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日本愛媛縣內子町小鎮(zhèn)的“八日市·護國地區(qū)”,保留著江戶后期到明治時代的傳統(tǒng)建筑,街上有著傳統(tǒng)的手工制品店、諸如竹器制品、木蠟燭制品及柿子醬、柿汁制品等,處處可見匠人精神的精髓。每一戶店家的門廊前,擺放著一些造型雅致又獨特的扦插小盆景,那些不起眼的楓樹枝、細柳條、海螺殼、小松枝、文竹葉子、小雛菊、乒乓球菊和野漿果,依據長和短、粗和細、高與矮、疏和密,被錯落有致地插立在各式陶制或者瓷質的花器里,有淺淡的幽香,也有清濯的光華,它們仿似一雙無形的手,牽扯你的衣裾,駐留你的腳步,是具有靈秀之氣的風景線。
小鎮(zhèn)上有一個內子座歌舞伎劇場,建于1916年,也是內子町的代表性建筑。我們閑逛的時間是依據火車站的時刻表來估算的,從內子座匆匆而過,走進一家庭院安靜的小餐館。由于愛媛縣地處海岸線綿長的島嶼,因此小鎮(zhèn)盛產鯛魚,本著一切從優(yōu)又迅速的節(jié)奏,鯛魚飯定食是上佳的選擇。定食端上桌的那一刻,堪稱賞心悅目的小盆景。同樣是黑漆木鑲紅邊的長方形餐盤,但論及食物擺盤的順序、餐具的色彩、盤碟花系的搭配,國內的定食只是模仿到了外形,還缺乏餐食內在的底蘊;至于精致度和美味度,畢竟是原產地更有說服力。
鯛魚定食飯,是一魚三吃,嫩白色的生魚片紋理清晰、晶瑩剔透,一片片在米飯上鋪陳綻開,仿佛盛開的山茶花瓣;在碗正中心的新鮮溫泉蛋,圓潤飽滿,猶如白色山茶花艷黃的花芯。一只小碗里盛有兩塊煎熟的鯛魚肉,可以淋上鮮味的昆布醬油佐餐;小半只魚頭配嫩豆腐燒了味噌湯;其他兩個青花瓷小碟里,分別盛置著海苔絲芝麻粒,鮮姜片和蘿卜片;一小壺清酒是完美的收官。
色香味的意境適用于餐食,同樣也適用于盆景插花。日本的花藝大師坂口美重子在《花色配色》一文中,將基本色彩系分為五大類,定食的整體色彩更貼近純色系。而在色調的搭配中,定食更適合同色系配色冷暖色調的交叉,以及葷素食接近的漸變色。不論是一盆盆景,還是一餐定食,在色彩和色調上用心搭配,在形狀上進行切割修剪后,置入器皿器具內,這容器可以是餐具餐盤,也可以是花盆花盒,都是獨具匠心的產物。
在松山一家傳統(tǒng)的日式館子里,品嘗了一道蔬菜蘸醬大拼盆:緋紅色的彩椒細長苗條,玉白色的蘿卜片躺在旁邊;紫羅蘭色的甘藍葉緊挨著嫩黃色白菜芯;球形生菜葉子一片深綠,也遮蓋不了卷心菜的青翠淺綠;它們組成了一片菜園綠地,而五個小碟里盛放的蘸醬,就像是給菜園筑了一道籬笆墻。那些蘸醬的口味也很獨特:黑糖醬醇甜厚重,黃豆醬豆香氣濃郁,糯米醬潤滑清甜,還有泡菜醬和味噌醬,給蔬菜注入了醬料的靈魂,就有了別樣的味道。
賞味,既是品味,更是欣賞。品味講究意識,欣賞講究形態(tài)。日本的美學意境,從花藝茶道也可融會貫通到每一餐的食之道,這是一種細膩的構思,更是一種供奉的禮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