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fā)病呈快速上升趨勢,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已成為主要死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展報告(2015年)指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已占全國總死亡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1]。高血壓是各國面對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也是慢性病防治的重點領域[2]。我國2013年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指出,200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2012年達到25.5%,增長勢頭迅猛[3]。
慢性病防治的重點是“治未病”,通過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養(yǎng)成健康生活行為以及改善生活環(huán)境等方法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除了遺傳性因素之外,個人生活行為方式是重要危險因素[4]。健康教育是促進人們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經濟而有效手段[5]。本文通過回顧近10年來我國高血壓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為促進高血壓健康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借鑒。
本文文獻來源為萬方數(shù)據(jù)的期刊數(shù)據(jù)庫及中國知網的期刊數(shù)據(jù)庫,利用題目或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詞為“高血壓”“健康教育”,兩個檢索詞的邏輯關系是“與”,文獻發(fā)表期限為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經去重處理后,共檢索到4 438篇文獻(檢索時間為2017年1月14日)。
將檢索到的4 438篇文獻導入Endnote軟件進行篩選,設定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如下:主題為高血壓患者或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涉及健康教育干預組和對照組的研究或健康教育自身前后對照的研究,納入文章研究對象為患有高血壓的成年人,研究數(shù)據(jù)明確,無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和高血壓腦出血、妊娠高血壓等特殊高血壓患者。根據(jù)納入標準排除不相關文獻,經過篩選,最終納入598篇文獻。所提取的數(shù)據(jù)包括文獻發(fā)表年份、健康教育內容、方法及效果評價,最后利用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005-2015年已納入的高血壓健康教育相關文獻篇數(shù)分別為9、19、21、31、38、37、50、101、62、140、90。由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2005年到2011年我國高血壓健康教育相關的研究增長緩慢,2012年增長迅速并在2014年達到頂峰。近年來高血壓患者人數(shù)的不斷增長為高血壓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樣本,隨著對高血壓嚴重性的認知也使人們認識到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因此對高血壓健康教育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最常用的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見表1。
表1 高血壓健康教育方法
表1顯示,使用最多的是面對面教育,有521篇納入文獻使用這一方法。
其特點是能直接、當面、一對一地向高血壓患者傳遞高血壓相關知識,患者可直接提出疑問并得到及時回復,適合住院高血壓患者[6];發(fā)放宣傳材料可以使患者直接獲取高血壓相關知識,適合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患者;專題講座主要是把患者集中起來集體授課,和面對面教育一樣能夠直接向患者傳遞相關知識,它除了可以加強主講人和患者的互動外,還可以加強患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經驗,適用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7];隨訪是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的方式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隨訪能夠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更好地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或行為,適合出院的高血壓患者;針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社區(qū)廣播(宣傳欄、黑板報),在社區(qū)宣傳欄張貼高血壓防治知識,患者可及性高[8];問卷調查是通過問卷了解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9],需要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理解能力,因此應用相對較少,只有108篇納入文獻使用了問卷調查。
納入的文獻顯示,大多數(shù)高血壓健康教育都會同時使用多種教育方法,極少數(shù)采取單一方法。同時使用3種及以上健康教育方式的有352篇,占總納入文獻的58.9%。
從文獻分析結果還可以看出,盡管部分健康教育方法在不斷改進(如專題講座從簡單的專家講課變?yōu)榛有?、示范性教?,但健康教育的方式大部分還停留在借助傳統(tǒng)手段,利用現(xiàn)代科技教育方法的較少。
高血壓健康教育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高血壓健康教育內容
除了表2中常見的健康教育內容外,還有一些其他健康教育內容,如保證充分的休息、睡眠,保持規(guī)律的生活,這些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控制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另外還有部分研究在健康教育內容中增加了對高血壓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以及高血壓急救處理等相關內容。通過對納入文獻的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研究都是將同一內容灌輸給高血壓患者,很少有針對不同患者的個性化方案。
所納入的文獻中,高血壓健康教育在實施后均取得了成效,但效果大小各異(表3)。
表3 評價指標在不同提升比例區(qū)間的論文分布
經教育后,高血壓患者在遵醫(yī)囑行為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生活行為方式上面,合理膳食提升效果最為明顯;戒煙、限酒及控制體重方面雖有提升但效果相對弱一些。
健康教育后,各項指標效果提升比例的平均值比較接近,但各指標內不同研究所提升比例的差異很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研究的人群規(guī)模對效果評價的提升區(qū)間也有影響,規(guī)模較大的研究(以人群規(guī)?!?00為基準)的各指標提升區(qū)間大多集中在10%-35%之間,區(qū)間較為穩(wěn)定,且結果也與各指標效果提升的均值相符合;而規(guī)模小的研究則提升區(qū)間跨越很大,各指標效果提升區(qū)間從0.4%-93.33%不等。
二是由于吸煙、喝酒容易成癮,因此戒煙、限酒是一個長期過程,很難快速達到戒煙、戒酒的目的[10],周期較短的研究在這方面效果就不明顯,導致戒煙、限酒對提升效果影響較小。同樣在控制體重方面,體重的降低需要長期控制飲食加上合理運動,短期內難見顯效。因此,與戒煙、限酒一樣,控制體重對提升效果影響亦較小。
大部分健康教育內容為高血壓相關知識、用藥指導、血壓監(jiān)測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以及心理指導等。由于每個高血壓患者都是不同個體,身體狀況、年齡、體重、性格、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各異,對于同樣的內容接受程度也會存在差別。因此針對不同的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有所側重。如過于肥胖者應強調低脂飲食和體重管理的重要性,年老體弱者應注意強調運動方式的選擇,口味過重者要強調清淡飲食,情緒不穩(wěn)者尤其要注意控制情緒等。
我國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發(fā)宣傳手冊、設立宣傳欄、集中授課等,在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顯得尤為不足。
健康教育方式應緊跟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如建立電子健康教育公眾平臺,由醫(yī)護人員主導查找相關資料,將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制作成文檔或視頻資料,定期利用微信等方式及時向患者推送,使信息服務跨越空間與地域的限制,以“一對多,點帶面”的發(fā)散模式向用戶輻射[11]。
健康教育方式應更有針對性,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群體要根據(jù)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年輕人愛玩手機和上網,可以通過網絡向他們傳播相關信息,如建立健康網站、開發(fā)app和建立微信公眾號等,為他們提供健康資訊[12];年長者對網絡不太熟悉,可以采用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舉辦講座以及互動交流會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從效果評價可以看到,健康教育對改善高血壓患者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如實施獎勵機制,提升患者改善生活行為方式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還應建立良好的社會、家庭支持體系,鼓勵高血壓患者家屬加入到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方式的養(yǎng)成過程中來,家庭成員的幫助能使患者保持愉快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13],對改善生活行為方式可以起到督促、促進作用。還可以以社區(qū)為單位為患者組織休閑娛樂活動,幫助患者擴寬人際交往范圍,定期開展輕松愉快的集體活動如下象棋、釣魚、唱歌、太極拳教學等[7],有助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近10年來,我國高血壓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相關研究越來越多,為高血的防治做出了很多貢獻,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我們應反思存在的問題,汲取國內外有益經驗,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不斷促進高血壓健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