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90-02
在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汪洋大海中,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要面向生本》激起了我心中的一片浪花。省實驗營口分校的金寶華校長將之落實,完善,深化,升華。又為我指明了方向。他將人本教育分為人本教學和人本管理兩個模塊。這里就人本教學這一模塊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結合深入貫徹人本教學的理念和這一年來的親身體味,說說一點體悟,貽笑大方。
金校長說"要堂堂人本"、"人本不要局限于形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喜歡什么,我們就從什么入手,引導學生沿著我們設計好的路線走到我們理想的彼岸"、"怎么引導,能自己不迷糊,又沒有意外,即使發(fā)生意外,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就體現出老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
這個目標實現的關鍵在課前設計。設計好宏觀目標,過程問題,教學流程,表現手法。
"起承轉結"是語文寫作課時跟老師學的寫作技巧。人本課堂強調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的提高。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逐步吸引學生去探索我設計好的目標,借學生的口,通過生生互動,代表發(fā)言,質疑,解疑,再質疑,再解疑,完成我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整個課堂的從設計到實施,要區(qū)別于傳統課。我自己在這一年的摸索中覺得,可以將這一模式,化為基本教學流程,運用到化學課堂,成為化學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些過程不僅人本課需要,傳統課也同樣有。所以承認人本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傳統。二者相得益彰。這里我著重從人本方面說。
1.起,是引課
傳統課也需要引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課,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同時也會讓老師自己心情舒暢。提高效率。但忌諱重復,枯燥,做作。學生,尤其我們現在的學生,他們不是傻子,更不是小學生,什么都不懂。他們很聰明,甚至很世故,他們反應很快的,知道的很多。是糊弄不了的。喊口號,他們會厭煩。耍小聰明,他們比你更聰明。因此,如何簡潔、有效、接近他們,聯系知識,是老師們備課的目的之一?;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很喜歡做實驗,哪怕看演示實驗也行。利用實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這本身給了我們巨大的引課優(yōu)勢。但僅用實驗引課,傳統課也是這樣辦的,沒有新意。既然講人本,就要有人本特點的引課,就要打破傳統的引課模式。
我們講氯氣的習題課時,傳統上,大海,二戰(zhàn),電影……用氯元素的結構,引出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依次是氧化性……我在上人本課時,引課是這樣設計的,效果還不錯。
大家知道七彩顏色吧?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我們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貞?,以氯為線索,能否一一對應?以小組為單位,總結答案。學生很興奮,一組發(fā)言剛結束,馬上有其他組補充,完成的效率很高,甚至一些沒講過的顏色也總結出來了。事先我準備好相關PPT,并用對應的顏色注明對應的物質,以加深印象,并設計成彩虹的形式。對學生補充的在加上。然后馬上用典型的高考題以顏色為突破口的無機推斷題,精心選擇的練習題練習,讓學生說,問題讓學生發(fā)現解決。強調的中心思想就是顏色——突破口。將學生的看,聽,說,想,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印象深,容量大,縱向,橫向跨度,絕對大于一節(jié)傳統課的效率與容量,效果蠻好的。
2.承,是過渡
好的過渡是必要的,讓人順理成章,一氣呵成。舒服。不需要華麗語言的組織,不需要矯揉造作的引用,只用幾個簡單實用的小問題,甚至一個問,簡單幾個追問,一切就水到渠成。金校長說,"一題多變就是最好的過渡"、"最說明問題"。用典型例題過渡,是我的最愛。以題代練,以題帶點,以題連接,簡單、實用。學生還印象深,興趣濃,講課進度無形中上來了,效率提高了。選題很重要,最好是高考真題。這塊最能體現出人本的優(yōu)勢。一個簡單的PPT,一部分輕輕一換,本質與現象的華麗轉身被解決,抓住一類題型的本質,任其五顏六色的外表,我都不被迷惑。實在不行,選擇題,前兩個選項是承上,后兩個選項是啟下。深入,反復,抓住精髓后,人本的效果一旦經展現,絕不是一星半點的成功,學生十分買賬,效率極高。
例如,我們講甲烷的性質時,甲烷的取代例題"甲烷與氯氣光照取代后的有機產物有幾種?"改。乙烷?追。都是什么?畫出結構簡式。再追。分幾類?規(guī)律?小組內討論解決,發(fā)言。再換。丙烷?規(guī)律是否適用?練習題,二氯代物有幾種。不要局限于我們只講甲烷,還沒講烷烴,學生不可能會。學生一定能會!請相信你的學生,他們很優(yōu)秀,遠超過你的想象。不要被那些進度的條條框框限制住你的想法和可愛的學生的思維。
好的過渡,沒有突兀的"下面我們……"沒有生搬硬套,我們化學組的趙學金老師做的相當好。能真正做到深入淺出,能充分挑起學生的興趣,如饑似渴的想了解下一步的知識。有經驗的老教師,在過渡之處,是最閃光的點,畫龍點睛之筆,用最少的話說最多的事。
3.轉,往深里轉,是深化。往廣里轉,是拓寬
人本和傳統最直接的區(qū)別。拔高就體現在這。問為什么?追根問底,是深化的常用辦法,誰都會。怎么問?在哪問?是藝術。差別體現在這。調動學生的大腦,運轉,思考,簡單的講解,效果不好,當然,老師的講解通常準確,全面。但學生中也有高手,未必就達不到同樣的效果。而且在小組交流中,參與進來的不僅是學生,還有他們的興趣。及時鼓勵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同學補充是必不可少的過程。老師小結板書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一切就不是很難了。
例如,關于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什么物質能使其褪色?共性?無機和有機;無機顯還原性的物質,如變價化合物中的低價化合物,還原性單質;有機的烯烴、炔烴、部分芳香烴。這是廣。為什么褪色?原理?紫色的MnO4-被還原成無色的Mn2+。還原性物質被氧化成最高價化合物或二氧化碳或苯甲酸,這是深。
4.結,是總結拔高
學生可以勝任的。傳統課,最后老師一定要總結,這是形式。人本交給學生,可以嘗試讓中等學生來試試。人本也可以由老師來小結,靈活運用。PPT設計幾個問題,做成漂亮的按鈕,搶答,選擇,不失一種常見,有效,有趣的辦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人本的精髓在于隨機應變。不管什么課型,不管什么學生,只要老師引導的到位,人本發(fā)揮的到位,都可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