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五中學 張麗雙
翱翔于語言藍天,提高初中英語語感訓練的有效性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五中學 張麗雙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中文也好,英語也好,要掌握語言就要從抓語感訓練做起。
什么是語感?各種說法眾說紛紜,筆者比較贊同熊成鋼先生的觀點。熊成鋼先生說過,“所謂語感(sense of language)就是學習者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它是主體對語言所產(chǎn)生的敏銳的直接感受和對語言形式、語言意義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的心理行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斷言語的可接受性、依據(jù)語境理解各種言語與按照交際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語言表達?!边@和新課程標準理念不謀而合。新課標指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語感正是運用思維感受語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至于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睂W習英語要讓學生達到一聽就清、一說就順、一寫就通、一讀就懂的目標,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語感訓練。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切實提高初中英語語感訓練的有效性,讓學生翱翔在語言的藍天之中。下面,筆者結合平實初中英語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幾點看法。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鄙钍侨祟愓Z言的源泉。初中英語語感訓練必須學生的從日常生活抓起。學生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培養(yǎng)好語感。沒有生活這一語感的源泉,一切都是蒼白無力的。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應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薄皢慰糠值洌偷貌坏绞裁瓷钋械恼Z感。惟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越見深切。直到自己的語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時候去鑒賞作品,就真能夠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熟讀一本英語字典,并不能培養(yǎng)好英語的語感。英語也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要讓學生用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建立語言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這個實踐過程不僅僅在課堂,還可以在家庭。筆者就要求家長配合,在家中實踐英語。剛開始可以從家中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學起,接著用一些單詞造句。在家長的配合下,學生向家長講一個簡短的英語故事,并把這個講述過程拍成視頻,傳給老師。老師每周與學生一塊共同評價這些視頻,并給學生獎勵。這種互動性強的做法,打通課堂與家庭的學習通道,提高了有效性。生活是語感的源泉,是培養(yǎng)語感的搖籃。所以,英語學習不能忘本,飲水要思源,英語老師要在這一搖籃中確實提高英語語感訓練的有效性。
朗讀成誦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要想提高語感訓練有效性,就要先把握住誦讀這把通往成功的鑰匙。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jīng)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讀透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yǎng),這樣就會培養(yǎng)其敏銳的語感?!闭Z言學家許國璋先生也強調朗讀和背誦的重要性。古語亦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是這樣,英語也如此。世界的語言都有其相通性。那么如何誦讀呢?誦讀什么呢?筆者用“三定”來設計。
1.定誦讀計劃。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提高語感訓練的有效性,就要先有一個整體計劃。所以,要根據(jù)新課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三年的長期計劃,再制定學年和學期計劃。有了計劃,接下來就是落實了。落實計劃是最能體現(xiàn)老師的素質和能力。除了老師,還要加強家校聯(lián)系。動用所有能動用的資源,督促學生完成計劃。
2.定誦讀內容。誦讀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要豐富多彩,更要考慮學生的個性與成長。誦讀內容應該是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筆者把教材與英語小詩、英語諺語、英語繞口令、英語小韻文、英語小故事等相結合,豐富誦讀內容。初二上學期,開始誦讀莎士比亞名言,每天三句。由簡單的“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到較難的“No matter how long night, the arrival of daylight Association”,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誦讀時間可以在早讀,讀完英語單詞和課文后進行,也可以在課前3分鐘進行。同時,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推薦誦讀的內容。學生們自己推薦的內容,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當然,還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提高誦讀針對性和有效性。
3.定誦讀形式。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語言環(huán)境。這個語言環(huán)境是要靠英語老師來創(chuàng)設。誦讀也是要創(chuàng)設情景,形式要多樣化。因為誦讀形式太單一、枯燥的話,會讓學生產(chǎn)生對英語的審美疲勞。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各種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培養(yǎng)語感。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錄音機、投影儀、語音室、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手段,為課堂創(chuàng)設情景。同時,要多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比如英語誦讀比賽、英語角活動、英語周主題活動。筆者要求班級學生按小組一學期完成一個英語短劇,這個準備過程要有故事、英語臺詞、服裝、表演等。背英語臺詞,并用短劇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就多方面、多舉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訓練有效性。
英語課堂具有實踐性,要提高語感訓練有效性,就要把握讀、寫方法,勤揣摩、勤消化所學的內容。讀的方法以精讀為主,略讀為輔。
對于精讀英語短文,筆者采用“三個一”和“六個W”的形式?!叭齻€一”包括一定在讀第一遍時過關單詞,每篇短文一定要讀三遍,一定要精讀重要語段,特別是與題目息息相關的語段。有些與題目關系不緊密的段落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以節(jié)省閱讀時間?!傲鶄€W”即為何(why)?什么(what)?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怎樣(how)?抓住這“六個W”, 全神貫注地閱讀,易于學生深入理解短文。精讀不能只追求英語語法,更重要是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
英語的表達有說和寫。說,可以采用聽后復述的方法,以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所謂復述是用自己的語言,根據(jù)所聽的材料進行重新梳理。這一個梳理過程,是一個英語思維的過程,更是培養(yǎng)英語語感的過程。所以,復述不能看書或短文,老師、同學可以提示。關于寫,學生要先熟悉體裁,掌握格式,認真審題,確定主干。如記敘類短文(Narration)要寫出六個“W”,圍繞中心來寫,敘述時還要注意人稱與時態(tài)。寫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先從仿寫開始,再與改寫、續(xù)寫、縮寫、擴寫等形式相結合。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列出寫作提綱的好習慣。當然,寫并不是與其它能力相排斥的。筆者認為可以聽來助寫、以說來促寫、以讀來導寫。這樣就把整個英語的能力系統(tǒng)有機地整合在一塊,提高了語感訓練的有效性。
總之,英語語感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感受語言,觸發(fā)語感;口味語言,生成語感;實踐語言,習得語感;積累語言,積淀語感。只要讓學生翱翔于英語語言的藍天,就能提高初中英語語感訓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