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天平小學 莫秀芹
激活生命意識,喚醒文本語言
江蘇省寶應縣天平小學 莫秀芹
文本的語言是以機械僵硬的文字組合而成的,每一篇文本都是等待著讀者召喚、解構的意義體系。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喚醒沉睡的文字,傾聽文本字里行間流動著的生命精粹,讓語言情韻真正浸透在學生的文本字里行間。本文提出要層級遞進,在朗讀中喚醒語言;品味辨析,在揣摩中喚醒語言;拓展補充,在想象中喚醒語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
層級遞進 拓展補充 品味辨析喚醒語言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即引領學生在品味辨析語言、悅納內化語言、傾吐表達語言,促進學生言語生命的成長。而文本的語言是以機械僵硬的文字組合而成的,每一篇文本都是等待著讀者召喚、解構的意義體系。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喚醒沉睡的文字,傾聽文本字里行間流動著的生命精粹,讓語言文字真正浸透在學生的語言文字之中。
任何一篇文本都是作者自身價值認知和情感意蘊的集中呈現(xiàn),但這些價值情思都蘊藏在文本語言的深處,這是生命個體僅憑眼睛所視無法開掘出來的,只有真正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動力,悉心地品味與感受,才能真正形成價值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深情誦讀的方式,拉近學生與文本語言之間的距離,將學生的身心意識通過誦讀的方式介入到文本語言中,還原文本語言所意欲呈現(xiàn)的畫面感和豐富情韻。
如在教學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一文時,前面兩句生死英雄的評論、后面兩句對政府無能的憤慨,只有在具體資料的支撐之下,才能真正體悟。筆者在教學中,先是學生介紹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資源揣摩詩句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隨后,教師設置了這樣的誦讀情境:面對戰(zhàn)火硝煙,面對黎民百姓,她因丈夫棄城出逃的懦弱而羞愧(女生讀);她因金兵南下而痛恨(男生讀);她因宋朝政府腐敗無能而憤慨(全體讀)。在一遍遍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李清照的形象在學生的意識中逐步明朗,李清照內心的情感在學生的意識中逐步深刻,誦讀將教學文本的語言充分激活,讓學生真正走進了詩歌的內核之中。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就充分運用了誦讀的方式,在層層遞進、步步為營中,不斷向詩人的內心世界以及詩歌的內核邁進,真正喚醒了原本沉睡的文字,在不同學生的心目中建構起不同的文本內涵。
入選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質兼?zhèn)涞牡浞吨?,其語言的運用精致而充滿韻味。教師就應該緊扣文本語句中的核心詞語,引導學生辨析品味作者言語表達的秘妙,在揣摩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獨特情思,觸摸文本語言的溫度。
如《煙臺的?!访鑼懥艘荒晁募緹熍_海不同的特點,但作者并沒有依照傳統(tǒng)的春夏秋冬的順序展開描寫,而是在開篇就直接描寫煙臺海冬季的凝重,以便與緊接著的下一章節(jié)春季海的輕盈形成對比。教師就應該順應作者的寫作思路,將教學的重點設置在兩個語段語言的對比上,從而在揣摩中進行體悟與感思。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思考:兩個語段中,哪些語言凸顯了煙臺?!澳亍焙汀拜p盈”的特點?在學生分別提煉出“暴怒的獅子”“氣勢洶洶”“雷鳴般的轟響”“掠過海域”以及“微波泛起”“嬉戲著追逐”“撲向岸邊”“害羞似的”,教師則引領學生以對比的視角揣摩這些文字背后所蘊藏的畫面感,讓學生在深入感知的層面中激活語言文字;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畫面,實現(xiàn)由閱讀到傾吐的轉化,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敏銳地意識到作者在文本構思上的獨到之處,緊扣文本表達順序上的特點,通過對比的方式再現(xiàn)文本的內在意蘊,讓文本真正活在學生的意識之中。
以漢字組建而成的文本中,存在著一個天然的召喚結構,任何一個生命個體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將自己的經驗與文本中的不確定因素和空白點聯(lián)系起來。教學中來看,教師應該緊扣文本表達的核心處、空白處進行合理地拓展想象,在感受其意境的基礎上,真正浸潤在文本的情韻之中。
如《半截蠟燭》一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為保護情報與敵人進行周旋的故事。整個故事雖然沒有硝煙,但其緊張激烈的程度絕不亞于一場真正的戰(zhàn)斗,尤其是課文中環(huán)境氛圍的描寫將這種緊張窒息的渲染出來。但在伯諾德夫人失敗之后,兩個孩子究竟會怎么想的,他們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這些內容作者并沒有直接點明,而是全部蘊藏在環(huán)境渲染的語句之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作者環(huán)境渲染的語句,在想象中真正形成對文本故事的感知和環(huán)境描寫語句的價值認同。而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將這篇課文的故事完整地進行角色表演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想象通過內心獨白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故事。
在這一案例中,學生對文本中人物內心活動的想象,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拓展補充文本的內容,讓文本表達更加豐滿而完整;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對環(huán)境描寫語句真正感知體驗的一種反饋,真正盤活了文本的情感價值。
文本帶著作者內在的價值認知應運而生,但這種價值如果沒有讀者生命意識地參與也就難以真正揣摩出其應有的主題內涵。只有真正激活學生的內在意識,感受文本語言的脈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