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云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效益提升
陳小云
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堂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不僅要學會艱澀難懂的理論知識,還要練就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同時還應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在未來的職場中才能站穩(wěn)腳跟。但當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大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很多教師缺乏企業(yè)實踐經驗,操作能力不強,創(chuàng)新意識也很淡薄,這就導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堂學習氣氛不濃,課堂整體環(huán)境壓抑,學生自然而然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低下。那么,教師應如何改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結合經驗總結出幾點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現(xiàn)分享如下。
在教學中要合理定位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我想學”。例如,在給高一年級學生講授word中的排版技術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兩份報紙,一份是經過word排版后美觀、精致的報紙,而另一份報紙則只有五號宋體字排滿整個版面,單調枯燥。兩份報紙的明顯差異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有的學生不由自主地展開了想象,有的則在思考該如何重新設計版面。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筆者趁熱打鐵給學生講授word這個應用軟件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學生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躍躍欲試的積極學習狀態(tài)。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建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敢于想象、敢于提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筆者在講授word排版技術時,設置虛擬的編輯部場景,分別賦予學生雜志社編輯的角色,我告訴他們:“學校雜志社正在招聘排版編輯,出色的會被錄用哦?!痹谶@樣的角色扮演中,學生躍躍欲試,想要學習、想要挑戰(zhàn)的情緒高漲。而且,這樣的職業(yè)演練對于他們將來的求職也是有幫助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特別適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理論知識與技能相結合、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以教授排版技術為例,筆者在確認學生都已學會設置字體字號后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如何改變字體顏色、字間距、行間距?如何進行段落的設置?如何插入精美的圖片?如何進行圖文混排?不斷提問、布置任務,且大小任務相互嵌套,引導學生自主討論,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并且很多學生做到了一題多解,發(fā)掘出自身的創(chuàng)新潛力。
在講授文字格式的設置時,有的學生質疑了書本上的操作步驟。面對此情景,筆者沒有敷衍學生,而是暫時放下手頭的授課內容,就該生提出的問題逐步引導,同時鼓勵班級其他學生參與討論。最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摸索出了更好的操作流程,其效率遠高于書本上的操作步驟。由此可見,課堂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提問,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又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yǎng)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保護。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協(xié)作。在教授排版技術時,為鞏固教學效果,筆者布置了雜志社的一項工作任務,然后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任務,再互相評價。在緊張的“工作”中,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工作”流暢。之后的小組互評,學生也積極發(fā)言,對其他小組的評價中肯、到位。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掌握知識,還是提高能力,效果比較明顯。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牢記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課程特點設計教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此基礎上巧用心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G712
B
1005-6009(2017)84-0076-02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