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軍 馮曉軍 孫建飛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蘇無錫 214000)
退變性腰椎滑脫主要是指椎間盤退變、韌帶松弛、關節(jié)突關節(jié)引起的腰椎間關節(jié)滑脫,屬于骨科常見病,其發(fā)生率可隨著社會老齡化進展和生活壓力增加呈上升趨勢,且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可表現(xiàn)為神經根性疼痛、間接性跛行、腰痛等癥狀,目前常通過手術治療[1-2]。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雖能夠切除部分椎板、關節(jié)突等組織,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不利于在中老年患者中推廣[3],而近年來隨著手術方案的完善,PLIF、TLIF開始廣泛推廣于臨床,目前臨床學者對其療效存在不同爭議[4-5]。本文旨在探索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實施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患者80例,采用信封隨機化分組模式分為兩組,各40例。入選標準:(1)自愿配合此次實驗;(2)均無精神類疾病現(xiàn)象;(3)無肝腎功能不全現(xiàn)象;(4)經MRI、CT檢查確診。
觀察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8.19±3.44)歲,平均體質量(54.19±5.96)kg;病變部位:29例患者位于L5~S1位置,11例患者位于L4~L5位置。
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8.23±3.67)歲,平均體質量(54.86±5.41)kg;病變部位:30例患者位于L5~S1位置,10例患者位于L4~L5位置。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對照組采用PLIF治療,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進行腰椎后路椎體間融合術,在病變椎間隙實施切口,協(xié)助患者采取俯臥位。首先可在椎體間隙上下椎體置入椎弓根螺釘,咬除棘突、韌帶、雙側椎板,撐開椎間隙提拉椎弓根釘復位滑脫椎體,并根據(jù)病變位置,擴大神經根管和側隱窩,去除關節(jié)突內側緣和黃韌帶,在此過程中,注意保護神經根組織和硬膜囊,隨后刮除上下軟骨終板,切開纖維環(huán)清除髓核,椎間隙植骨并置入椎間融合器,最后放置引流管。
(2)觀察組采用TLIF治療,術前準備、入路、體位、麻醉均與PLIF手術治療方式相同,完成切口后,鈍性分離椎旁肌間隙,植入椎弓根釘,、保留棘突和椎板,切除患側關節(jié)突進入椎管,咬除椎管背側黃韌帶,根據(jù)椎管狹窄程度,咬除上下椎板邊緣,切開纖維環(huán)清除髓核,對神經根管進行減壓,撐開椎間隙提拉椎弓根釘復位滑脫椎體,刮除椎體終板軟骨,椎間隙植骨后置入椎間融合器,松開釘棒后抱緊固定,最后放置引流管。
兩組患者均進行3~5 d的抗生素、甘露醇等藥物治療,為了促進術后神經恢復。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隨訪六個月)、VAS評分(疼痛評分)、ODI評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數(shù))。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VAS、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 1 兩組 VAS、ODI 評分對比(x±s,分)
觀察組近期、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例(%)]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x±s)
退行性腰椎滑脫早期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周圍韌帶退變松弛,纖維環(huán)膨脹至椎管內,導致椎間隙狹窄,引起椎間異?;顒樱又夭∏閻夯?,引起腰椎管狹窄,最終發(fā)生硬膜囊受壓和神經根受壓,目前常實施手術治療,治療關鍵在于恢復椎間穩(wěn)定性和高度,消除黃韌帶肥厚和神經壓迫,去除椎間盤突出[6-7]。
本研究通過對分別采用TLIF與PLIF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效果相比,可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近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VAS及ODI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TLIF應用效果更顯著,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性和疼痛程度,并減少并發(fā)癥。TLIF主要優(yōu)勢在于:(1)能夠明顯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性,提高手術安全性;(2)手術對棘突、健側椎板及小關節(jié)等組織能夠進行保留,且對上下相鄰椎體穩(wěn)定性影響較小,能夠保留更多的椎弓根骨性結構,不對脊柱造成破壞[8-9];(3)治療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椎管骨性結構,且是保留關節(jié)突的正中入路,保護硬膜囊,減少牽拉,保證術野清晰,減少硬膜外瘢痕形成,降低神經根損傷風險性[10]。
總而言之,TLIF與PLIF均具有顯著療效,對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實施TLIF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安全性更高,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降低遠期、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郭徽靈,胡世平,吳宏,等.單側改良TLIF聯(lián)合全椎管潛行減壓與傳統(tǒng)PLIF對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比較[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51(1):71-73.
[2] 戈浩,呂建軍.PLIF與TLIF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13(6):41-43,44.
[3] 鄭劍平,賴偉強,孫春漢,等.改良TLIF技術與PLIF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7,25(9):47-48.
[4] 楊祖清,頡強,李天清,等.Wiltse入路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6):503-510.
[5] 林景波,張洪濤,何平,等.經后路椎體間融合術與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75(19):5568-5569.
[6] 劉培林,張士杰. 后外側入路腰椎椎弓根釘固定椎間融合術治療退變性腰椎不穩(wěn)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3):1242-1244.
[7] 張之棟,杜怡斌,儲建軍.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摘除術與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腰椎融合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5,15(7):583-587.
[8] 林磊,李般若,王青平,等.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兩種融入方式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12):1210-1212.
[9] Elkader E B A.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J].Asian Spine Journal,2016,10(1):52-58.
[10] 許鵬,史建剛,葉曉健,等.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與后路椎體間融合術治療多節(jié)段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6,21(3):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