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奎
【摘要】青春期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中,最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社會化的過程。而青春期階段的異性交往是實現(xiàn)這種社會化交往必要構成。伴隨青少年心理、生理的發(fā)展,會從心底體現(xiàn)出異性交流的愿望,但因為缺少異性交往的心理準備,又沒有相應的經驗、技巧,有時會產生一些不可抗拒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因此,對他們異性交往心理及行為特征研究,極有必要。
【關鍵詞】青春期 青少年 心理 行為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84-01
根據(jù)有關研究顯示,有一部分青少年在面對學習、交朋友、社會適應等問題時無法用正確的態(tài)度、適當行為來應對自己心理的表現(xiàn),造成了各種問題,以此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甚至還會出現(xiàn)不同情況的心理障礙。
因此,指導青春期異性正常交流已成為了社會各界都要重視的問題。掌握好他們的心理及生理發(fā)展變化,了解他們異性交流特點,有利于對他們進行正常的引導、教育,讓青春期的學生可以適應本身心理及生理變化,確保身心平衡、健康。
1.青春期異性交往心理行為發(fā)展特征
當孩子步入到青春期后,心理開始慢慢成熟。此時的意識發(fā)展常常會以外觀吸收、接觸形式表現(xiàn),這種吸引以及接觸可讓青少年喜歡在異性面前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以此來吸引對方的注意,讓他人對自己能有所肯定。
青春期少年有明顯心理特點:第一,性心理、生理慢慢成熟。而且認識能力也有了明顯的發(fā)展,邏輯思維已占上風,卻容易過于表面、片面。第二,情緒兩級性,調節(jié)、支配情緒能力雖有一定發(fā)展,但情緒仍表現(xiàn)強烈,特別容易激動,看似堅強,實則內心脆弱。第三,學會掩飾。進入青春期后,開始學會掩飾真實感情,不愿意把自己內心表現(xiàn)出來。
2.青春期異性交往心理功能及存在的問題
2.1心理功能
第一,可促進青少年一起發(fā)展,異性交往有利于構建起清晰的自我感覺。異性交流和自我概念可影響個體的自我價值感,同時還可以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二,正常的異性交往可消除這些不健康心理,對于青少年的個性完善極為有利。并且還可增加青少年間友誼,為今后獲得成熟的愛情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健康的交往可拓展青少年友誼的范圍,讓他們友誼發(fā)展不同只局限在同性、同學的小范圍內,并且青少年通過異性交往,可從對方身上學生很多可學之處。
第四,促進青少年社會性的發(fā)展。和異性同伴開展良好的關系,可有利于青少年獲得熟練成功的社交技巧。
2.2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青少年異性交往也存在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交友觀不當;超友誼范圍;交往方式不對;隨意或隱藏性交往增加;一對一異性交往帶來的問題;愛情錯覺;拒絕異性交往或異性交往困難;缺少異性交往的環(huán)境。
3.幫助青少年正確度過青春期的異性交往
3.1理解為主,傾聽心聲
青春期少年正在心理斷乳期,他們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發(fā)展,但因為認知情感發(fā)展不完善,做事有時會比較“鉆牛角尖”。對他們開展教育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何XX,女,13歲。因為長的比較胖、黑,在同學面前比較自卑,特別是進入到青春期后,開始對男生的言行有所在意,特別害怕有哪個男生說自己胖、丑。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她的學習一落千丈。她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后,和她開始談心,交流,引導她去正常對待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問題。
3.2關注差異性,加大干預方法
要尊重青春期在異性交往中所表現(xiàn)出的差異性,在開展教育時,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XX班有一個男生,進入青春期后“喜歡”上了同班一位女生,這個女生學習成績等均比較優(yōu)秀。男生自認為不配和她做朋友,一度非常困擾。當老師發(fā)現(xiàn)人的異常后和他進行溝通。在了解他內心的想法后,加大了干預的方法。老師的做法也很簡單,告訴他既然那個女生那么優(yōu)秀,那么自己也想辦法讓自己優(yōu)秀起來。這樣的引導無疑是正確的。能讓學生自己去正確面對自己的交友動機,也能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綜上,在異性交往日益開放以及頻繁的情況之下,需要多幫助青少年、老師以及家長理解、認識到正常交往的必要性、可靠性,讓正常交往帶來的益處和不適當?shù)慕煌?、不健康的交往等所帶來的問題區(qū)分。重視人生觀、價值觀、友誼觀等教育,幫助青少年提升異性交往能力,并為預防并且矯正青春期異性交往心理問題提供相應的科學根據(jù)。
參考文獻:
[1]王冠力.初二年級學生異性交往教育策略的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徐飛鵬.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問題淺析[J].內蒙古教育,2011,24:21-22.
[3]郭曉媛.關于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問題的研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