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丹陽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本文對我院收治的70例不同類型前置胎盤患者妊娠結局進行分析,下面是詳細研究報告。
選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前置胎盤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前置胎盤類型分為完全前置組、部分性前置組以及邊緣性前置組,分娩方式均采取剖宮產終止妊娠。其中,完全性前置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5±5.1)歲,孕周25~32周,平均孕周(27.5±2.2)周,部分性前置組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8.1±4.6)歲,孕周26~31周,平均孕周(27.1±2.7)周,邊緣性前置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3±4.5)歲,孕周25~33周,平均孕周(26.8±3.0)周,將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相互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以患者終止妊娠前的最后一次B超檢查或剖宮產術中胎盤檢查為診斷依據,根據患者胎盤下緣與宮頸口的位置關系對患者進行分類。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為胎盤組織部分覆蓋宮頸內口;邊緣性前置胎盤為胎盤下緣到達宮頸內口但未覆蓋宮頸內口。
觀察三組患者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子宮切除的情況并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完全性前置胎盤的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子宮切除的妊娠結局顯著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盤以及邊緣性前置胎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n(%)]
正常孕婦的胎盤附著在子宮前后壁或者側壁,但對中晚期孕婦來說,若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以上異常情況均屬于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是產前最常見的一種出血疾病,可并發(fā)胎盤植入,發(fā)生嚴重的產后出血,增加患者的輸血及子宮切除的幾率,對患者的身體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是造成孕產婦死亡和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盤最明顯的癥狀是無痛性以及陰道反復性出血,甚至發(fā)生大出血導致孕婦休克。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生理性收縮頻率增加,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前置胎盤出血的發(fā)生率上升,因而,孕36周后可適時擇期終止妊娠,如患者持續(xù)多量流血,則無需考慮胎兒能否存活,緊急終止妊娠。因剖宮產可短時間內取出胎兒并且可在直視下止血,故終止妊娠的方式一般選擇剖宮產。
近年來,隨著婦科流產率、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我國育齡婦女中前置胎盤發(fā)生率高于0.24%[1]。這是因為流產術和剖宮產術可損傷子宮內膜以及子宮肌層,引起萎縮性病變或者是炎性病變,對子宮內膜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進而對產婦再次妊娠時胎盤的附著位置造成影響。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70例不同類型前置胎盤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表示,完全性前置胎盤的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后出血、早產以及子宮切除的妊娠結局顯著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盤以及邊緣性前置胎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上需要對完全性前置胎盤的患者進行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護理以及臨床監(jiān)測,同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的癥狀。雖然此結果不排除操作者臨床技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但是以上三種類型進行分析比較后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的妊娠結局仍然不甚理想,需要將其作為產前監(jiān)測的重點對象。同時孕婦的年齡、產次與前置胎盤之間有一定的關系,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前置胎盤的幾率也會逐漸增加,這是因為婦女體內膠原蛋白含量增多或者是有硬化性損傷的子宮肌層內動脈占比不斷發(fā)生變化[2];產次越多,前置胎盤的影響越多。
綜上所述,完全性前置胎盤在不同類型前置胎盤患者中妊娠結局最差,在產前需要進行重點監(jiān)測和護理,并進行積極治療,改善預后。
[1] 葛俊麗,曾蔚越,段麗君,等.前置胎盤類型與妊娠結局[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27(6):44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