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康+陳鏵瑜+楊彩院+王紅偉+張遠道
摘要:手機依賴癥的產生對大學生的學習、社交產生巨大影響。該小組通過分發(fā)“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問卷,得到了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文章使用統(tǒng)計方法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現(xiàn)狀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了大學生出現(xiàn)手機依賴癥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決大學生收集手機依賴癥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手機依賴癥;社交;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1-0141-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手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它帶來的便利不勝枚舉,但是其使用的弊端也不容忽視。目前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相當高,其對手機依賴癥表現(xiàn)的異常明顯。為了解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發(fā)生的現(xiàn)狀、產生的原因及其不良影響,本小組對保定各大高校大一到大四的學生進行了“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目的是為了對認識手機依賴癥的現(xiàn)狀,并找出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1]。
1 調查問卷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分析
1.1 大學生手機擁有普及率
從擁有手機部數(shù)來看,在被訪者中所有學生都擁有手機,并且68%的學生擁有過四部以上手機,而擁有一部、兩部、三部手機的人數(shù)分別占總人數(shù)的5%、11%、16%。從使用手機的年限來看,使用手機2-5年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大為81%,其次是5-10年所占人數(shù)為9%,然后是1-2年所占人數(shù)為8%,僅有2%的學生使用手機年限超過10年。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已經開始普及化,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必備品,擁有手機數(shù)量如圖1所示。
1.2 大學生手機需求分析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被訪者中有60%的學生認為手機在生活中僅僅是必需品,32%的學生非常熱愛手機,7%的學生認為手機可有可無,僅有1%的學生認為手機完全可以不用,調查對象對手機需求如圖2所示。
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手機在小部分同學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數(shù)同學僅僅把手機當作一個必需品,手機在他們的生活中并不是十分的重要[2]。
1.3 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分析
1)學生使用手機的話費占生活費比例
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每個月的生活費1000元以下占18%,1000元—1500元占46%,1500元—2000元占21%,2000元以上占15%。每個月的話費30元以下占12%,30元—50元占21%,50元—100元占52%,100元以上占15%,每月手機話費如圖3所示。
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學生手機使用者中,生活費普遍集中于1000元——2000元群體較多,同時再結合話費使用情況比對,生活費越高者手機話費會先增高后較少。
2)學生一天中使用手機頻率最高時間段分析
起床后20% ,上課時21%,午休時2%,吃飯時5%,睡前42%,每時每刻10%,從這些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使用手機頻率最高時間段是下課后睡覺前,上課時玩手機的占比也比較大。
3)大學生使用手機的聯(lián)系對象
親人占25%,戀人占6%,同學占62%,老朋友占5%,其他人占2%。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學生和親人的聯(lián)系先是逐漸減少,之后再聯(lián)系增加;和老朋友、戀人的聯(lián)系逐漸減少:和大學同學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增強。
2 大學生手機依賴癥成因分析
2.1 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手機是當代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產物,功能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豐富,手機本身就是決定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客觀因素之一。手機涵蓋的社交、游戲、詞典、音樂、照相、視頻、地圖、小說閱讀等功能被大學生們廣泛使用,尤其是手機游戲和社交軟件等深受大學生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已經開始普及化。可見當代大學生手機依賴產生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3]。
2.2 相對自由和獨立的大學環(huán)境
大學生活自由空間比較大,學生有了較多的可以自我支配的時間和生活費用。學生在面對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時,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安排自由時間,再加上運營商為大學生制定的多種手機套餐和便利的移動網絡條件,使自我控制力差的大學生將大量的時間用在手機上,產生了手機依賴現(xiàn)象。
2.3 遠離父母的家庭環(huán)境
大學生大多數(shù)是異地就學,遠離家庭環(huán)境,。有的家長想多了解一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但由于工作繁忙、距離遙遠等問題而沒有得到什么實際性的效果。因而造成大學生與父母交流少,且大學生并不成熟的心理難以抵擋手機的眾多功能對大學生帶來的誘惑。
2.4 大學生自身心理的需求
手機依賴是大學生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現(xiàn)。大學生需要釋放中學長時間單調高壓的學習生活和升學的壓力所累積的復雜情緒,希望在大學生活中能夠享受自由。其次,手機能夠滿足大學生的社交需求,通過手機通話、短信和各種社交軟件的功能,方便快捷地與他人聯(lián)系。手機在小部分同學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數(shù)同學僅僅把手機當做一個必需品,手機在他們的生活中并不是十分的重要[4]。
2.5 大學生自身的人格特質
一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機依賴癥”的高發(fā)人群。這些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聯(lián)系又不積極主動。大學生手機依賴的主觀人格因素還包含從眾心理人格,由于部分大學生的獨立性和自制能力不強,對群體有強烈的依賴感,存在攀比的心理需求。
3 大學生手機依賴癥解決建議與對策
3.1 加強思想教育,加大宣傳力度
應重視手機依賴癥的危害,通過開講座課堂教育等不同的方式讓同學們了解什么是手機依賴癥,以及讓他們認識手機依賴癥對我們學習、生活和生理產生的負面影響影響。倡導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機使用觀,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地使用手機。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們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減輕對手機的依賴,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2 豐富校園文化,擴展社團活動
學校應該多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組織開展有益學生身心的學校運動會、單項體育比賽、藝術節(jié)、校際聯(lián)誼會、讀書演講比賽等活動;班級可以舉行政治、學習、人生等主題班會、郊游活動,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
3.3 建立良好氛圍,培養(yǎng)學生個性
一個好的群體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同學。要創(chuàng)建團結向上的集體,形成良好的群體氛圍,首先發(fā)揮群體正確輿論的導向作用,加強正能量的傳導,我們要敢于指責并幫助他們改正,創(chuàng)造一個有凝聚力和先進性的班級。其次,班級也要形成合理、適度使用手機的風尚,發(fā)揮從眾心理的積極因素。使手機依賴、手機攀比等不良風氣在學生中缺乏生存的土壤。最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個性,不盲從他人。
3.4 加強監(jiān)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比如:定時斷網斷電,形成督察小組進行晚睡督查,課堂禁止使用手機等方式來減少學生手機的使用時間,以保證學生使用更多的時間去參加活動和學習。其次,老師在課堂也應該盡到老師的義務和責任,管理好學生課堂少使用手機,而不是視而不管[5]。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結論,大部分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是比較高的,由于各種使用目的,每天用來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偏長,同時由于大學生對手機的相關使用費用也極高,所以造成了大學生在手機使用方面所占生活費的比重相當大,這就為大學生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開銷,手機的不恰當使用會為自己和父母造成巨大經濟壓力。鑒于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正確合理的使用手機,理性看待手機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為了健康的成長,不要過于依賴手機。
參考文獻:
[1]李晶晶.E時代大學生手機依賴行為探析——以傳播心理學為視角[J].旅游縱覽,2013(6):285-286.
[2]邱韻.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群體手機使用情況分析[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
[3]何敏杰.媒介依賴:一種工具化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手機使用與滿足實證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18-21.
[4]洪艷萍, 肖小琴.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及其與人格特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 (4):626-627.
[5]張文平.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