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苑芳,郭節(jié)芳,李健清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同樂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廣東 深圳 518172)
計劃免疫為衛(wèi)生部按照一段時間疫情監(jiān)測、人群免疫情況開展的一種疾病預防措施,該項工作經有計劃、有目的地應用防疫藥品、抗原物質給人群接種,從而使機體出現(xiàn)某種特異免疫能力,進而達至免除疾病傳播與發(fā)生的目的[1]。在計劃免疫中,兒童為接種重要人群,是確保兒童健康成長的一種保障性措施。由于兒童處于特殊年齡階段,生理及心理發(fā)育均未完善;而且部分家長因計劃免疫知識認知不足,對于預防接種工作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2]。有研究[3]顯示,在接種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接種兒童及其家長進行相關護理指導,可提高臨床依從性,改善兒童不良情緒,使家長滿意度提升。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進一步探討護理指導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同樂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進行計劃免疫接種兒童12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64例。對照組男34例,女30例,年齡1個月~6歲,平均(2.36±0.41)歲,體質量8~22 kg,平均(18.53±3.17)kg;研究組男35例,女29例,年齡2個月~7歲,平均(2.68±0.43)歲,體質量9~23 kg,平均(18.75±3.22)kg。2組性別、年齡及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自愿進行研究,兒童家長配合度高;排除標準:先心病兒,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模式接種,并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接種前健康教育、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等;研究組予以護理指導,具體為:1)在疫苗接種前,護理人員向兒童家長講述疫苗種類、作用以及相關禁忌證、可能出現(xiàn)的機體反應等情況,提高家長認知程度;并叮囑家長在接種前予以兒童清淡飲食,避免因過激性刺激食物引發(fā)副反應。2)對于年齡較大兒童,予以鼓勵、安慰,通過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提高其臨床配合度。3)護理人員需對兒童身體狀況、藥物情況進行檢查,包括兒童是否具備接種條件以及藥品有效期與名稱等。4)接種過程需引導家長協(xié)助兒童保持正確體位,保證接種部位充分暴露,拔針后叮囑家長勿反復按壓注射部位;護理人員可與兒童主動交流,通過移情法使兒童轉移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5)接種結束后,囑家長與兒童停留15~30 min,若出現(xiàn)過敏反應則予以對癥處理,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則讓其離院。6)離院后,家長需做好以下幾點:①叮囑家長看護時應避免兒童劇烈運動,引導其多喝水,確保適當休息,并注意飲食清淡;②若出現(xiàn)皮膚瘙癢情況,則避免兒童抓撓,并保證兒童衣服、皮膚清潔干燥;③對于輕微發(fā)熱情況,可予以物理降溫、大量飲水處理,若2 d內未恢復正?;虺霈F(xiàn)高燒不退則入院就醫(yī)。
比較2組家長知識知曉情況評分、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接種后兒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家長知識知曉情況評分應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包括疫苗種類、接種目的、注意事項、接種后護理等方面,每項滿分25分,分數越高表示知曉度越高;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采取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人員操作技能(滿分40分)、護理態(tài)度(滿分30分)及責任心(滿分30分)等方面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接種后兒童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膚瘙癢、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眩暈等。
研究組家長知識知曉情況與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家長知識知曉情況與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分
研究組接種后兒童出現(xiàn)皮膚瘙癢3例、發(fā)熱2例、淋巴結腫大1例、眩暈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93%(7/64);對照組接種后兒童出現(xiàn)皮膚瘙癢6例、發(fā)熱6例、淋巴結腫大3例、眩暈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56%(17/64)。研究組接種后兒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χ2=5.128 2,P<0.05)。
計劃免疫接種屬于兒童健康保障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提升我國人口素質的一種保障,但目前就計劃免疫接種工作而言,因部分兒童家長缺乏對其正確認知,導致臨床配合度降低[4]。其次,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對于接種工作排斥性較高,易導致接種過程出現(xiàn)意外事件。有研究[5]指出,護理指導的應用可提高家長對疫苗認知水平,緩解兒童負面情緒,從而提高家長自我護理兒童能力,有助于降低副反應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家長知識知曉情況與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接種后兒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10.93%比26.56%,P<0.05),結果與斯衛(wèi)利[6]的研究相似,表明護理指導能夠有效控制接種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從而提升兒童家長的滿意度。在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中運用護理指導,護理人員可在接種前、中、后予以全方位護理,有助于接種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在接種前,護理人員對兒童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向其耐心、詳細介紹免疫接種知識,包括疫苗種類及不同目的、接種后相關注意事項等,有助于家長增強對疫苗知識的認知程度[7]。而且,健康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家長提高疫苗接種自覺性,積極配合接種工作,保障兒童健康,預防傳染病。其次,護理人員對家長進行心理干預,針對其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水平等予以針對性心理護理,從而減輕家長不安、疑惑及恐懼等心理[8]。再次,接種前護理人員對年齡稍大兒童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語言交流鼓勵安慰兒童,使其消除或減輕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接種配合度。
在接種過程中,護理人員向家長講授接種時兒童需維持的正確體位,并叮囑其拔針后防止壓迫接種部位,從而避免感染性炎癥發(fā)生[9]。并且,整個接種過程,護理人員嚴格堅持無菌操作原則,避免兒童因不正確操作導致不良反應。由于兒童個體存在差異性,部分兒童在預防接種之后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不良反應,因此,護理人員叮囑家長接種完成后在接種室等待15~30 min,觀察無不良反應后離開[10]。在家長離開之前,護理人員向兒童家長行針對性宣教,通過及時有效護理,可使癥狀減輕。首先,家長需對兒童接種部位皮膚進行護理,應保持該部位清潔干燥,并勤換衣物,保持衣物柔軟干凈。其次,對飲食進行干預,接種后家長應避免兒童進行劇烈活動,引導其多飲水,保持充足休息。此外,對其是否出現(xiàn)輕微發(fā)熱情況進行觀察,采取物理降溫法及大量飲食法改善,若2 d后持續(xù)高熱,則立即送醫(yī)。一系列護理指導,有助于兒童家長提高接種相關知識及護理能力,從而降低兒童接種后不良反應,進而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研究受各種因素影響,未對兒童預后情況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計劃免疫接種過程予以護理指導可有效降低兒童接種不良反應,提高家長知識知曉率與滿意度。
[1] 張艷.兒童預防接種的護理干預[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16,10(3):255-256.
[2] 沈選彬,劉衛(wèi)華,嚴劍.健康教育在兒童計劃免疫384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8):103-104.
[3] 游小梅,鄧順蓮,廖春蘭,等.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認知現(xiàn)狀及預防接種滿意度調查[J].中國臨床護理,2015,7(5):446-448.
[4] 尹小玲.系統(tǒng)護理干預用于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24):152-154.
[5] 劉艷麗.小兒預防接種不良反應預防與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32):94-95.
[6] 斯衛(wèi)利.護理干預在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8):134-136.
[7] 陳艷嬌.綜合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5,11(6):164-166.
[8] 黃亮.精細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5):96-98.
[9] 魏宏玲.探討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4,28(2):722-723.
[10] 高玲.護理干預在社區(qū)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36(12):2682-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