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蘆溪縣蘆溪二小 彭小琴
選準切入點 提高語文素質(zhì)
——論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蘆溪縣蘆溪二小 彭小琴
語文教學分教和學兩方面,主要是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多讀多寫。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并不在于“積極”回答一些支離破碎的問題,不在于積極“配合”老師的分析而猜出“合乎老師要求的結(jié)論”。這個積極性、主動性的關(guān)鍵,在于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動口讀,動手寫,動腦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大力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學。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語文教學方法應該百花齊放,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緊扣提高學生語文這個素質(zhì)為中心,而提高語文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做的:他指導學生用“讀、劃、批、寫”的方法學習課文?!白x”就是仔仔細細地讀課文,做到認真讀,反復讀?!皠潯本褪前颜n文中生字生詞和重點詞語劃出來,自己查字典,正音、正字、理解含義?!芭本褪前讯我?、體會批注在課文旁邊,其中包括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心得。“寫”就是在讀、劃、批的基礎(chǔ)上寫讀書筆記。在讀、劃、批、寫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具體的指導和評價。這樣學生自覺預習課文,讀寫的機會大大增加,讀寫能力得到切實提高,教師的負擔又不過重,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效,可謂一箭雙雕。有一位老師教《師說》,事先印發(fā)給學生練習題和思考題,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完成練習題。一課時就完成了教學任務(wù)。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上看起來不怎么“精彩”,但非常實用,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的語文教學,講的就是精要、實用。課堂上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學,學生通過潛心鉆研、啟發(fā)、頓悟,最后舉一反三,漸入佳境。假以時日,則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就會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能夠得心應手地寫出高水平的文章。
語文教學不僅僅圍繞著“兩本書”即一本課本,一本教學參考資料打轉(zhuǎn)轉(zhuǎn),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學點知識,在讀寫方面盡可能擴大接觸范圍。因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老師的指導下經(jīng)常地大量地閱讀各種文章、報刊,學生的讀寫能力就能迅速提高。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圖書資料的添置,更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舉行了以“暢享閱讀,爭做文化小公民”為主題的讀書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商峁W生閱讀的場所越來越多,如閱讀平臺:學校的圖書室“求知書屋”、開放式“閱讀書屋”、教室里的圖書角“幸福書吧”、樓道里的文化長廊“快樂書屋”,讓孩子們在書的海洋里暢游!課外閱讀走進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每天早上二十分鐘美文朗讀, 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經(jīng)典誦讀,每周一節(jié)課閱讀欣賞,每學年一次大型文學常識比賽……,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讓學生多讀課外書,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是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質(zhì)疑解惑的實踐活動。有的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采用了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自制卡片,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這種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筆,把訓練落到實處的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的考試如果過分偏重知識題,偏重課文,讀和寫所占比重小,就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學習慣。小學高年級,初中語文考試要向讀寫偏重,要向課外側(cè)重。命題應充分考慮杜絕一些學生的投機取巧;作文題目,不要出一般化的現(xiàn)成題目,也不要出怪題、偏題??荚噧?nèi)容偏重閱讀和寫作,偏重課外,就能有力促進學生自覺閱讀和寫作,通過這種“強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總之而言,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的當務(wù)之急,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又成為關(guān)鍵之中的關(guān)鍵。我們應當相信,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是必須做到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們的教學觀念改變了,功夫下到了,那么我們自學習慣的形成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