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浩
(南通市通州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血透室,江蘇 南通 226361)
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最安全的通路為動靜脈內瘺。在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必須確保其動靜脈內瘺的通暢。高齡、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可出現(xiàn)血管硬化的情況,在對其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時若使用動靜脈內瘺不當可導致其動靜脈內瘺失功。進行內瘺再造術是處理動靜脈內瘺失功的有效方法。但是,反復為患者重建動靜脈內瘺會嚴重損害其血管[1-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應針對其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危險因素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4-5]。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南通市通州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血透室建立動靜脈內瘺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39例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患者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能配合臨床醫(yī)師進行治療。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腎功能障礙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2)合并有精神疾病或有交流障礙。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個體化護理干預組(n=19)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n=20)。在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齡為33~69歲,平均年齡為(54.32±11.28)歲;其每周進行血液透析的次數(shù)為2~3次,每次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為4~5 h。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34~71歲,平均年齡為(55.78±13.16)歲;其每周進行血液透析的次數(shù)為2~3次,每次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為4~5 h。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動靜脈內瘺的使用時間、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及透析頻率等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
1.2.1 對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方案 對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病情監(jiān)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及內瘺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
1.2.2 對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方案 在對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采取上述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措施如下。
1.2.2.1 健康狀況評估及健康教育指導 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飲食狀況、睡眠情況、體重情況及進行血液透析的相關指標,進而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采用口頭講解、幻燈片演示、發(fā)送郵件和電話隨訪等多種方法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確保他們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進行治療的方案,減少患者及其家屬焦慮和不安等不良情緒,增強其控制病情發(fā)展的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1.2.2.2 動靜脈內瘺護理 向患者介紹進行血管穿刺和拔針時的注意事項,主動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前準確地評估其動靜脈內瘺的情況(如是否存在動靜脈內瘺堵塞等),確保其進行治療的安全性。在對患者進行血管穿刺時要合理選擇并定期更換穿刺部位,要指導患者配合相關的操作,盡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其若出現(xiàn)血管異常的情況,及時通知臨床醫(yī)生對其進行治療。定期檢測患者的血紅蛋白指標,密切觀察患者的導管及肢體末端血運的狀況,防止其因血液過稠而發(fā)生血栓性并發(fā)癥。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的規(guī)范,降低其發(fā)生感染的幾率。避免在患者受損的皮膚上進行穿刺。對患者的吻合口進行護理,按照醫(yī)囑為其使用可改善血管彈性的藥物及抗凝藥進行治療。在為患者建立動靜脈內瘺1周后指導其使用握力器進行鍛煉,以促進其血管擴張。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后用濕毛巾熱敷其穿刺部位,并為血管條件較差的患者進行局部紅外線照射,以促進其受損血管的修復,防止其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失功。
1.2.2.3 飲食指導 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其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并禁止其食用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進行血液透析期間的舒適度評分及對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由責任護士為患者發(fā)放“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及治療期間舒適度調查表”,讓其自行填寫該調查表。該表中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和治療期間舒適度的評分均為0~1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及治療期間的舒適度越高。采用護理滿意率調查表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
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采用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
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為5.26%,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為25.00%。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相比,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治療期間的舒適率分別為94.74%與89.47%,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治療期間的舒適率分別為75.00%和70.00%。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相比,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治療期間的舒適率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為(9.31±1.13)分。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為(8.24±1.22)分。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相比,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及舒適度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的分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尿毒癥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動靜脈內瘺是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安全通路[7]。在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若其動靜脈內瘺失功可顯著降低其生活質量,增高其死亡率。研究發(fā)現(xiàn)[8],患有低血壓等血管疾病、發(fā)生感染、醫(yī)護人員操作不當及患者對內瘺知識的了解程度低等均是造成動靜脈內瘺失功的重要因素?;颊咴谶M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若發(fā)生低血壓、低血糖及腹瀉等病癥易導致動靜脈內瘺急性堵塞,進而可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失功。患者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若發(fā)生局部感染可損傷血管內膜,激活血管內的細胞生長因子,促進受損血管壁內纖維組織的形成,導致血管狹窄,進而可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失功。此外,患者對動靜脈內瘺的了解不足、醫(yī)護人員進行動靜脈內瘺相關操作不熟練也是導致動靜脈內瘺失功的主要原因。在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針對可使其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堵塞的危險因素對其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可顯著降低其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9]。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相比,個體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治療期間的舒適率、對血液透析知識掌握度的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的報道相一致[10]。
綜上所述,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其動靜脈內瘺失功的發(fā)生率,提高其在治療期間的舒適度、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
[1]張志娟.分階段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學,2016,22(6):1046-1048.
[2]姚秀野.早期護理干預降低維持性血透患者內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效果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8(1):203-204.
[3]李澤爭,王藏,姜燕,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4,15(11):961-962.
[4]胡志恒,莫國華,韋麗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0):1843-1844.
[5]吳鳳金,卓少賢,王小宏,等.優(yōu)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維護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9):144-148.
[6]童昌軍,談雅吟,高峰,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影響因素[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5):382-384.
[7]張雅娟.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效果評價[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5(5):71-73.
[8]張麗花,劉娜,王功衛(wèi).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護理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9):172-173.
[9]曾秋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護理方法[J].維吾爾醫(yī)藥,2017(1):282,287.
[10]童昌軍,談雅吟,高峰,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影響因素[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5):382-384.