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杰
(長治醫(yī)學院思政部,山西長治046000)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研究
范林杰
(長治醫(yī)學院思政部,山西長治046000)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人類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同時,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的理念轉型、教學方法轉型、研究范式轉型和人才隊伍轉型。大數據包含全體數據和相關關系等,這些特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利用大數據,是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的內在要求,為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使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可以有新的轉變,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個性化服務的機會,加強了對其思想動態(tài)的時效性監(jiān)控,并且實現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預測性跟蹤,利用大數據真正做到把服務落實到每個大學生的身上,促使每個教育對象實現個性化、全面性的發(fā)展。
(1)提供了受教育者的個性化服務。在過往的時代下,我們通常采用系統(tǒng)抽樣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進行調查研究,再加上各類人們的經驗進行綜合判斷。小數據時代的隨機采樣,是以最少的數據獲取最多的信息。此種方法得出結論的效度和信度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漏洞。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讓我們有能力去收集和分析每個個體的“全面數據”,利用所有的數據,而不再僅僅依靠部分數據,從家庭成長的環(huán)境到人際社交的開展以及受教育的經歷都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從而實現全數據模式即“樣本=總體”[1]。那么由此而產生的對每個學生的認知是不存在片面性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里指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大數據的思維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該綱要的內涵,只有準確全面地把握每個學生的數據才能為他們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服務,改變過去滿灌式的集中教育方法。
(2)加強了思想動態(tài)的時效性監(jiān)測。大數據的實現是基于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和云計算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數據是無時不刻不在更新的,是動態(tài)化的,不同于以往去發(fā)放問卷、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最終得出結論。顯而易見的是,過去的了解需要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解釋發(fā)生了的現象,而大數據代表的可以是過去某個時間點的情況,更可以是此時此刻的現象,隨著高速網絡和強大處理能力的芯片的發(fā)展,數據源傳輸到數據處理終端通過處理器和網絡最后儲存到數據庫所用的時間幾乎可以視為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信息,比如某個學生是不是準時出現在指定的課堂,晚上幾點到的宿舍以及到了宿舍用電腦訪問了什么網站,都是可以用大數據的技術來實現的。能掌握如此詳盡及時的數據,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就可以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個學生提供極具時效性的個性化服務。
(3)實現了教育對象的預測性追蹤。大數據所產生的核心價值就是預測。預測功能被視作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被說成是一種機器學習。一封郵件可能被作為垃圾郵件處理掉,錯誤輸入的“teh”而自動生成“the”的現象,都是大數據可以預測的范圍[2]。當我們開始大規(guī)模地收集和處理所有學生的數據時,數據的表面價值可能就成為冰山的一角了。如果在期末考試中,一名同學取得了59分的成績,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一定是沒有認真復習導致的,而一旦掌握大數據的思維,通過大數據的運算或相關性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他在備考以及考后是如何對待他的59分成績的,包括下次考試的成績和同期其他科目的考試成績建立統(tǒng)一的大數據庫,這時的59分不會像之前考完就像垃圾一樣被舍棄而變得沒有價值。各大航空公司的一條條相關信息造就了價值數億美元的farecast網站,谷歌翻譯的一條條搜索指令變成了最大規(guī)模的資料數據庫,當你鍵入關鍵詞,谷歌會給你提供出相應對你個人適用的服務。而未來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視為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數據信息。
(1)服務對象。當前社會的網絡已經成為了像電一樣的生活必需品。在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像電一樣的基礎設施后,數據就成為其副產品。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把這種副產品稱其為“自然資源”。目前,人人都持有至少一個網絡的終端,從電腦到手機再到各種可穿戴設備,無時不刻不在產生著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數據。每個源源不斷地產生著數據個體,促使大數據的時代真正來臨??突仿〈髮W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認為:數據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機器和人的價值就會發(fā)生顛倒,人就比不上機器了。所以,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使數據的價值實現增值。尤其在校的年輕學生群體對新生事物的強烈感知,他們的運動愛好、購物習慣、社交屬性、新聞瀏覽所產生的數據量,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自身攜帶一個具有強烈個人特色的“數據庫”。國內知名大數據研究專家徐子沛認為:數據是對事實最客觀、最銳利的一個表達。由此可見,此類“數據庫”的建設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服務提供最大的前提和最有利的數據支撐。
(2)硬件基礎。根據戴爾負責人邁克爾?戴爾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天我們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帶寬正在以每年10倍速度的指數級增長,而在未來的十五年我們的信息技術能力將會比目前強大1000倍?,F在要破解一個人類基因組需要16個小時,2031年將只需要1秒。螞蟻金融服務創(chuàng)立了一個人臉識別的項目:只需觀眾在攝像頭前站立30秒,就能在此畫面中經過的人找出與你相貌相近的人。[3]再有云計算的興起,能有效解決大數據處理所需的存儲和數據安全的保障。由此可見,當前的信息技術發(fā)展已經具備處理4V特征的大數據能力,并且在商業(yè)領域開始應用,互聯(lián)網巨頭型的公司比如阿里,騰訊,谷歌等都將大數據上升到戰(zhàn)略層面,作為應對下一輪技術變革的著力點。而技術的移植速度幾乎不需要過多時間即可在教育領域實現應用。
