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賈繼東
專家簡介
賈繼東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肝病中心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常委,中國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分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亞太地區(qū)肝病學會主席。擅長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少見、疑難肝病的診斷和治療。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特需),周四上午
近10年來,我國先后發(fā)布的3個版本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目標和適應證的描述不斷完善,對藥物選擇和療程推薦更加明確。
目標更高遠
目前的治療方法很難清除乙肝病毒,故2005和2010年的指南均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直接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復制,而遠期目標是延緩和減少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肝癌及死亡等不良臨床后果。隨著新藥研發(fā)的進展,2015年指南又提出,部分患者可追求“臨床治愈”,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或同時伴有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出現(xiàn)。
適應證更全面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標,應該選擇那些亟需治療而且可能對治療產生較好效果的患者,這就是治療適應證問題。
大量研究顯示,不論患者HBeAg陽性或陰性,只要HBV DNA明顯升高同時伴有肝臟明顯炎癥壞死(臨床多表現(xiàn)為轉氨酶升高),即處于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動期,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危險性更大、速度更快。因此,我國2005和2010年指南均推薦,處于以上兩個階段的患者應盡快進行抗病毒治療;已經(jīng)發(fā)生肝硬化者,更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即不論轉氨酶水平如何,只要有明顯病毒復制,均應抗病毒治療;已經(jīng)出現(xiàn)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不論轉氨酶水平如何,只要HBV DNA能檢測到,就應開始抗病毒治療。
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也是影響肝病進展的重要因素。因此,2015年指南推薦,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持續(xù)處于1~2倍正常上限者,如果大于30歲,只要肝組織活檢或無創(chuàng)性檢查提示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就應進行抗病毒治療; ALT持續(xù)正常(每3個月檢查一次)者,如果大于30歲且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只要肝組織活檢或無創(chuàng)性檢查提示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也應進行抗病毒治療;已經(jīng)發(fā)生肝硬化者,不論是否失代償,均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
2015年指南對于母嬰阻斷更加重視,建議HBsAg陽性的孕婦,如果HBV DNA大于2×106 IU/ml(國際單位/毫升),可在妊娠中后期開始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進一步提高母嬰阻斷率。
停藥標準更細致
2005年版指南發(fā)布時,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抗病毒藥物是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擾素,對于療程的推薦相對較短。例如,HBeAg陽性患者經(jīng)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達到HBV DNA低于檢測下限和HBeAg消失、HBeAb出現(xiàn)(即HBeAg血清學轉換),經(jīng)鞏固治療至少一年,且總療程不少于兩年時,可考慮停藥; HBeAg陰性患者經(jīng)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達到HBV DNA低于檢測下限和轉氨酶恢復正常,鞏固治療一年半,且療程不少于兩年半時,可考慮停藥。
2015年版指南發(fā)布時,不僅明確了一線用藥(首選用藥),對于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的推薦也更長。HBeAg陽性患者經(jīng)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達到HBV DNA 低于檢測下限、轉氨酶恢復正常、HBeAg血清學轉換后,再鞏固治療至少3 年( 每隔6 個月復查1 次) 仍保持不變,且總療程至少4 年時,可考慮停藥,但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fā);HBeAg陰性患者,達到HBsAg 消失且HBV DNA檢測不到,再鞏固治療1 年半( 經(jīng)過至少3 次復查,每次間隔6 個月) 仍保持不變者,可考慮停藥。
2015年版指南還增加了干擾素治療提前停藥的標準。HBeAg陽性者,推薦的干擾素基本療程仍為1年,但建議經(jīng)過24周治療HBsAg 定量仍> 20000 IU/ml者,應停用干擾素,改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HBeAg陰性者,干擾素基本療程仍為1年,但若治療12周時 HBsAg 定量仍沒有下降,且HBV DNA 較基線下降幅度<102 IU/ml,建議停用干擾素,改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