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民(中國石油集團烏石化煉油廠鉗工車間,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9)
泵用干氣密封在頻繁啟停工況下的故障淺析
董新民(中國石油集團烏石化煉油廠鉗工車間,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9)
干氣密封是一種新型的非接觸式軸封,干氣密封的出現改變了傳統(tǒng)的密封觀念,將干氣密封技術和阻塞密封原理有機結合,“用氣封液或氣封氣”的新觀念替代傳統(tǒng)的“液封氣或液封液”觀念,可保證任何密封介質實現零逸出,這就使得干氣密封在泵用軸封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根據干氣密封的一個應用實例分析,為在一些關鍵裝置離心泵選擇、使用干氣密封中存在相類似故障的解除提供指導。
干氣密封;氣膜;零泄漏;離心泵
干氣密封即“干運轉氣體密封”是將開槽密封技術用于氣體密封的一種新型軸端密封,屬于非接觸密封。干氣密封與一般機械密封的平衡型集裝式結構一樣,但端面設計有所不同,表面上有幾微米至十幾微米深的溝槽,端面寬度較寬。與一般潤滑機械密封不同,干氣密封在兩個密封面上產生了一個穩(wěn)定的氣膜。這個氣膜具有較強的剛度使兩個密封端面完全分離,并保持一定的密封間隙,這個間隙不能太大,一般為幾微米。密封間隙太大,會導致泄漏量增加,密封效果較差;而密封間隙較小,容易使兩密封面發(fā)生接觸,因為干氣密封的摩擦熱不能及時散失,端面接觸無潤滑,將很快引起密封變形、端面過度發(fā)熱從而導致密封失效。這個氣膜的存在,既有效地使端面分開又使相對運轉的兩端面得到了冷卻,兩個端面非接觸,故摩擦、磨損大大減小,使密封具有長壽命的特點,從而延長主機的壽命。
我廠大芳烴P-2556機泵是大芳烴原料罐區(qū)的一臺主要供料泵,向裝置輸送混苯。該泵型號TDL2306.270沈陽天達泵業(yè)制造,由于介質毒性較大需要保證機泵在運轉中實現零泄漏。該泵采用的是四川日機的CM08G-065型號密封,泵用機械+干氣組合式密封,密封輔助系統(tǒng)為PL11+PL72+PL75,該密封為介質側機械密封和大氣側干氣密封前后串聯布置的結構。第一級的機械密封為主密封,第二級干氣密封是作為安全密封來使用的。第一級機械密封基本上承受全部的壓差,該密封工作在泵輸送的工藝介質中。第二級干氣密封通常情況在很低的壓差下工作。由于其摩擦副始終保持在非接觸狀態(tài)下運行,沒有任何磨損,在一級機械密封損壞前能夠一直處于理想的運轉狀態(tài),故干氣密封是做為安全密封最適合的型式。密封氣體為0.5MP低壓氮氣。當主密封泄漏時,泄漏介質被抑制密封隔離,從CSD(抑制密封排液口)流向回收系統(tǒng)。
此泵從安裝試泵2010年11月到2011年9月,不到一年時間,AB兩臺泵共發(fā)生5次機械密封泄露故障。解體后發(fā)現都是由于一二級動靜環(huán)嚴重磨損,導致泄漏發(fā)生。下圖為磨損動靜環(huán)檢修時的現場照片。(見圖1)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二級干氣密封磨損相當嚴重,一級相對來說要磨損程度較輕。
了解機泵的工藝參數:入口加濾網,出口壓力1.2MPa介質溫度50℃
圖1 二級動靜環(huán)磨損圖片
工藝狀況對機械密封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該泵機械密封泄漏時一二級幾乎同時泄漏,二級密封并沒有起到安全保護防止泄露的作用。也就是說該密封一二級同時磨損,或二級先于一級磨損才會導致該現象的發(fā)生。
通過對現場設備的運轉記錄調查,發(fā)現該泵為間歇性運行,運行周期短7~12小時,啟動頻繁,平均1次/36小時左右。而干氣密封必須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氣膜,開泵和停泵的瞬間是屬于干摩擦狀態(tài),頻繁的開停泵首先導致干氣密封磨損,磨損后的干氣密封在正常運轉時無法形成氣膜,致使干氣密封處于干摩擦狀態(tài),摩擦溫升及顆粒物粉塵導致一級機械密封運行環(huán)境惡化,一級也很快磨損,從而導致密封整個失效。
2011年10月將該泵的干氣密封改造為串聯式雙端面機械密封,采用PL11+PL52(緩沖液+高位罐)的封液方式,也可以做到機泵零泄漏。改造完到現在4個多月機泵運行狀況良好。
干氣密封正常工作時處于非接觸無磨損狀態(tài),其壽命是機械密封的很多倍,對于提高系統(tǒng)安全性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在工藝要求頻繁啟停的工況下,很可能造成干氣密封系統(tǒng)過早的失效,反而不如串聯式雙端面機械密封安全可靠。
[1]JB/T4127.1-1999機械密封技術條件[S].
[2]顧永泉.零逸出密封技術[M].
[3]四川密封技術研究所.干氣密封原理及應用[M].
董新民(1970- ),男,漢族,陜西大荔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化工動設備檢維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