大數據時代的眾多學科以及科學門類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研究方式隨之發(fā)生轉變,進而在人類原有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上發(fā)生影響[4]。大數據時代,是不可逆的發(fā)展趨勢,21世紀是從數據里鉆出石油的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起新的意識理念,建立新的方式方法,搭建新的人才隊伍,利用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行深度挖掘,提取價值數據,因材施教,依據客觀有力的數據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1 理念轉型
首先是敏銳的數據嗅覺,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據”可循,要把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轉變過往主觀的灌輸意識,把客觀的數據信息作為重要參考,轉變過去通過直覺、經驗等傳統(tǒng)的思路,通過大量的數據自動生成更為客觀、科學的參考信息,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量化思考,實現從歸納向演繹的思維轉變。利用大數據,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建個性化的成長、成才方案,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個性化的服務當中,運用數據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乃至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規(guī)劃。
其次是要與能產生數據的機構合作,僅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幾乎是無法獲取全面的數據的,比如校園內的一卡通信息,圖書閱覽信息,更多的數據來源于校園外的社交平臺,網頁瀏覽記錄等等,微博、微信、網購的相關記錄、照片、視頻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對象的重要數據來源。
最后是要注意發(fā)現和挖掘數據之間的規(guī)律和關聯(lián)。維克托在他的書中指出,大數據最重要的發(fā)現是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脫對于因果關系的追求,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發(fā)現和使用相關關系上。一旦發(fā)現了兩個事物或現象之間存在的相關性,就可以從中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而搞清楚二者為什么具有相關性則可以等學者們慢慢探究[5]。以校園一卡通為例,通過記錄每個學生的消費額度、消費時間、消費地點以及性別和消費內容,將這些數據與他的家庭親屬關系的職業(yè)、收入和生源所在地的評價收入情況進行相關關系的分析,甚至建立一套數據分析模型,從而實現對助學金的資助認定,這種做法將會比起地方街道的“證明信”更有科學性和說服力。再將此類數據與圖書館的借閱書目、自習時間和考試成績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關聯(lián)點。這樣通過對學生的一系列日常學習生活行為進行數據化分析,可以實現對學生工作的宏觀把握,對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成績進行預測,還可以對可能發(fā)生問題的學生進行提前的引導和干預。
3.2 教學方式轉型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86.5%的學生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小班教學為主要形式;有52.3%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自己關系甚遠,較少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6]。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以班級形式教學,采用合班形式,且規(guī)模越來越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針對性不足,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并且不能根植于社會生活的現實。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首先要加強與學生的聯(lián)系,至少形式上要熟識每一張面孔;其次在內容上要保持更新,不斷將社會的最新動態(tài)以及前沿成果及時地展示給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離不開大學教育的大趨勢,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tǒng)校園、課堂的基礎上,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成為大勢所趨。MOOC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將全球最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通過互聯(lián)網實現共享,從而實現任何一個對某一學科、領域感興趣的人隨時聆聽到該領域最頂級大師的引導和教育。此種模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意義很大,因為目前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課程設置缺少吸引力和針對性等等。受此諸多因素的影響,MOOC的引入將會大有裨益,一方面讓學生享受到優(yōu)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對學生的個性化服務上來,通過了解學生線上課程學習的習慣和特點,以及所選課程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并且可以從宏觀上把握學生的整體動態(tài),對于線上平臺的學習,學生一定是自發(fā)、自主選擇的,可以看作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真實體現,那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可以著手對每個同學的上課記錄進行個體分析和相關性分析,進而精準地落實到對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服務上來。3.3 研究范式轉型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樣也是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式。此研究方法的難點就在于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關系處理上,孰重孰輕以及誰對誰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隨機采樣在原始研究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成為當代社會測量領域的核心方式。但這條捷徑,是在不能收集和分析全部數據的情況下的一種選擇,它本身還是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思想的不穩(wěn)定性、私密性等等,會給定量研究帶來更大的困難。所以,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會有較大程度的不完善。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上述的研究困境會帶來質的轉變和飛躍。我們現在可以有選擇地放棄抽樣調查這條捷徑,轉向選擇更全面完整的數據收集。大數據中的“大”并不是絕對數量上的大,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選取了這樣的處理方式。谷歌成功預測了流感的發(fā)生,farecast準確地把握了機票價格的走勢,都是成功采集并利用了大數據。