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壘
【摘要】圖像史料相比于文字史料的記述,能更細膩、生動、直觀、形象的表述歷史,在初中歷史新授課教學中合理地使用圖像史料,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圖像史料 教學價值 新授課課堂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22-01
一、圖像史料的定義
華東師范大學沈敏華教授指出:“圖像史料, 亦可稱為可視史料或影像史料, 主要是指適用于歷史教學與研究的視覺圖像。但廣泛的說, 它還包括珍藏于博物館的大量文物、遺址遺跡、碑刻、建筑、圖畫等實物和攝影照片以及影視片、紀實片等能夠提供圖像、呈現(xiàn)或傳達某種歷史理念、產(chǎn)生視覺感知的對象。”
二、圖像史料特有的教學價值
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特點,只能憑借前人遺留下來的史料去認知、想象、感知歷史。對于初中生來說,依靠龐大繁復的文字史料對某一時期的歷史形成印象是困難的,而圖像史料能細膩、生動、直觀、形象的表述歷史,能把具體的歷史事實還原到學生眼前,給學生更大的視覺沖擊感和現(xiàn)場感,強化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與感知。
三、圖像史料在新授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蘇聯(lián)教育家馬赫穆托夫把課的類型主要劃分為:學習新教材的課和通過主題活動,檢查和校正知識、技能的課。就是通常所說的新授課和復習課。新授課的結構通常是:導入、教授、小結、鞏固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新授課課堂教學中,筆者運用圖像史料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圖像史料,巧設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導入環(huán)節(jié)無疑是引發(fā)學生整堂課興趣點的關鍵,相比于語言、文字,有“情節(jié)”、“內容”的圖像史料具備更強的吸引力,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歷史,增強歷史認知的時空感。
在川教版七下《明朝的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一課教學時,筆者分析課標要求后,決定整合教材,圍繞“海洋”主題設計教學。為了把學生興趣點、注意點引入到“海洋”這個主題上,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播放了《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式》一段影視史料視頻。
同時,我提出問題:“六百年前,有一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中國艦隊在大洋上劈風斬浪,航行萬里,架起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海上橋梁,這些遠航行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在導入使用這段圖像史料,起到了激趣,渲染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情緒的作用,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順利導入新課學習。
(二)教授環(huán)節(jié),利用圖像史料,啟發(fā)學生思維,突破重難點
在教授環(huán)節(jié)中,圖像史料的運用可做到非常靈活、濃墨重彩。如可利用圖像史料,幫助教師講明歷史時段分期、主要特點、歷史地位等;也可以幫助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還可根據(jù)圖像史料講解歷史知識結構和內在聯(lián)系。
(三)總結環(huán)節(jié),利用圖像史料,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認知能力
圖像史料還可以用作總結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歸納、概括一課的知識,完成宏觀—微觀—宏觀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形成歷史學習的認知能力。
(四)鞏固環(huán)節(jié),利用圖像史料,編制試題,鞏固新知
鞏固環(huán)節(jié)是把課堂所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關鍵一步,一般通過課后作業(yè)來實現(xiàn),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如筆者利用圖像史料《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形勢圖》編制試題,作為作業(yè)。
【試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形勢圖》,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出現(xiàn)了兩大軍事集團,組合正確的是:( )
A 三國同盟:德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B 三國同盟:英國 日本 俄國
C 三國協(xié)約:德國 塞爾維亞 意大利
D 三國協(xié)約:英國 法國 美國
【2】圖中反映的歷史史實是:( )
A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形成 B 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
C北約和華約建立 D 歐洲共同體建立
從近幾年各地歷史中考試題來看,圖像史料試題已然成為考查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老師一定要重視利用圖像史料編制試題,對學生進行訓練。
參考文獻:
[1]趙亞夫總主編.歷史教學課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