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來安小學 朱桂芳
遨游“鬼物” 享受“夠味”的課堂
——竇桂梅《宋定伯賣鬼》教學片段賞析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來安小學 朱桂芳
《宋定伯賣鬼》一文節(jié)選自《搜神記》一書,是著名的文言志怪小說。本文通過竇桂梅《宋定伯賣鬼》教學片段的賞析,提煉教學中的“鬼”文化,感受大師獨特的教學魅力。深化課堂教學研究,引領主題文化締造,在語言文字中感受教學的藝術與魅力。
語文教學 片段描述 賞析
【片段描述】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鬼”。(出示課文內容)關于“鬼”,誰愿意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誠實的鬼!
師: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生:從“我是鬼”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鬼一點都沒撒謊,他講的全是實話。另外,還有一句話說:“惟不喜人唾。”從這個“惟”字里,也能看出鬼的誠實。
師:講講這個“惟”(板書:惟)字?
生:是“唯一”“只”的意思。說明,這鬼只有這一個缺點。
師:一個“惟”字,讓我們感受到這鬼實實在在,太實在了!再講講,從“卿太重”(板書:卿)這句話里,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還讀出鬼是很真誠的。盡管他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了,可還是一如既往,背著宋定伯繼續(xù)往前走,這可真不簡單!
……
師:這就是文化啊,孩子們,一個“羊”字,寫出了多少“善良”?。。ㄑa充閱讀:“羊文化”)
師:鬼,太善良了,真乃“大善”也!哎呀,這可怎么辦啊?宋定伯賣鬼到底對不對呢?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是什么觀點呢?下面,請你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我贊成!宋定伯遇到鬼,就應該賣了它。
生:我反對,這鬼很善良!
生:我中立,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鬼如果不吃他,那宋定伯就沒有必要賣鬼;那如果鬼很壞的話,宋定伯就一定要想法子把他賣掉。
師:你們說的也真乃大善!同學們,說話的時候,既要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要正確地看待別人的觀點與看法喲!綜合起來,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啟示……
生:我否定宋定伯賣鬼這樣一個做法。因為,這個鬼是那么的善良,他一點兒也不想傷害宋定伯,宋定伯不應該這么殘忍!
……
師:同學們,這個話題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有相對的看法。在我們的觀念中,認為人定勝天。宋定伯機智勇敢,沒錯,但對鬼不能一概而論。你說鬼誠實、善良,難道不是真假不辯、毫無防范之心的糊涂鬼嗎?他做得都對嗎?
這不是歷史,是小說,借助小說來說社會上的人和事。誠實、勇敢沒有錯,但必須火眼金睛,防止上當受騙。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
……
【賞 析】
竇桂梅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令我們嘖嘖稱贊,竇桂梅老師獨特的閱讀視角令我們大開眼界!真的沒想到,課文也可以這樣解讀;真的沒想到,“鬼”里面也大有文章呢!我要說:“這樣的課堂夠味!”
1.把鬼當人看,賦予言情物。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一般都采用咬文嚼字,就字論意,最后疊加成文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文本大意,而竇桂梅老師沒有把教學停止在以往的教材分析中,而是另辟蹊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竇老師引領學生去閱讀去感受文本:關于鬼,你又什么樣的感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著,引領學生抓住“惟”“卿”“咋咋然”“索下”等詞感受鬼的“人性”:誠實、善良、講文明、懂禮貌,面對強敵手無縛雞之力,非??蓱z、非常弱小的一個形象……在“化為一羊”這個詞的理解中,教師適時穿插了一個“羊文化”,在羊的精神文化內涵中,感受到了鬼的“犧牲、圣潔、善良、寬容”,感受到了鬼的大善!看似簡單的解字釋義,卻是竇老師的匠心獨運。教材是聯(lián)系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梁,是學習的引入、擴大、深化的基礎,逐字釋義顯然索然無味,竇老師先學生深入文本,發(fā)現(xiàn)文本字詞的特點,課上跟學生玩起了“文字游戲”:一個字的,兩個字的,沒有字的……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簡約、精練。這就是所謂“教育無痕”。
在竇桂梅老師的課堂上,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鬼不是鬼,牛鬼蛇神甚至比那人類更可愛啊,更可愛!鬼非無情物,“鬼”亦有生命,在深入淺出的研讀中,竇老師引領我們走進了一個新的天地,打開了一扇精神的窗,在“人性”中盡情暢游……
2.辯證看問題,鬼亦有學問。把鬼當人看,僅僅是教學的第一步,要想深入地探討一下,這里面究竟有“幾分莊嚴,幾分感慨”,還得耐心咀嚼、細心品味。竇老師巧妙地搭建了一個言說的舞臺,引領學生各抒己見:關于“宋定伯賣鬼”這件事,你持什么觀點?贊成,中立,還是否定呢?
沒有預先設定,沒有越俎代庖,而是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氣氛中去自由表達、深化認識:足智多謀固然沒錯,可是有必要一定要把人家這善良的鬼賣掉嗎?鬼是誠實、善良的,然而在被賣這件事情中它就一點過失也沒有嗎?鬼性即人性,鬼品即人品。如何放在“人”的角度上,更深刻地解讀這個故事的主題呢?我們看到竇桂梅老師深邃的教學眼光和高瞻遠矚的教學思想,她教給了學生一個重新認識問題的措施和看法:即辯證地看問題,不偏不倚,不慌不亂,于復雜中提取精華,于簡單中提取深刻,引領學生走向更高的思維角度。
我們來看看,竇桂梅老師的精彩解讀吧:“同學們,這個話題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有相對的看法。在我們的觀念中,認為人定勝天。宋定伯機智勇敢,沒錯,但對鬼不能一概而論。你說鬼誠實、善良,難道不是真假不辯、毫無防范之心的糊涂鬼嗎?他做得都對嗎?這不是歷史,是小說,借助小說來說社會上的人和事。誠實、勇敢沒有錯,但必須火眼金睛,防止上當受騙。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小說是以人物為核心展開的,人物的性格也是在故事的情節(jié)中飽滿生動起來的。
至此,這個耐人尋味的主題,化作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問題?我們該如何解讀文本?帶著這一連串的思考,學生走出課堂,收獲的卻是永恒的東西,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看問題的價值觀、一個人生的思考……
唉,此中的滋味又是我等所能解決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