物設置,豐富多變的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引人入勝的環(huán)境設置吸引著廣大讀者。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逐步進入小說的世界、體會小說閱讀的樂趣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我通過對初中小說的研究,總結了一些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小說閱讀,提升他們的綜合實力。
一、理清閱讀線索,整體感知內容
小說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本身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在故事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標志物來導引故事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小說教學時就要對小說的閱讀線索加以重視并以此為入手點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理清故事的主線入手,幫助學生掌握小說故事發(fā)展的來龍去脈,進而對文章整體能夠有全面的把握,為接下來對人物的分析以及整體思想感情的理解埋下伏筆。
小說寫作過程中線索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以故事的推進為線索,有的是以時間發(fā)展為線索。例如,《范進中舉》就是按照范進在科舉考試的不同狀態(tài)的表現(xiàn)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有的小說是以空間的變換為線索,如魯迅先生所寫的《故鄉(xiāng)》是以回到故鄉(xiāng)以后“我”在不同地方的見聞為線索;有的小說則較為復雜,在情節(jié)開展的過程中含明、暗兩條線索,如魯迅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孔乙己》,明面上是以孔乙己不同時期的遭遇作為線索,暗線則是以“我”對于孔乙己的不同評價展開故事情節(jié),這樣兩條線交相輝映,真實而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深層次上揭示了封建主義制度的腐朽與黑暗,這對于文章線索的把握、學生更好地理解所閱讀文章的內涵有輔助作用,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懂得如何進行小說的閱讀。因此,在教授小說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小說的主旨。
二、深度閱讀文本,把握故事情節(jié)
在把握小說線索的基礎上,學生要學會對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更深入的把握,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的內涵。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能夠掌握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摘要。因為在寫摘要的過程中,學生要在限定的時間內懂得這篇小說到底講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從而靠進一步的閱讀明確這篇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有什么人、在什么地點等,然后將自身所體會的內容寫成摘要。注意在寫摘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既要寫清楚,又要語言精練。一般人物情節(jié)線索較簡單的小說要這樣做,如《心聲》等。對于那些人物關系、情節(jié)、線索較為復雜的選文,如《范進中舉》等,更應該這樣做。這樣做一是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小說線索的把控能力,提升他們閱讀的速度;二是讓學生在概括要點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的理解力、概括力等;三是為下一步賞析人物、學習寫作手法打下基礎。
三、掌握寫作手法,揣摩人物形象
小說創(chuàng)作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和故事情節(jié)來反映生活。因此,要想搞清楚小說閱讀的主旨就必須要讀懂主人公,只有把人物讀懂了,才能通過他的成長過程、情感歷程、生活經歷等,了解他所處時代的人文特點、民族風情等,最后通過小說中的情節(jié)來體會主人公的感情,進而感悟作者的感情的變化,形成自身獨特的閱讀體驗。在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了讓人物形象能夠鮮明生動,作者往往會采用多種寫作手法來刻畫人物。在初中小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人物形象刻畫的主要方法,進而能夠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從而體會小說的主旨。
下面我以《孔乙己》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首先作者通過對外形的描寫揭示孔乙己的身份?!翱滓壹菏钦局染贫╅L衫的唯一的人。”這一描寫,集中而簡練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性,揭示了人物命運悲劇的必然性。在接下來的篇章里再通過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睌嗤惹昂罂滓壹盒蜗蟮膶φ?,更顯出他的落魄,從而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在小說中多次提到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其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滓壹河谩八臅薄拔褰洝钡人^的“圣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他都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語言的個性化極能表現(xiàn)出人物鮮明的個性。通過服飾等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揭示了孔乙己死愛面子的特性。“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細節(jié)描寫,把孔乙己的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這樣通過對這一篇文章的分析,透過魯迅先生的細節(jié)描寫,正反對照等寫作手法的勾畫,孔乙己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們能夠透過孔乙己命運的變化來看出時代的變遷,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整體氛圍,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到魯迅先生對于當時社會的批判性。這樣在帶領學生體會作者寫作手法、感悟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使小說學習從主線的把握轉到對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上,從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血肉”,這樣學生在初期把握文章寫作線索的基礎上就能更進一步地了解文章的情節(jié),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挖掘打下基礎。
四、分析環(huán)境氛圍,體會言外之意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初中語文的小說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把握教學的主線、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要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對于環(huán)境的描寫,通過對環(huán)境的描寫進一步把握人物特性,挖掘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深層次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把握思想主題,提高學生對小說的鑒賞能力。
如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開篇就有大段的景物描寫:“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重點的字、詞、句,如:“深冬”“蒼黃”“陰晦”“活氣”“蕭索”“悲涼”等詞語,在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這段環(huán)境描寫帶給自身的感受,然后思考作者開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最終帶領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時令、風聲、天氣、天色所勾畫出的昏暗、蕭瑟的背景。“蒼黃”的天色,透露出氣氛的寒徹、凄冷,“橫”“幾個”“沒有一些活氣”“蕭索”等詞語襯托出故鄉(xiāng)的蕭條、晦暗、衰敗,渲染了荒涼、沉寂的氛圍,這樣的畫面給“冒了嚴寒”急于回故鄉(xiāng)的作者以內心的重創(chuàng),“禁不住”則暗含了作者從回憶跌落到殘酷的現(xiàn)實的變化過程,烘托出作者內心的苦楚與悲涼。這樣,通過環(huán)境的深入分析,就揭露出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蹂躪下舊中國農村日趨破敗的殘酷現(xiàn)實。
五、總結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教學過程
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教師要講究一定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把握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并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層層深入的分析,引領學生體會小說所傳達的信息,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小說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正確的方法,享受小說閱讀,提升自身實力。
參考文獻:
[1]屈萬青.從精彩之處鋪開去:小說課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初探[J].湖北教育,2000(2).
[2]陳青榮.淺談小說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