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呵護質疑,催開小學語文課堂精彩之花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陸燕華
教是為了不教。新課改之下,我們不能再代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不能讓學生被動等待老師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學會主動質疑、探究,直至掌握學習的方法,提升思維能力?;诖?,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找到通往智慧殿堂的金鑰匙,催開小學語文課堂的精彩之花。
小學語文 質疑 方式
古人云:“凡理不疑必不過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故學者非悟之難,乃疑之難也?!庇行з|疑能力,是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我鼓勵學生發(fā)問,引導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好問、會問、樂問”,與文本深入交流,自發(fā)解決關鍵疑難之處,化解矛盾點,并抓住空白,大膽探究、想象,讓語文課堂教學火花不斷,風生水起。
古人云:“學貴有疑?!薄白x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一翻,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已無所疑,方始是學。”語文學習要敢于質疑,要善于質疑,質疑是通往創(chuàng)造的基石。在教學中,我會用名人的事例來激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質疑的精神,不讓他們盲目迷信權威,細心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踐行“三讀”理念,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關鍵詞句進行質疑,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我的教學是從“三讀”開始的:第一遍讀書可以“囫圇吞棗”,這是初步感知的階段;第二遍讀書則需要靜心細讀,吟詠玩味,及時發(fā)現(xiàn)疑難點問題;第三遍讀書則要逐句精讀,深究文本,揭開神秘的面紗。《愛如茉莉》的教學就是如此。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到了文中濃濃的真情,為其父母的愛而感動。再次靜讀時,有學生就提出了為什么這篇課文叫做“愛如茉莉”,不能叫做“愛”嗎?還有的學生提出文章寫的是父母之間的真情,那么“我”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甚至還有人提出用玫瑰代表愛情不是更好嗎?有了這些質疑,學生開始調動思維,認真研讀。一個學生說:小作者的父母表達愛情的方式很含蓄,但卻很溫馨,就如雅致、清淡、詩意的茉莉花香一樣。有一個學生說:我們通過小作者的視角看到了這一切,更為真實、感人。還有的說玫瑰花好像適合年輕的,茉莉花正適合小作者父母的年紀吧。另外,這樣的文章才更有新意!
果真,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從讀到思,他們深入文本,勇于質疑、探究并解答,細心體會文本的意蘊,抓住了其核心,用心對話文本。
每一篇佳作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獨運,在那些看似隨意或矛盾的地方,實則蘊含深意,而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著眼點。在那些不合常理的地方,我會精心設計問題,提醒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不尋常之處,從而深入的思考,并找到問題的答案。當然,針鋒相對的討論、辯論也是在所難免的。而正是如此,小學語文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的動腦、動手,才會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全面素質。
在《螳螂捕蟬》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們讀課文感知脈絡,而我則巧提問打開他們的思路。我提問:吳王想要攻打楚國,大臣們?yōu)槭裁捶且磳δ??學生說,他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可能會成功,但卻給其他國家趁虛而入的機會。我又追問:這與螳螂、蟬、黃雀有什么關系呢?作者的用意何在呢?學生主動展開思考、討論,一時間課堂氣氛非?;钴S。第一小組的代表說:吳王聽不進去大臣的勸告,只能想一個更好的辦法。第二小組的代表則說:說服別人得講究策略,這個少年就將道理蘊藏在這個小故事中,讓吳王知道只顧眼前、不計后果的危害。第三小組的代表說:我們從“固執(zhí)”以及他下的死命令中發(fā)現(xiàn),吳國并沒有做好十全的準備,上下未齊心,計劃未制定,結果可想而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這不正是說吳國嗎?
“原來如此”,這些矛盾點正是文本的魅力所在。學生們恍然大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而教學亦能峰回路轉,直至升華到新的高度。從質疑到領悟,這一過程讓學生著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大增。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而不是靜止機械的存在。學生在與文本對話時,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未盡之言、未言之意”,進而產(chǎn)生疑問,提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見解,甚至提出解決方案,有效生成。空白被填補了,盲點被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心情是雀躍的,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倍增。
在《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的教學中,洪教頭表現(xiàn)如何?林沖怎樣做的呢?學生們從“不讓座”舉動中讀出了洪教頭的驕傲、自大;從“躬身施禮”中讀到了林沖的謙讓;從“洪教頭跳起來說”讀出了他的挑釁和見錢眼開;從“林沖連說不敢不敢”中讀出了他的忍讓……就這樣,林沖一忍再忍,而洪教頭則一再相逼,無奈之下,只好出手。學生們深讀、思考、質疑、探究,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不知不覺中,他們自發(fā)的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再當時的情境,有效生成。
給學生一個質疑的空間、一個質疑的平臺,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在聯(lián)想或想象中,與文本進行時空鏈接,體味人物的心境,品悟作品的內(nèi)涵,不斷升華情感。
總之,有了質疑這把金鑰匙,學生們自己也能打開文本的大門,披文入情,解疑答問,不斷碰撞思維、叩擊心靈,充分的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今后,我會一如既往,有效呵護學生的質疑,讓他們的思維之花開得更加繁茂,讓他們的語文學習更加生動。
【1】秦美華.例談小學語文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內(nèi)蒙古教育,2015(35)
【2】于鑫.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校園(中旬),2015(04)
【3】楊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