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我們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所有相關的信息數據化,不再受制于一切的各種假設。我們所開展的研究都將始于數據,也是因為數據我們才會發(fā)現以前不曾意識到的問題。正如維克托教授打的一個比方一樣:Lytro相機,它把大數據運用到了攝影中。即“樣本=總體”。因此,與普通相機相比,這些照片具有了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特征。同理,大數據的建立是在掌握了所有數據,至少要盡可能多的數據基礎上,我們就可以科學地發(fā)現細節(jié)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運用,我們就可以用大數據去驗證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任何新的假設。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使用傳統(tǒng)的樣本分析方式,畢竟當前要獲取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數據是有限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力爭利用手中能夠掌握的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所有數據,再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展開個性化的服務也就成了一種可行性的選擇。
3.4 人才隊伍轉型
目前,大數據發(fā)展最大的制約可以說是大數據人才的匱乏,而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大數據人才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現行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下,數據分析是理工科專業(yè)的特長,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二者相距甚遠。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在該學科的選拔和培養(yǎng)上適度向計算機或數理統(tǒng)計的方向傾斜,尤其在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錄取上更重視吸收數理統(tǒng)計的專業(yè)人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理工科背景的人才儲備,設置數據分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研究方向,擴充一支大數據時代的利用數據分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人才隊伍。大數據時代下,也應該對現行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相對熟悉量化研究和數理統(tǒng)計的人給予進修的機會。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乃至于出國深造,讓其掌握人工智能及其深度學習各種傳感器的應用價值等硬件與軟件的技術,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數據分析處理實踐的緊密結合,在數據收集和管理的過程中,把握有效數據,尤其是有效的非結構化數據,提升數據分析結果的精確性。
因勢利導地引進數據學家,增強數據決策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數據科學家被?哈佛商業(yè)評論?雜志譽為“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yè)”,因為他們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數據提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分析思維和果斷的決策執(zhí)行力,是通過專業(yè)學習和專項培訓的高級數據人才。所以,引進數據科學家對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挖掘和利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與數據學家共同進行學科建設,利用其已經掌握的數據技術有針對性地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開發(fā)不同的軟件應用或平臺,優(yōu)勢互補,不斷地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服務提供專業(yè)的建議和科學的指導。
大數據時代面臨最嚴峻的挑戰(zhàn)即是隱私保護的問題,當所有人的所有信息都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出來時,教育對象在數據擁有者眼里成了透明人,他的學習、生活形態(tài)被一覽無余,在倫理道德層面是不是可以接受呢?更甚者,是不是違反了法律的規(guī)定?一旦數據系統(tǒng)有漏洞或是使用監(jiān)管人員出現信息買賣,出現大面積的信息泄露,那后果將會不堪設想。因此,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還需要更多的學者去研究和完善。
[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刪除[M].袁杰,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徐子沛.大數據[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 劉文霞.個性教育論[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
[6] 梁家峰,亓振華.適應與創(chuàng)新: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55-58.
責任編輯:張曉輝
Research on Individualized Serv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Big Data Era
FAN Linjie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Work,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046000,China)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big data brings changes to human life and workingmethods.At the same time,the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faces new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ies,which promotes the idea transformation,teaching method transformation,research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and personnel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Big data contains all data and correlation relations,in which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the inevitable rela-tion with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using of big data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ig dat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personalized service
G641
A
1009-3907(2017)06-0047-04
2017-01-09
山西省教育廳基金資助項目(YJ201613)
范林杰(1984-),男,山西長治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