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月梅
小學生早戀現(xiàn)象分析與對策探究
符月梅
小學高年級學生逐漸步入青春早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發(fā)展,與異性交往的需求增多,容易出現(xiàn)“早戀”現(xiàn)象。教師和家長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處理異性之間的交往,盡可能從家庭、學校、社區(qū)等方面著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良性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主要對策包括:家長謹言慎行,為學生做榜樣;學校盡力而行,消除男女同學之間的神秘感,營造“無邪”的異性交往場。
小學生;早戀;成長環(huán)境
案例一:在學校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送一句話給自己的好朋友”活動環(huán)節(jié),有個男生送了這樣一句話給他的女同桌:“求求你嫁給我吧!”女生雙手捂臉,非常難為情,全班同學嘩然。
案例二:筆者接到一位家長電話,說四年級的女兒接到鄰班男生求愛紙條后手足無措,請好友代其返還。結果該紙條被全班同學傳閱,女兒羞愧得無地自容,在家哭得很傷心,不肯上學。
案例三:學校“心語信箱”收到一封“悄悄話”。寫信的是一個三年級的男生,在信上他說出了自己喜歡別班女生的苦惱。他從學校信息欄看到這個女生信息,發(fā)現(xiàn)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成績優(yōu)秀,他十分傾慕。男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跟女孩聊聊天,想跟她交朋友。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從接觸的案例發(fā)現(xiàn),在小學,男生主動追求女生的較多;女生也有主動向男生表白的,但多數(shù)女生對于喜歡的男生采取的方式是沉默,即暗戀;男女生相互喜歡、公開愛戀的也有極少數(shù)。小學校園中,男女生以暗戀、寫紙條、當眾表白、公開愛戀等方式,展示了小學階段學生“早戀”的現(xiàn)實圖景。
1.因玩笑而成真。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家長大多數(shù)是80后,他們的思想開放,在懷孕期間,好友間會開“指腹為婚”的玩笑;在兒童上幼兒園、小學期間,家長朋友間經常拿兒童開玩笑,有的男孩家長或親戚會很直白地說:“你們班里哪個女生最漂亮?你有喜歡的女生嗎?有喜歡的就追求?。 ?/p>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對大人的玩笑話缺乏甄別能力,玩笑開多了,會降低學生的“免疫力”。同時,家長的過度玩笑為小學生“早戀”提供了“演練場”。
2.因好奇而仿真。
影視媒體、網絡節(jié)目未經篩選地播放一些少兒不宜的內容,對于充滿好奇的小學生來說會產生不利影響。小學生普遍為6~12歲,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模仿力極強,媒體與現(xiàn)實提供的大量愛情視覺盛宴,為小學生“早戀”提供了“樣板”。
3.因互補而寄情。
有的學生以成績優(yōu)秀、遵守紀律、多才多藝而成為 “明星學生”;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無特長愛好,經常犯點小錯誤,成為學校的“非主流學生”。后者被教師遺忘,不受同學待見,存在感低,缺少精神支柱。當性格溫和、耐心給自己補課的好同學出現(xiàn)時,便滿足了這類學生“見賢思齊”的心理,這位“明星同學”就可能成為后進生仰慕的對象。
4.因起哄而促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早熟、性意識的萌發(fā),學生出現(xiàn)廣泛交友的愿望,異性之間互有好感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異性之間互相吸引,共同從事感興趣的事合情合理,但被同學們起哄,會讓男女生心中產生漣漪。討論問題的男女生為了避嫌,不再單獨交流,失去了友誼;若雙方真的互有好感,同學的起哄又會催生朦朧的“戀情”。
(一)家長謹言慎行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學生青春前期的異性交往方面,要做到謹言慎行,為他們做榜樣。
1.玩笑止于家長。
家長與朋友之間互結兒女親家的玩笑話止于家長層面,不能讓兒童知道。親朋好友之間聚會,不能拿兒童開玩笑,更不能引導他們追男朋友或女朋友。家長、親朋跟兒童交流的話題很多,可以談彼此的興趣愛好,談對某件事的看法,也可以交流讀書心得,還可以談校園趣事。
2.強化家庭的情感滿足。
諸多關于學生早戀的研究表明:男孩早戀與在家庭中和母親溝通不暢或關系不和諧有關;女孩早戀則與父女關系緊張有關。家長發(fā)現(xiàn)子女有早戀傾向,相應的雙親一方應主動尋找問題癥結,是否是自己對兒子或者女兒關心不夠、態(tài)度過于嚴厲導致溝通不暢,親子關系緊張?從而改善親子關系,滿足小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感需求。
當兒童在家庭中獲得情感滿足,向家庭以外尋求情感的滿足可能性就會減少,從而能有效減少早戀發(fā)生。
3.尊重與接納、關愛與疏導。
一旦發(fā)現(xiàn)兒童出現(xiàn)“早戀”現(xiàn)象,家長要覺察到兒童開始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成長,此時,家長要尊重作為獨立個體的兒童并接納他的早戀;其次,家長要平心靜氣地跟兒童談心,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然后幫助他們認清現(xiàn)實,分析利弊,讓那種“戀愛”的美好情感珍藏心間。
(二)學校盡力而行
學校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幫助小學生遠離“早戀”行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團體輔導消除異性同學神秘感。
教師可利用團體輔導開展“男生女生看過來”等專題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互動、角色體驗、故事分享等活動中,增加對異性的了解,消除男女同學之間的神秘感,減少因對異性好奇而發(fā)生“早戀”的概率。
2.校園心理廣播助力異性交往。
借助校園心理廣播“童心童語”節(jié)目,普及學生情感交往的技巧,學會處理和應對男女生交往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避免“早戀”帶來的傷害,提高學生在校的幸福指數(shù)。
3.班隊課營造“無邪”的異性交往場域。
班隊課上,班主任或與學生談心,或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讓學生明白大家因共同的目標而來到同一個班級,在大“家長”——教師的帶領下,一起遨游知識的海洋,男女同學情同手足,彼此關愛,茁壯成長;讓學生認識到男生、女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優(yōu)勢,他們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才能使校園生活多姿多彩,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走出男女生交往的誤區(qū),專注于當下的學習與生活。
G444
A
1005-6009(2017)56-0044-02
符月梅,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